太平天国运动的孕育:清末白银危机与农民起义的关系

2018-09-14 11:01徐蒋平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社会矛盾白银

徐蒋平

摘 要: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过程发展和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但其爆发的原因以及它跟当时社会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所折射出的社会状况亦是值得研究。文章主要研究孕育太平天国运动的经济因素,便是当时影响极广的白银危机。从白银危机的起因出发到其影响,牵扯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矛盾,引发了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而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先声。

关键词:白银;银贵钱贱;农民起义;社会矛盾

经济、政治是国家的两大支柱,和中国传统封建王朝末期一样,在新旧时代之交的清朝后期两大支柱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裂缝至千疮百孔最终轰然倒塌,经济凋敝,政治动荡,社会混乱,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谈及清末的经济危机,白银外流和白银危机是不能避开的话题;谈及清末的政治危机,除了外敌入侵的丧权辱国,延绵数十年的农民起义尤其是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不能忽视的。同时,经济作为基本因素,它对政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在清朝大厦将倾之际,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与白银危机的扩大不无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在白银危机和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自然是顺理成章。

一、白银危机的蕴藏:出超下的“虚假繁荣”

白银危机并非一时之事,也非一事之果,它是由多种经济行为日积月累激发出来的,在明朝末年已初见端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中国都通行以铜币为货币,清朝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但从16世纪到19世纪早期,白银在中国境内开始广泛使用。中国对白银货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赋税折银引起的,尤其明朝施行“一条鞭法“改革后形成了独特的税收体制,到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后这种需求达到顶峰,国家财政运作的需要在此起了主导作用。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作为主要通货的铜钱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交易。可在中国如此迫切地需要白银时,官方对白银生产和供应却并没有过多的控制权,由于中国的银矿较少,西南的银矿也无法提供稳定的白银来源,中国流通的白银,主要还是通过贸易获得的。

因为中国商品对外国商品市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中国内部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排斥着外国的商品,所以中国一直长期处于有利的出超地位。“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對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然而,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1]亚当·斯密说过:当社会财富增长时,对白银的需求有两个层面的动力:一是作为货币促进商品的流通,二是作为奢侈品的标志。在当时的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主要源于第一种动力。而欧洲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仅能用白银支付。大规模的中西贸易由此找到的支点:西人用白银交换中国的商品。这就保证了中国能够通过贸易源源不断地获得白银:在出超优势的影响下,西方经过新航路开辟掠夺开采来的白银在19世纪前通过贸易的形式大量流入到了中国境内。

在白银流入中国的过程中,茶叶是西方购买中国商品的重中之重。1784年,美国船只“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为美国带回价值66100两白银的3002担茶叶,这单一的中国商品就占该船总货值的92 %。[2]1840年,美船在广州购买货物的总值为2766240两白银,其中茶叶就价值1411391两,略高于总货值的一半。[3]据估计,在1805至1840年间,仅美国商人就共运61484400两白银到广州。一国已如此,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可见一斑。鸦片战争前几年,广州平均每年出口价值94450000银元的茶叶350000担,占中国出口货值的70%。[4]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在1700至1840年间,西方人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000万两(这个数字不包括西班牙人经马尼拉输入中国的白银)。[5]如此多的白银输入中国,不仅影了中国的货币结构,而且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中国西南、东南地区的广大农民纷纷投入到种茶的行列中,小农经济又进一步遭到破坏,农业结构也收到影响。而西南、东南地区不仅是清政府主要的财政源地,也是多数农民起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地。

二、白银危机的表现:入超下的白银外流

虽然白银在不断流入中国,但问题在于,一但中国失去了出超的优势地位,白银流入的数量就会减少甚至出现白银外流的局面,事实也证明,当时的西方世界并不甘于忍受一直处于入超的劣势地位。所以即便中国长期处于贸易的优势地位,但在一开始,危机的伏笔就已经埋藏在这种优势中。

果然好景不长,虽然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但是由于中国如此依赖通过外来贸易获得白银而自身又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朝贡贸易体制的局限和封闭的小农经济无法很好的主动融入到世界贸易体系当中去,危险早已蕴含在每一枚输入到中国的白银之中,输入中国的白银越多,往后爆发的危险也越猛烈。虽然是欧洲人和美国人将白银输入到中国,但白银的来源却基本在美洲,而美洲白银持续流入欧洲也是欧人对华贸易的基础。然而,西属美洲的白银产量与迅速增长的西方对华贸易所需的银元数量并不是同步增长的,甚至远远落后。由于多年的开采,很多银矿已经枯竭,从1790年以后,美洲白银产量就已经开始下降。在1811年,西属美洲爆发了持续15年的独立革命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革命战争同样摧毁了很多银矿,进一步使美洲的白银产量大为减少。白银的短缺迫使许多欧洲国家逐渐退出对华贸易,英国和美国在对华贸易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因为英国在19世纪初发现了取代白银作为对华贸易的支柱的方法——鸦片,而美国除部分进行对华鸦片贸易外,还依靠他们与西属美洲革命者的友好关系,在西属美洲独立战争期间及战争结束以后仍然可以获得白银,保证了本身白银的流入。1820年之后,由于世界金银的减产,英国等国不断加大对中国的鸦片输入,鸦片正逐渐代替白银充当对华贸易的等价物,中国已经由出超优势转变为入超劣势,对于鸦片的需求使大量的白银开始流出中国。与此同时,印度等西方殖民地原材料的开采和农业的发展使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等商品的需求逐渐疲软,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越来越少的白银流入中国。出增入减,但中国对白银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甚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还进一步增强。而且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已经悄然改变的西南、东南种植业产品销售路径受到阻碍,以农为本的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在孕育动乱,太平天国运动就正是在此一带兴起。

中国白银外流时伴随着大量的鸦片流入。根据马士的统计,1790至1800年间,共有20000箱鸦片输入中国;1800至1838年间,输入中国的鸦片增达422676箱,每箱平均价约750银元。因此,“从1790至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价值239045040两。”[6]而综合前人的研究和新发现的资料,可知在鸦片战争前的 18 年中, 平均每年有 1 万多箱鸦片输入和 1000 多万两白银被掠夺。[7]道光十三年,道光帝面对如此情形,也不得不发出“每年出洋银数百万两,积而计之,尚可问乎”[8]的感叹。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朝灭亡前夕,清朝政府对外赔款的白银总计近13亿两之巨(其中包括偿还鸦片费、商欠、兵费和利息等)。[9]这又是一大笔白银外流。

三、白银危机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孕育

面对白银大量外流的严峻形势,清政府也实施了一些抵制政策,但都收效甚微或者毫无效果。而且,当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在为白银外流所造成的影响火上浇油。清代采用白银和制钱两种货币并行、政府征收赋税专用白银的货币政策。清代社会偷铸小钱盛行,清末甚至出现了官府公开制作劣质钱的行为。故此,铜钱的数量不断增加,没有节制,而且质量不一,自然要贬值;铜钱价值含量低,携带不便,相对于轻便易贵、所值又多的白银,自然处于被白银取代的不利地位,社会对白银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这也对制钱币值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从清代货币政策本身来看,也存在不利于制钱币值稳定的客观因素。清朝没有形成统一的货币制造和发行机构,缺乏货币总量控制的机制;同时货币政策重银轻钱。“清代虽然在政策规定上白银、制钱为两种并行的合法货币,但在实际使用上,国家财政收支只用白银为计算标准,百姓缴纳赋税需要将手中的制钱换成白银,实际上是重银轻钱”。[10]而且由于中国纹银的成色高,洋人也多有用低色银元换中国纹银的投机行为来进行中外货币的不等值交换窃取中国白银。时人有“私铸之弊、官吏包庇私铸私贩之弊、小钱之弊、纹银出洋之弊、掺用外洋宽永钱之弊”[11]五积弊之说,更有“钱法日久而弊、银之外泄亦日多”[12]明智之叹。

白银外流、银钱比例失衡,迅速导致了银贵钱贱,同时,加上鸦片横行,“中人之家往往破产”[13],社会购买力降低,而且农业产业结构的破坏使大量农民丧失经济来源,从而诱发了民生凋敝、财政筹措艰难的现实,造成了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的形势。农民起义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秩序失范的表現形式,而社会秩序的失范往往是波及社会多个阶层的。这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银贵钱贱的经济状况。19世纪初银一两约合铜钱1000文,到鸦片战争前夕,银一两竟达钱1600文,[14]部分地区甚至能达到2000文以上。[15]农工、手工业者和商人平时所得为铜钱,交付各种赋税则需折成白银,赋税负担大为加重,这也加剧了民众与官府的紧张。而对官员来说,他们的俸禄虽然用白银支付,但不时要赔补税收短缺,尤其是因为民生凋敝各省拖欠赋税已成习惯,而且官员的私人投资收益也受影响,从而更倾向于贪污,官场腐败风气弥漫,黑暗的政治无疑进一步刺激了走投无路的民众。这也波及了军队,士兵因为兵饷大部分以贬值的铜币发放,而且经过官场的克扣,更是少的可怜,直接影响了士气以及迫使军队人才流失,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时常在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这也扩大了起义军的影响降低了政府的威信。可以说,银贵钱贱加深了政府与民众、地主与佃农、商人与工匠之间的冲突,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大清帝国四处开花遍地狼烟,虽然各地起义军最终都遭到了镇压,但是在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个大范围大破坏大影响的农民起义已经在起义潮的顶托下呼之欲出了。

白银外流造成的白银危机导致了银贵钱贱,过时落后的货币政策加深了银贵钱贱的效应,加深了社会各阶层的对立,社会矛盾激化,综合除经济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引发了各地生生不息的农民起义潮,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孕育出来的。虽然1856年后世界白银供应充足,中国流通的白银也有所增多,但是清王朝已经无法逆转爆发了五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两段腐朽却又半新半旧的历史残躯在互相对抗中先后走向了灭亡。

注释:

[1]庄国土:《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3期。

[2]H.B.morse.”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 - 1834”.vol.2,p.95,Oxfora,1926.

[3]庄国土:《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3期。

[4]Timothy Pitkin.”A Statistical View of the Commer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arford 1816.Reprinted in 1835.New Haven.p.301。

[5]庄国土:《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3期。

[6]庄国土:《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3期。前文数据来源于Morse.”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vol.1,p.238-240,Shanghai 1910.但若是都是平均每箱750银元,则应该总价值为332007000两。故特此引用原文数据。

[7]吴义雄:《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8]《皇朝政典类纂》“钱币一一”,页2一4。

[9]杜乘武:《鸦片战争与白银外流——从道光前五十两元宝罕见谈起》,《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2期。

[10]许立新:《略论鸦片战争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原因》,《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5期。

[1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主编,《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清政府统治时期1840——1911年》[M],北京:中华书局,1964。第9-13页。

[12]《石渠余纪》卷五,页9-10。

[13]御使章沉奏折,《史料旬刊》第9期,天字第311页。

[14]庄国土:《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3期。

[15]许立新:《略论鸦片战争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原因》,《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5期。

猜你喜欢
社会矛盾白银
白银银珠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宇宙中发现黄金白银“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