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谣《阿里郎》背后的韩民族文化精神

2018-09-14 11:01梁蔹铭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阿里郎文化精神

梁蔹铭

摘 要:《阿里郎》作为韩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谣之一,被广泛传唱于朝鲜半岛乃至于世界各地。它作为韩民族的灵魂,紧紧联系着世界各地韩民族人民的心。本文将以民谣《阿里郎》本身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索其歌曲故事来源、历史发展演变以及从歌曲中传达出的韩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同时,《阿里郎》作为朝韩两国共同的精神文化渊源,对于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对民谣《阿里郎》的深入探究,了解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内在价值,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阿里郎;韩民族;文化精神

一、民谣《阿里郎》

《阿里郎》是韩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歌谣,被誉为“民族的歌曲”“第一国歌”,每当悠扬的曲调响起,必当深深触动韩民族人民内心的民族之情。

《阿里郎》作为韩民族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象征,不仅在朝鲜半岛,更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广泛传唱。《阿里郎》最早诞生于14世纪90年代,即高丽王朝与朝鲜王朝的交替之际,历经600多年的发展演变,如今《阿里郎》已经拥有庞大的歌谣群,共有50多种曲调和5000多首歌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本调阿里郎》《新调阿里郎》《珍岛阿里郎》《密阳阿里郎》《江原阿里郎》《永川阿里郎》等12首,据传说“阿里郎山”共有12座山峰,因此这12首《阿里郎》又被韩民族人民称之为12首“圣曲”。其中流传最广的是1926年罗云奎编导的电影《阿里郎》的主题曲《本调阿里郎》(谱一),此曲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并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作为韩国与朝鲜代表团的进场音乐,

关于《阿里郎》的歌词故事来源,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两个,一是山峰之名,传说在朝鲜西北部有一座山峰名为“阿里郎山”,此山有十八道岭,千转百回迂回盘绕,就如同歌曲的曲调一般悠扬婉转。二是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一名叫里郎的青年与贤惠美丽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村中的恶霸却贪恋妻子的美貌,经常去骚扰她,一天里郎回家看见妻子与恶霸在一起,心生误解愤然离去,冤愁的妻子望着丈夫离去的背影泪流满面,便用那凄婉的歌声一遍遍呼唤“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你怎么情愿把我扔下,出了門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另一个比较荡气回肠的故事则是里郎与妻子勇敢参加了反地主暴动,暴动失败后两人躲进大山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里郎却无法平息心中的愤恨,为了村中的父老兄弟,翻山越岭,毅然走向了残酷了战场。妻子苦苦挽留不得,只能一遍遍呼喊“阿里郎,阿里郎(我的郎君)!”这略带悲伤的吟叹,凄凉婉转的声音穿透历史的烟尘,跨过古今的长河,深深刻印进了人们的心田。

《阿里郎》虽然有着众多不同的版本,歌词曲调各有差异,然而表现形式却大致相同,以反复的吟唱诉说整个整个民族的思念和牵挂,期盼与憧憬。《阿里郎》作为一首民谣,承载了千百年来韩民族精神与心灵的欢欣苦痛,成为了韩民族的一种文化图腾和精神象征。

二、《阿里郎》的历史发展演变

诞生于14世纪90年代的《阿里郎》原型是朝鲜江原道旌善地区的土俗民谣《滋镇阿拉里》,而该曲调又源于江原道永洞地区的插秧歌。《阿里郎》在诞生之初,普遍传唱于乡野田间,是劳动人民的乡俗之歌,而后传到宫廷得到皇室青睐,在民族战争时期作为共同的民族图腾与精神象征升华为民族之歌,至今传唱世界。纵观《阿里郎》在六百多年间的演变发展,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一)乡俗野歌

《阿里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民间的插秧曲,作为口传民谣最初传唱于乡野村夫农妇之口,与韩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微妙的契合,直接反映了当时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劳作、婚姻爱情、民风民俗和人们内心的悲欢喜乐,体现了淳朴善良、自然真切的艺术风格。

(二)通俗歌谣

19世纪中叶以前,《阿里郎》在民间广为传唱,在各地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曲调,然而在宫廷看来,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之作。随后,朝鲜王朝紧密的大门被习方文明撬开,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秩序规则被瓦解,商品经济得到复苏和飞跃发展,传统宫廷贵族的根基被动摇,民众意识开始觉醒,上层社会结构也在微妙的变化中逐渐分崩离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阿里郎》有了突破社会阶级和等级禁锢的基础,从地方辐射到全国,从乡野流传到宫廷,成为整个民族共同的休闲娱乐歌谣。同时,《阿里郎》在各地不断演变,适应了人们对情感和精神的不同宣泄需求,成为了风靡整个时代的通俗歌谣。

(三)民族战歌

韩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殖民统治时期,1920年8月29日签订的《日韩合并条约》标志着朝鲜半岛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政府的傀儡。在长达三十六年的殖民统治中,韩民族人民以凄婉哀凉的曲调吟唱《阿里郎》,嗟叹亡国之苦,抒发故国故乡之思。这一时期《阿里郎》成为殖民统治下人民共同的精神寄托,表达了民族共同的悲愤之情。

面对外族的欺凌和压迫,在家国危难之际,韩民族人民奋起反抗,金九、金日成等领导的爱国抗日队伍掀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阿里郎》则成为义勇军的军歌与战歌。在与侵略者抗争救国的过程中,无数民族英雄和平民百姓高唱《阿里郎》义无反顾踏上战场,“有韩民族人民的地方就有阿里郎!”1926年罗云奎的电影《阿里郎》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参与抗日运动而被日军残害至疯的主人公永镇,看到亲日的地主想要强奸自己的妹妹,产生幻觉失手打死了地主,最终,永镇被警察带走,但他却一路高唱民歌《阿里郎》。电影点燃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同时电影的主题曲《阿里郎》也响彻朝鲜半岛,将整个民族的抗日情绪和救国之心推向高潮。至此,《阿里郎》正式成为韩民族的民族之歌,充分展现了韩民族人民抗击外敌入侵、与法西斯抗争到底的英勇决心和民族气节。

(四)现代歌曲

《阿里郎》并不是陈古的文物停留在历史的一隅中慢慢老去,相反,它紧紧跟随着韩民族的历史发展,以生生不息的活力,从遥远的高丽时代,一直走到了今天。即将进入新世纪之时,《阿里郎》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A Li Lang”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韩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堪称文化融合的典范;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阿里郎》作为韩国与朝鲜代表团的进场音乐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从此传遍世界;2012年3月,韩国申请《阿里郎》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国也于2011年6月将朝鲜族自治区内的《阿里郎》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阿里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也必将融汇出新的历史意义。

三、《阿里郎》背后的韩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阿里郎》伴隨着这个民族一路艰辛泥泞走来。朝鲜半岛三面环海,由于地处多国交界和相望之处,自古以来就沦为强邻逐鹿之地。在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常年交战中,朝鲜半岛往往难以置身其外,不得不遭受战争的侵扰和苦难,“委曲求全”成为某一王朝的附属国;近代以来,当强势崛起海洋文明与传统大陆文明相抗争时,它又被不幸卷入其中,成为日本法西斯的殖民地;二战时期,再次成为列强利益争夺的牺牲品,国土被一分为二。因此,韩民族自古以来所遭受的欺辱与黑暗让许多文史研究家将韩民族的文化主旋律定义为“恨”——冤屈受辱之恨、妻离子别之恨,家国沦丧之恨等等。然而笔者却认为,将“恨”定义为韩民族的文化精神,显得不甚合适,甚至将“恨”单一地作为《阿里郎》的创作源泉和背景文化内涵,更是有失偏颇。悠悠岁月,《阿里郎》伴随着韩民族人民历经了家国巨变与时代洪流,在前路茫茫的日子里,在艰深幽暗时光中,慰藉着人们孤苦凄凉的灵魂,诉说着他们心中的悲伤与苦痛,却又砥砺着这个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保卫家国,在最黑暗的时代中高歌前行奋起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军营中嘹亮高吭的军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时俘虏们齐声高唱《阿里郎》,到88年汉城奥运会“A Li Lang”传遍世界,2000年悉尼奥运会标志韩朝两国破冰。《阿里郎》始终代表了韩民族忠贞纯洁、坚毅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每一个民族都有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历史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民族文化精神,并通过世世代代相传,深深刻印进这个民族的灵魂。而“阿里郎”在韩民族人民心中究竟代表了什么?平昌冬奥会旅游部负责人说,韩国人将“A Li Lang”直译为“我理朗”——即真我找到乐趣。因此可以说《阿里郎》并不是一首“诉恨之歌”,而是乐观向上的韩民族人民在艰深苦难的岁月中领悟真我与追求希望的快乐之歌。

历经时光与岁月的洗礼,《阿里郎》从恋人离别的哀怨中超脱出来,升华为了令人心颤的审美意境,呈现出强烈的美感和永不泯灭的希望。“晴天的黑夜里满天星辰,我们的心中也梦想满满!”再苦再难的深夜,只要见到这漫天星辰,便也能坚定梦想继续前行!“那边的那座山便是白头山吧,冬至腊月也有花儿绽放!”再冷再荒的寒冬,即便要翻越千山万岭,希望的花儿也能傲然绽放。这历经数百年的民谣,呈现给世人的不仅是韩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他们执着不屈的民族性格。

四、结语

韩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阿里郎》则凝结了这个民族数百年来的悲欢喜乐,它象征了韩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与高尚纯洁的品质,在黑暗的岁月中摸索前行,坚守善良与忠贞,永远期盼着光明和未来。《阿里郎》作为韩民族的文化烙印和精神图腾,不仅在朝鲜半岛广为传唱,更是在世界大舞台上经久不衰,紧紧联系住世界各地韩民族人民的心弦,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共同的期待和对和平的希冀。我相信,《阿里郎》将以其灿烂辉煌的艺术魅力,鼓舞着人们砥砺前行,伴随这个民族走向新的将来。

参考文献:

[1]谭春.《朝鲜族阿里郎现象的探索与研究》,《艺苑论坛》.

[2]朴荟霖.《〈阿里郎〉民族个性探究》,《艺术 民族 文化》.

[3]李红梅.《朝鲜族民谣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4]王生宁.《一个民族的“恨”—解读朝鲜族民谣〈阿里郎〉的文化内涵》.

[5]蕙的风.《〈阿里郎〉一个民族苦难的跋涉》 新浪·文化漫谈.

猜你喜欢
阿里郎文化精神
朝鲜族民谣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
阿里郎山岗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
震惊十万人参演的集体精神 认为概括了朝鲜的政治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