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视域下的高校法制文化建设

2018-09-14 11:01李海梁平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从严治党建设

李海 梁平

摘 要:從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监督的一贯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反映了适应新问题、新形势的能力和毅力。高校法制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内容。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则凸显出来。在新时期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如何开展高校法律文化建设有新的启示。

关键词:从严治党;法制文化;建设;实现路径

一、从严治党对高校法律文化建设的启示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监督的一贯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反映了适应新问题、新形势的能力和毅力。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27日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到:“要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要按照准则精神,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梳理,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新建的新建,让党内政治生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级党组织都负有执行纪律和规矩的主体责任,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责任落实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从以上表述可以总结,从严治党对高校法律文化建设的启示主要体现在:

1.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从严治党是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制度的方式保障从严治党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总结了许多优秀传统和经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价值,到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党建从思想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新时期应当遵循这一党建的基本原则,发挥思想建党的优势和价值,在思想上保障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仅有思想约束是难以保障的党的发展的,需要以制度的方式固定,做到事以预为先,责以文为准。要把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统一结合起来,使得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辅相成,互为内容,互为因果。制度治党的制度来源于思想建党优秀经验的总结,形成制度;思想建党的开展以制度作为发起和保障,以制度保障思想建党的过程的合法性、内容先进性。近几年来,中国共产党陆续修订了《中共产党党章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的党的法规和文件,从根本上解决制度治党制度来源的问题。

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得以实现最重要的内容。制度治党实现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同志依法治国理念在治党思想中的集中体现,是对于如何开展依法治国,如何建设法制文化,如何建设高校法制文化的具体指导。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应以制度建设作为的出发点和根本内容。从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过程和内容来看,制度是法制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也是法制文化建设实现的保障,也是法制文化建设落实从严治党思想、依法治国理念的根本保障。

2.实干务实。习近平同志在从严治党的表述中无不体现着实干务实的态度和风格,强调从作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作促建。习近平同志在从严治党的表述中强调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事关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核心内容。从严治党不能是空话,应在具体的实践中落实和实现。习近平同志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来阐述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从严治党如何具体开展,用一个个的比喻来总结从严治党的程序。从严治党的总体目标,被落实成为一个个具体的党的文件、法规;一个个具体的党的文件、法规的具体条文的实现,是从严治党的最小个体单位。从严治党仍然在路上,从严治党的进程无不体现着实干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对于全体党员,乃至全体公民的要求和希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实干务实是从严治党的的精神和作风,也是从严治党的程序要求。实干务实的精神和作风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实现的开始,是法制文化建设的要求,是高校法制文化实现的原则。

二、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是实现法制的内涵和价值。法制是法治的具象化过程。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点:

1.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信仰法律。法律常被人们视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道德的最低要求。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规范权力的运行,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基本要求。法律在一个国家的地位,能够反映出国家治理水平。法律至上则意味着高效的国家治理水平和优越的治理制度。法律至上同时还要求,除法律以外无其他。法律是解决社会纠纷的基本手段,是处理权力关系的最高标准,是区别法治与人治的基本标尺。

2.权利至上

权利至上,保护公民,实现公民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公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也应保护人民(公民),实现人民(公民)权利。对于权利的侵害主要来源于权力和其他权利。权利之间存在实质的平等与对等,可以以对抗的方式实现权利侵害的救济;权力和权利之间存在法律上平等与对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对抗的方式难以实现权力侵害的救济,需要法律设置特定的方式和制度才能实现对权力侵害的救济,这是法律存在的核心价值。具体而言,首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生命;其次,要求立法必须真正反映公民的利益和诉求,权利的设置应当具体、完善、可实现。权力应以法律授权为前提,以法律的明确规定为限度。法律应体现对权利的基本保护,防止权力的滥用。

3.监督至上。

监督至上,权力监督与制约。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必须受人民的监督与制约。

4.程序至上。

程序至上,实现法律的正当程序和程序正义。

三、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1.法律信仰教育

习近平主席论述到:“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 习近平主席还援引卢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虽然是通过国家强制力去执行的,但只有法律被信仰时,法律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法律的实施不仅仅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守,在更深层次上乃是对法律所承载的价值理念的认可和向往。只有内心对法律信仰、对法律心悦诚服,才能真正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也正如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者它将形同虚设。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其关键是从严治党,率先垂范。群众看党员,党员看领导。

2.注重法学教育

引用武大汪习根教授的一段话:“法学是治国之学,法学是强国之学,法学是正义之学,法学是权利之学。我们生活在法编织的网中,法在护我们,法在看着我们。做一个学法的人是一份荣耀,因为我们有了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正义。这是光荣的、是美好的、是骄傲的。虽然现实有时不尽人意,但我们可以化为黑暗之光。以正义之名,以正义女神之号,以法律之剑,无论光明还是黑暗,除尽不正,哪怕从黑暗中重生。”法律不仅是管理一个社会,更是要改造一个不完善社会,是要让社会变的更好。

3.法律思维、法律理念教育

以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对法律文化的要求,实现高校法制文化建设需要建设如下法律思维和法律理念:

(1)程序理念。要求坚持程序优先原则。实体目标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去接近。程序本身必须公正、正当。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程序应当要有终决的概念。

(2)平等思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平 等,就是反对特权,就是强调对公权力的限制。

(3)合法性思维。必须让全民知法、懂法。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不觉违法了。当你步行穿越马路没有走斑马线时,你违法了;当你骑着电动车等待红灯时,前轮越过了停止线,你违法了;当你驾驶机动车通过路口没有避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时,你违法了,警告或者罚款五到五十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努力让法律成为每个公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4)守法理念。必须加强公民的守法意识。苏格拉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守法样本。苏格拉底被指控腐蚀青年,经公民法庭投票判决死刑。这种不公正的判决,致许多人建议苏格拉底越狱逃走,但苏格拉底以“服从法律”为由,拒绝逃亡,饮鸩赴死。苏格拉底之死展现了一种精神:信仰法律,遵守法律。

参考文献:

[1]洪向華.“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2]李润青.高校校园的法治环境与法制建设[J].南方论刊,2010(7).

[3]熊庆年.从制度入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7-7.

[4]刘何福.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5]刘斌.用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N].光明日报,2014-11-6(2).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从严治党建设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