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2018-09-14 11:01刘珊
青年时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

刘珊

摘 要:本文为了达到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首先对文化自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以文化发展历程为导向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提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 青年自信则国强。而青年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重要。近年来,由于多国文化的流入,使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发生转变,大学生正处在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存在问题。高校是培育文化自信的主阵地,担负着文化传承及再创作的重要职责。因此,积极拓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界定了文化自信的内涵,然后從四个方面探索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解读

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学界存有多种看法,张洪冲、吴再生从适度原则来界说,他们认为文化自信是介于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傲闭区间的一种文化上知己知彼的高度文化自觉[2]。云杉从肯定文化价值的角度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肖兰兰在云杉定义的概念上增补提出,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文化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文化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坚定 [4]。可以看出,学者们均指出了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即对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认同感,然而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自发的传承和发扬才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体现。基于此,笔者在突出传承和发扬自身文化的观点上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主体在对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充分肯定的前提下,自觉传承和发扬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

二、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

文章主要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辈传承过来的优厚的文化遗产,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源泉。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佛教东渐、儒道释并存与理学的形成到传统文化对它者文化排挤、适应与相融的发展历程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高校应充分运用中国文明历史这一宝贵资源,让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上树立文化自信。

首先要强调传统文化中国学的地位。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通过了解中国文明历史直接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自信地发展和提倡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国学经典蕴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挥了指南针作用,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勤奋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等等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大学生的优良品德和文化素养,在无形中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培养。大学生是知识的载体,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大学生有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才会产生责任行为,责任行为的产生即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革命特色文化的传承

西南大学的周丽娟认为,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发展并创新革命文化是应对大学生文化不自信的有效对策。[5]革命文化是指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精神为内核的鲜明特有的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3]这种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产,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资源。

保持革命文化特色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既要充分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又要充分运用革命文化的资源优势。红色革命精神强调社会责任感、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发挥红色革命精神的德育功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奠定了素质基础。充分运用革命文化的资源优势,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平台的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更加深刻,更能入脑入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一定要用好中华民族优秀革命文化资源,因为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实践体现,是激励我们孜孜不倦、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

毛主席曾说过,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则是在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解放了中华人民的精神和思想,是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鲜明旗帜。又因为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因此我们理当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后,着力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社会生活实践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为学习经典著作一方面能够避免理论课程教学的单调和枯燥,经典著作着眼于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对照,既具有逻辑的严密性,也具有历史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学习经典著作能够直接学习和掌握经典作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大学生可以将其运用于分析和解决自己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6]。

(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牢固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早日实现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前提,培育其价值观自信是重点,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有机结合”。[7]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用于指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以社会实践为导向而形成的价值标准,最终要与生活经验结合,指导社会实践。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践教育和体验式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强化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地将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发展和国家理想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均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因此,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文化发展历程为导向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个方面对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EB/OL].(2017-10-18)[2017-12-13].http://cpc.people.com.cn.

[2]朱坚强,房华强.文化自觉理念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2(23) :41-44

[3]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4]姜丽.以文化自觉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 2012(17):26-28

[5]梅萍.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3):102-105

[6] 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经典著作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4-9.

[7] 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