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尔·诺尔德:是纳粹,也是艺术大师

2018-09-15 08:47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8年6期
关键词:埃米尔表现主义纳粹

文/郑朝辉

“颜色,是画家的基本材料。颜色有它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欢笑和痛苦,梦想和喜悦。它们炽热而神圣,如同情歌和爱欲,如同圣曲和赞美诗!”

——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

你知道埃米尔·诺尔德吗?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现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响亮悦耳的乐曲的画家,他的绘画中明亮的色彩处理是得益于印象派的启发。埃米尔·诺尔德是德国著名的画家和版画家,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红极一时却也备受争议。20世纪20年代,他倾向支持纳粹党,却没得到支持,希特勒当权时,他的艺术被宣布为颓废而被禁止。

《大罂粟(红、红、红)》(Large Poppies (Red, Red, Red), 1942年)

左图:《围着金牛犊的舞蹈》,1910,布面油画,88x105cm

右图:《夏天的云》,73 x 89cm,1913年,油画,马德里 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卡拉瓦乔同名者

诺尔德1867年出生于德国和丹麦交界处的小村庄诺尔德——是的,和卡拉瓦乔一样,他广为人知的名字以自己的出生地命名。(不过,和卡拉瓦乔的“被命名”不同,诺尔德是在1902年结婚后,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出生地的。)他的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因此,尽管没有读书的传统,一本《圣经》也成为传家宝,传了九代人。而诺尔德对颜色的理解,仿佛也来自于《圣经》中蕴含的精神。他曾写道:“每种颜色都有它自己的灵魂。有的让我欢乐,有的让我厌恶,也有的让我奋发向上。”因此,颜色对于诺尔德来说,不仅仅是色彩本身,它们还具有哲学性和精神性。

1898年被慕尼黑美术学院拒收之后,开始到各地游学,并接触当时非常流行的表现主义。1906-1907年短暂地参加了表现主义画家组织桥社(Die Brücke)。 1913年到1914年间他随同帝国殖民局考察团到访俄罗斯、东亚、南太平洋等地,这次旅行对其今后的创作影响很大。20世纪20年代他倾向支持纳粹党,却没得到支持,战后诺尔德重新获得正面评价并多次获奖。

狂热的基督徒

诺尔德最早接触艺术是在1884年。当时,他以学徒的身份,学习木雕和家具设计。在家具厂工作的几年,他游历了德国的大部分城市,包括慕尼黑和柏林。后来,他在瑞士圣加仑获得教职,教授工业设计和装饰画。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以阿尔卑斯山为素材创作的明信片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可观的经济回报使得他有勇气放弃教职,继续求学生涯。他先后跟随画家弗里德里希·菲尔(Friedrich Fehr)和阿道夫·豪泽尔(Adolf H·lzel)学画。1899年,他曾在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短暂学习过。

上图:向日葵和飞燕草,1935年,水彩画,41,9 x 27,4 cm

1900年以后,诺尔德开始大量创作作品,这和他与众多前卫艺术团体的交往不无关系。1906年,他加入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团体桥社,并成为团体的中坚分子。尽管一年后他就离开了团体,桥社时期的绘画风格却延续了下来。

离开桥社后,1908年,诺尔德成为柏林分离派的成员。他和分离派艺术家一起创作,直到1910年他和另外一些表现主义艺术家被分离派抛弃。

1911年,他加入了康定斯基的青骑士社。虽然和一些艺术家朋友的友谊没能延续到最后,但广泛而深入的艺术交流丰富了他的创作思想,并提高了他作品的深度。

在创作上,诺尔德认为“没有什么固定的艺术标准。艺术家得根据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进行创作。”他的很多作品,都充分体现了那种表现“内在需要”的艺术追求。根据赫伯特·里德的说法,这种所谓的“内在需要”,即“无言的洞察力,不可名状的直觉,基本的情感,以及所有组成‘精神生活’的东西。”(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现代绘画简史》,第133页)

在诺尔德的作品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那些宗教题材的画作,这些画构图强烈,笔法豪放,渗透着亢奋、狂热的宗教情绪。而最为显著的,是画中的浓重、耀眼的色彩。诺尔德把色彩当作音符,用以表现画面上那些“相和谐又相抵触的音响和和弦”。在他看来,色彩具有独立性价值,其本身就是“内在需要”的重要的视觉表现因素。他惯以强烈对比的色彩,在画中表现某种奇异的视觉效果,使画面饱含浓重而炽热的感情色彩。

身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诺尔德的大部分作品都和宗教有关,这也是北欧绘画的一项重要传统。与传统的描绘不同的是,诺尔德选择用夸张的笔触和手法来表现《圣经》中的内容,画中之人不再是神圣的,更多了一些世俗的烟火气息。拿《失乐园》(Paradise Lost)来说,亚当和夏娃不再是理想中的男人和女人——没有理想的身材和样貌,也没有理想的姿态和表情。身材矮小且圆胖的亚当和夏娃蹲坐在地上,怔怔地望着前方,仿佛是两个有着寻常烦恼的普通人。而画面中心并没有太多形体变化的蛇,倒像是一件圣物了。

诺尔德作于1909年的《最后的晚餐》,充分反映了他的绘画风格。该画表现的是古老的宗教主题。画面的正中央是基督的形象,周围环绕的是他的门徒。所有形象都紧密地挤塞在这个虚幻的正面空间里。这些形象被画家进行了变形或夸张的处理。一个个仿佛骷髅和面具一般,鬼气森森,令人不寒而栗。在这幅画上,基督头发及人物衣服的红色,有如火炬一般在背景的阴影里闪烁,而人物面部的黄绿色则与其形成对比。红色的躁动及狂热,与黄绿色的压抑和低沉相互衬托,从而强化了画面的骚动不安和不祥之感。那种灾难将至的感觉,在这里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在这幅画上,画家使色彩的情绪化表现达到了某种极致。诺尔德以神秘的及象征的表现手法,将这幅宗教画表现得富于精神性,使早期基督徒的心醉神迷,在这里得以复活。

《围着金牛犊的舞蹈》也是一幅宗教绘画,但情绪异常激奋。这幅作于1910年的油画有88×105厘米大,现藏慕尼黑新艺术陈列馆。人们不敢相信这种舞蹈不与某种信仰相联系:强烈的黄色与紫色的舞蹈者在疯狂地跳跃,旋转,好象画上的黄、蓝和白等背景色彩不是风景本身的色彩,而是由这些舞蹈者疯狂地挥洒出来的。这里,不无充满色情的癫狂,那几个裸体和半裸体的女人,是表露了画家对颓废情绪的发泄的。也弄不清这种舞蹈的目的是奉献什么神明(他的另一幅《蜡烛舞》也是如此)。这个题材长期在画家心中回荡,他变换着形式去描绘舞蹈者形象。除此之外,还有《狂热舞蹈的孩子们》等。

紫罗兰色的天空下的高湖,1930-1935年, 36.5 x 50.3 cm

花园,布面油画,1908

纳粹政权的弃儿

诺尔德是一位多产的画家。除油画外,其木刻作品亦相当出名。不过,其艺术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与多数表现主义艺术家一样,他的绘画被纳粹政权定为“颓废”一类,而备受责难。后来也与德国许多画家一样,遭到纳粹的公开责骂,斥之为“堕落艺术家”。

与被纳粹列入黑名单的其他前卫艺术家不同,诺尔德曾经是位非常活跃的纳粹党成员。但是“他的宗教作品和象征主题作品却在纳粹分子中激起了强烈的反作用,而他早期的党员身份和作品中表达出的悲天悯人之感,却丝毫没有帮助纳粹接纳他的作品”(德国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馆长马克斯·霍莱恩)。

1937年,他的千余件作品遭到查封,他本人也被禁止作画。1943年,其柏林的画室被毁。直到1946年,他才得以重操画笔,恢复其创作。1952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版画大奖。作为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者之一,诺尔德对众多后来的艺术家,曾产生重要的影响。

表现主义绘画与时代的痛苦相联系。以北欧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剧方式的构成为特色,它早期掺杂着象征派和现代风格因素,其奠基人首推荷兰的凡·高、法国的图卢兹·劳特累克、比利时的恩索尔、挪威的蒙克和瑞士的霍特勒(Hodler)。因此它具有全欧洲性,上述这些画家通过他们各自的悲剧性生活和疯魔般的艺术表现,使画面的色彩强烈,情绪带有刺激性,形成在艺术笔法上也粗犷、狂放的表现主义绘画与时代的痛苦相联系。

1913年,诺尔德离开南太平洋岛屿,跟随人类学考察团去新几内亚岛,途中横穿俄国、西伯利亚和满洲国,近距离观察并记录下波罗的海之外的世界。这幅《夏天的云》(Summer Clouds)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天空,两种深度不同的蓝色在地平线合并,山峦般白色的浪花和云朵悬浮在其中的空间。

即便是在表现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初,诺尔德的画法也是相当激进的。因此,当希特勒开始整治颓废艺术时,诺尔德的作品也没能幸免——尽管早在1920年代,诺尔德就加入了纳粹党,并对纳粹党的政策表示一贯的支持。1937年,在纳粹对颓废艺术的扫荡过程中,他的千余件作品遭到查封,他本人也被禁止作画。

1943年,其柏林的画室被毁。直到1946年,他才得以重操画笔,恢复其创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诺尔德被聘为教授,他在许多展览上展示他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他的作品色彩绚丽强烈,在德国前卫艺术中受到很高评价。

1952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版画大奖。作为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者之一,诺尔德对众多后来的艺术家,曾产生重要的影响。

上图:埃米尔·诺尔德,《失乐园》,1921

下图:埃米尔·诺尔德,《预言》,1912

猜你喜欢
埃米尔表现主义纳粹
段落(3)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科威特埃米尔去世
关于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纳粹举手礼?(历史老照片)
《白丝带》:纳粹是怎样炼成的?
纳粹“海报男孩”晒与希特勒合影
埃米尔把头伸进汤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