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解决艺术市场难题?

2018-09-15 08:47
艺术品鉴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品区块金融

“文交所”流产了,艺术博览会对藏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了,艺术品一级市场画廊艰难转型,二级市场的“风头”也没有那么猛烈了。艺术品市场如何开拓、创新,艺术金融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如若不能它的难点在哪里?

2018清华大学艺术与资本论坛在北京举办。在就论坛的两个话题“艺术金融政策与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交易模式创新”的探讨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艺术品金融研究院副所长黄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著名国际艺术策展人程昕东、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总裁高常梓、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主任孔达达、北京国艺公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子龙、 ART 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办人包一峰等分享了对艺术市场、艺术金融的深刻认知。

1、艺术和金融何以能够结合?

艺术市场和艺术金融是两个不能画等号的概念。艺术市场一直存在资本的力量,但艺术和资本的结合所产生的新事物“艺术金融”和简单直接的艺术市场相比更像是一个谜局。

朱其认为,艺术与金融二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符号经济学。“两个画家的水平一样高,有名的画家作品可以卖1000万人民币,没名的画家只能卖5万人民币 ,这就是符号的增值利润。于是,当一个画家具有了艺术史的地位,他就相当于一个中型的上市公司或者一支小型股票,然而,这仅仅是“符号效应” ,并不足以支撑中国艺术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为这个市场缺乏稳定的价格体系。 所以,朱其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升级需要艺术、资本、制度的三鼎汇合,我们现在的状况相当于还处在一场足球的上半场,下半场应该是与艺术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机构市场。

2、艺术与资本的关系是关键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出色的画廊人之一,程昕东提醒对资本的介入要保持清醒。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第一代画廊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已经开始讲艺术金融了” 。金融资本时代对过往的艺术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本处于艺术系统底层的公共教育在资本的强势介入下愈发薄弱,艺术市场碎片化。资本获得了艺术系统的话语权,艺术评论丧失独立价值,艺术品的评价建立在单一的市场价格标准上,优秀的艺术家被市场过早地消费了。“今天的艺术品价格绝对会被后人耻笑,因为今天的价格忽略了核心的价值。 ”程昕东呼吁,建立完善健康的艺术系统,在各个城市、地区建立公共艺术收藏,让艺术人才回到艺术核心价值中。“艺术市场的发展没有资本的支持不可能壮大,但如何在艺术和资本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让其各就各位,这是未来要达成的目标。 ”

3、期待区块链解决艺术金融难题

高常梓和他的团队,在艺术金融模式创新方面,探索了五年,有成功的例子,但更深切的体会是“真的很难” 。艺术金融,不是艺术和金融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艺术品资产化的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体系、金融化运作体系、产业形态体系、支撑服务体系的组合。 他归纳到,所谓艺术品金融化和资产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真伪无疑义、高市场认可度、强流动性、容易保管、权属清楚、价值相对稳定、保值增值。而目前在艺术品金融化的过程中存在三大难题:法律缺失、监管缺位、社会缺信。他比喻到:艺术和金融就像一对恋人,金融财大气粗,艺术美丽动人。二者性格大相径庭:金融是高度理性的,艺术是十分感性的;金融关注的是物质价值,艺术关心的是精神价值;金融追求的是标准,艺术讲究的是变化;金融追求规模和批量,艺术强调独特与唯一。

以上差异,注定艺术和金融的结合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高常梓认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金融应该主动拥抱艺术,而不是艺术羞答答地向金融献殷勤。艺术金融的创新更多是金融方面的创新,而不是艺术方面的创新” 。具体而言,就是让更多的市场因素、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艺术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包括鉴定、估值、保险、保管、计算、交易、银行、物流、配送等等,共同解决艺术品交易过程中存在的“确真、确价、确权和流通性”四大难题。

就艺术品的流通交易,孔达达和赵子龙不约而同谈到“区块链”对于优化交易模式、解决定价问题的重要意义。孔达达认为,区块链所实现的金融系统和技术系统的信用革命,会使艺术品销售有一个质的变化。他指出艺术市场有四大问题:一是艺术品没有完成“资产化”环节,就直接进入了金融环节;二是片面追求快交易,资本的投机属性过重;三是投资与消费严重脱节,投资过热而消费过冷;四是交易所本来是用来定价的工具,很多人对它却有误解。而艺术家的管理系统、艺术品的真伪反馈、黑市交易、打击艺术品逃税和离岸化问题都能在区块链当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赵子龙认为,区块链可以作为很好的艺术品定价估值工具。任何一个商业或者是交易行为一定要形成活环,资本能进入也能退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指出: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其数据块信息生成的时间戳和存在证明,可以实时记录并完整保存所有的交易记录。区块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不需要中介参与、信息开放透明且不可篡改、数据安全和成本很低。它最重要的是解决中介信用问题,为艺术品防伪和防欺诈提供了新的渠道,系统地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这击中了艺术品市场缺乏合适的记录保留方式和艺术品来源实时验证等需求痛点。艺术市场由此成为区块链技术最适合应用的五大行业之一。

区块链本是金融投资界的热词,这股热潮随之也很快涌入了艺术圈。它本质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大家身上都有账本,当发生交易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把这笔交易记录下来,是用技术建立一种可以除去中介的信任关系。这种多数据的结合产生了很多的优势,比如抛弃原来中介的参与,降低了信誉成本,而不可篡改的特性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完善的数据,任何人都不可迭代修改。另外一个特点是透明开放,集体信任,把对中介机构的信任转移到对技术的信任。区块链的发展是比特币的时代,点对点的加密方式,它的核心特征就是去除人工化。但是它的难点就在于,要用大家认同的规则来进行账本的管理,还要保证数据的隐私。

区块链技术主要在于给每个企业或者每个人产生一个基于加密算法的身份证。众所周知很多艺术品的价值是非常高的,而造假则是目前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问题。通过艺术品身份证的证明,当然这个证明要出自鉴定机构,从而形成商品在区块链唯一身份的信任,让更多人增加购买,之后,符合要求的在线拍卖的交易的结果都写入区块链当中,大家就可以看到。所以说区块链的出现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艺术圈的“信任危机”。

由于区域块能够将交易者的行为记录下来,并且防止了篡改的可能性,因此它用技术手段重塑了第三方权益机构的信任度,大幅度抬高了违约成本。其次区块链可以实现藏家对于艺术品保值增值的预期,也就是说有一个增值的保障,即使不是百分之百,也可以出现一个虚拟价值的估算,增加了购买的可能性,也增强了艺术品在行业的流通性。

区块链技术肯定对未来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数字化的作品有很大的价值,现在之所以没有很高的提升,就是因为不好控制它的原版,如果区块链可以加密每个作品的身份,对于新媒体的艺术家来说将是好消息。

猜你喜欢
艺术品区块金融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