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罔·取真——中国抽象艺术之路

2018-09-15 08:47谭平编辑李奕辰
艺术品鉴 2018年6期
关键词:蓬勃社会性艺术家

文 /谭平 编辑 /李奕辰

编者按:中国人始终保有氤氲而蓬勃的宇宙意识,中国艺术的内涵因此而愈发深刻。“象罔”出自《庄子》,“象”是非无,“罔”是非有。“象罔”则是“不皦不昧”,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是“道”与“真”的显现。中国抽象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以社会与时代为导向,在“象罔”中寻求超越,使观者在俯仰间品悟艺术之真。(特别鸣谢:西安美术馆提供资料数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抽象艺术强烈的“社会性”和“前卫”性质,其发展始终处于主流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边缘状态。如今,在褪去了这种“社会性”的特点后,这个貌似松散的艺术家群体急迫地需要一种有力的“凝聚”,来推动中国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历程中开拓一片与传统诘问、并与国际对话的空间。

2016年,由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策划举办的“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首次从国家层面对中国抽象艺术近三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同时,此次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抽象”,参展的艺术家更倾向于年轻一代。从这次遴选出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较之前辈在作品的媒介、形式、语言和观念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虽然还呈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在语言面貌、风格特征上还有雷同,个人性语言还略显单薄,但其生动蓬勃之势尤为明显。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语言,抽象艺术的语言具有跨民族性和跨文化性特征,而与此同时,艺术又是社会的反映,任何艺术思潮的发生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原因。抽象艺术只有介入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文化形态,才能够呈现抽象艺术作为人与社会的一种精神需求,才有可能从整体上对中国抽象艺术进行新的价值判断,以此推动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与艺术观念里程碑意义的艺术革命。

猜你喜欢
蓬勃社会性艺术家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盛放花季
the Walking Dead
凝聚为民履职的蓬勃力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锄草
素材积累·词语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