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15 02:31李蓓蓓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黄体酮多发性宫腔镜

李蓓蓓,周 丽*

(襄阳市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 妇产科,湖北 襄阳 441000)

子宫内膜息肉好发病于40岁以上的妇女,可以分成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单发性息肉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多发性息肉常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主要是因息肉生长繁殖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以及内膜的过度增生[1-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宫腔镜电切息肉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逐渐成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也有学者认为单独应用该方法无法完全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无法有效阻断息肉的血供,复发率较高[4]。本院将宫腔镜手术与术后孕激素疗法结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选出230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其中有59例有不孕史,因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有24例,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有5例,输卵管原因引起的不孕有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患者共有115例,年龄34~62岁,平均(49.1±3.7)岁;单发性息肉49例,多发性息肉66例。观察组患者115例,年龄35~65岁,平均(49.6±4.0)岁;单发性息肉52例,多发性息肉6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息肉术治疗,于月经干净后3~13天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给予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经妇科检查子宫位置、大小,探查宫颈长度、方向,扩张宫颈管到10号,置入宫腔镜,用生理盐水膨宫,膨宫压力90~100mmHg,灌流速度200~300mL。对蒂较宽的单发性息肉使用单极或双极电切环切除后,完整的取出根蒂;对于多发性息肉患者,需进行彻底的刮宫,并经宫腔镜评估刮宫效果,若效果不佳则根据患者有无生育需求确定是否切除内膜。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服用孕激素治疗,选用黄体酮胶囊,于术后第5天或是下次月经来潮第15天开腹服用黄体酮胶囊,每次服用100mg,每日服用2次,10天为1个周期,连续服药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的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收集整理两组随访12个月的息肉复发率。收集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于月经周期第24~28天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数数据的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VEGF水平对比

见表1所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VE 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VEGF结果

2.2 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薄,P<0.05。

2.3 两组随访12个月的复发率对比

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6.09%低于对照组的15.65%,P<0.05。

表2 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mm]

表3 两组随访12个月的复发率[n(%)]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女性不孕、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发病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有研究表明,育龄期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该病的发病因素较多,如:内分泌功能、炎症反应、雌激素分泌失调等[5-6]。由于该病早期多隐藏于宫腔内,极易漏诊,在宫腔镜应用后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宫腔镜技术不仅能准确检出子宫内膜息肉,而且还能准确探查到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数目,并且可在探查后直接切除病灶,代替传统的刮宫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近年来,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宫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该疗法尤其适用于小病灶,防止漏诊、防止反复刮宫,在术中经宫腔镜探查到息肉后,刮取少许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对息肉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同时避免了对正常内膜组织的损伤,安全可靠,同时避免恶性病变的漏诊。但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易复发,由于正常基底层子宫内膜腺体侵入肌层深度达2~3mm,单独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无法且安全切除息肉,无法有效阻断血液供给息肉,导致术后复发率高[7]。董军[8]的研究指出: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黄体酮胶囊是性激素调节剂,其能抑制血液中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生成,减少雌激素生成,避免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引起术后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术后服用黄体酮胶囊利于抑制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

VEGF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其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趋化,而且能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基质细胞增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故而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宫腔镜手术与黄体酮胶囊联合应用能降低VEGF的表达,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加用孕激素治疗有助于辅助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息肉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黄体酮多发性宫腔镜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