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小城镇规划》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16 17:48刘润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

刘润

摘 要: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互动性、实践性、协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小城镇规划》课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活跃学习氛围。为更好发挥情景模拟教学的作用,需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演示到评价反思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与安排。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小城镇规划;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05-03

Abstract: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is a kind of interactive, practical and cooperative teaching method.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ffec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ac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if such teach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ourse of Small Town Planning". To better develop the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we need to make detailed teaching design and arrangements in pre-class preparation, classroom presentation and reflection and so on.

Keywords: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Small Town Planning; teaching plan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情景(境)”这一概念一般认为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最早提出,杜威认为“有意识的教育,就是特别选择的环境,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1],而这种环境就是情景。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意义产生于实践与情境脉络的不断协商中,因此要求学习者参与特定的情景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强调注重合作学习、教学引导和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这些以情景为核心且倡导“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目前关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界定有很多(表1),其核心均指出其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围绕特定教学内容设定某种模拟情景,引导学生自覺进入模拟角色或心理状态并完成情景发生、发展过程,进而深化学生感受、强化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系统化教学方法与过程。简言之,即通过情景模拟“使学员通过情景模拟获取实践经验,并引发学员对这一经验的反思,逐步将经验概念化”[2]。

二、《小城镇规划》课程开设背景与现实要求

《小城镇规划》的设置与我国当前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时代背景和城镇化战略重点由大城市转向小城镇的发展态势紧密相关,小城镇由于过去较少受到政策关注和现在迅速发展的缘故,如今其发展与规划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并不断引起从国家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小城镇规划》逐渐成为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课程。

《小城镇规划》的教学不同于城市规划类课程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1.在规划实践方面,尽管小城镇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规划流程与内容上相似度很高,但小城镇规划在功能定位、规模容量、内容体系、技术标准与规范等多个方面有别于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更强调立足地方、凸显特色,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区分这两类规划并深化理解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2.在课程开设方面,由于目前不少高校都是先开设城市规划类的基础课程,再根据条件状况开设《小城镇规划》,如果再按照城市规划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小城镇规划》,将诱使学生认为《小城镇规划》仅仅是城市规划类课程的另一个版本,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两类课程或规划的差异,也有碍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质疑。3.传统规划类课程多属于填鸭式教学,按照规划内容分章节讲授,如何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与娱乐性,吸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规划类课程教学是当前规划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城镇规划》需要教学方法的革新。

《小城镇规划》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考虑如下的现实要求:显著区别于城市规划类课程教学,充分体现小城镇规划自身特性,增强学生对小城镇规划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活跃课堂并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由于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性[7]和在其他诸多学科领域成功实践的经验,因此成为《小城镇规划》教学方法创新与尝试的重要选择。此外,鉴于高校城市规划类课程和《小城镇规划》的开设存在先后顺序,城市规划类课程已经让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规划理论、经验和素养,客观上为《小城镇规划》教学方法创新做好了充分准备和坚实基础,也将有助于将《小城镇规划》教学推向新的高度。需强调的是,以情景模拟教学为主并不意味着对讲授教学、案例教学等的排斥,而是高度有机融合在情景模拟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营造更优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小城镇规划》中的运用

在《小城镇规划》教学中,将情景模拟融入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层次化的模拟环境或情境、场所,赋予学生全新的角色,以摆脱传统单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的角色束缚,转变学生的身份、话语模式、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让学生立足于管理者、规划师的双重角度思考小城镇规划,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查阅资料。

(一)课前准备阶段

良好的课前准备是发挥情景模拟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小城镇规划》教学在开课前需要做如下准备:课程准备(内容)、角色设定(主体)和情景设定(场景)。

课程准备:需要在整个课程开设之前确定内容板块,内容板块直接决定着师生之间将围绕哪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展的怎样的互动。内容板块的确定主要以下因素影响:教学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何种要求就需要相应的内容支撑;社会发展需求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参考,如当前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需要引起关注。

角色设定:淡化学生作为普通学习者的角色,为每位同学设计两种虚拟角色,即作为管理者的镇长和作为专业人员的规划师,其中镇长是小城镇规划的管理者与实施者,镇的选择要求每位同学选择家乡所在镇或者熟悉的镇;规划师的身份是每位同学默许的另外一重身份,主要起着规划咨询、编制作用。此外为增强虚拟身份的现实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愿组织的形式成立规划院、规划咨询公司、规划协会等虚拟组织或机构。

情景设定:情景设计越逼真,学员越容易置身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角色模拟越真实,授课效果也越好[2]。方案讨论、规划咨询、项目布置、规划评审等是小城镇规划中几种重要的场合,将其抽象化到课程模拟教学中,让学生在这些假定的情景中深化对小城镇规划的业务操作,同时培养学生作为规划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二)课堂演示阶段

课堂演示是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的关键阶段,整体上可设置规划培训、规划编制、规划评审三个环节,分别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小城镇规划。

规划培训环节:以专题讲座形式呈现,通过角色暗示,迅速有效地给学生普及小城镇規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规划培训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针对管理者的培训,主要专题内容有小城镇规划管理与实施;第二种针对规划师的培训,主要专题内容有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历史、现状、特征与模式、小城镇内涵与特征、国外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研究、小城镇规划的一般性与独特性、小城镇规划标准与技术指标、国外小城镇规划研究、特色小城镇规划研究等。

规划编制环节:通过讨论、辩论、咨询、汇报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参编制小城镇规划编制过程。其中,讨论主要围绕某一熟知的城镇,组织学生以规划师身份进行讨论项目编制方案,或者讨论其中项目配置的可行性问题等;辩论主要围绕某一有争议的话题开展,如特色小镇规划,是特色引导规划?还是规划引导特色?咨询包括个人咨询和组织咨询,是规划师之间业务咨询或者管理者与规划师之间的业务咨询;汇报是学生或以管理者或以规划师的身份汇报所在镇的具体发展与规划概况。

规划评审环节: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某镇规划作为案例,通过模拟规划评审会,让学生以规划专家和政府管理者身份参与规划评审,提出规划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有待改善的地方,从评审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规划,如规划编制方关注规划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问题,规划编制委托方关注规划的可行性、实施性等问题。

(三)评价反思阶段

评价反思是对情景模拟教学的系统总结,是提升情景模拟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

学生评价:主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学评价两种形式,自我评价是对自己扮演角色的评价,如是否提出实质性的规划意见,在规划方案讨论中所起的作用等;对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或环节的评价,学生作为最核心的参与者,在切身参与中最容易发现内容或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有待提升的空间,这些将作为教学组织调整的重要依据。

教师评价:首先是对教学总体效果的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与质量等,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其次,对学生参与过程与教学组织过程的评价,以及两者是否能有效匹配,找出是参与出了问题还是教学组织不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高校将《小城镇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课程,因此提升学生对于小城镇规划的综合、深入理解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小城镇规划》的情景模拟教学围绕特定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学生角色的安排、情景的设定,让学生自主融入角色与情景之中,进而转变传统的身份、话语、行为,获得更加直观和感性的理论知识,这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值得尝试,当然情景模拟教学在《小城镇规划》中的运用还有很多经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2.

[2]刘俊.论经验学习理论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完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25(3):95-98.

[3]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107.

[4]程守梅,贺彦凤,刘云波.论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成人教育,2011(7):43-44.

[5]薛玉华.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功效[J].教育与职业,2013(36):143-144.

[6]李艳,韦国善,汪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3(3):149-151.

[7]魏晓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32-33.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探讨英语听说课教学计划中的影响要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改革初探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背景下的教学计划改革研究
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设计分析
建构本科培养方案的初步研究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