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专业学分制改革初探

2018-09-16 00:44陈星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分制人才培养

陈星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学分制改革势在必行。西班牙语专业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办学规模日益壮大。但相比于英语等其他语言,该专业办学基础和软硬件资源相对匮乏,学分制改革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学分制;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29-03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reached the point where we recognize that the reform of the credit system is inevitable. 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department of Spanish has gradually expanded in the running scale. However, compared to other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the foundation,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resources are still in shortage. Therefore, as we are facing different problems in the reform, we should put forward our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Credit system; department of Spanish; personnel training

一、西班牙語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特点

(一)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

195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创立了西班牙语专业,是我国首个西班牙语本科专业教学点。自此,该专业在中国经历了波浪式的发展。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分委员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陆经生教授将中国西班牙语教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开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迫切需要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经济关系。古巴革命也使得中国和古巴“惺惺相惜”。此阶段,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间文化交往也逐渐开始。1952年,数位著名人士,如萨尔瓦多·阿连德和巴勃罗·聂鲁达成功创办智中文化协会。[2]国家发展需要西班牙语人才的支持,继北外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大学在这个时期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

2. 发展小高潮(20世纪60-70年代)。1960年,中国和古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和拉美的外交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同年,在北京成立了中拉友好协会。七八十年代中国相继与八个西语国家建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顺应这种潮流,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大学相继成立西班牙语专业,西语教学在此阶段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小高潮。

3. 萎缩与复苏(20世纪80-90年代)。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西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经验方面完全不占优势,因此,这个阶段中国和西语国家交往减少,直接导致西语教学的萎缩和人才的流失。但是,那些仍坚持驻守在西语教学战线上的教学工作者们并没有停滞不前。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了全国西班牙语教学论坛,而后组建了全国西葡教学委员会。同时,也开始大规模地组织教材的编写工作。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对于西语人才的需求开始逐渐增大,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也相应随之略有增加。

4. “井喷式”发展(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拉美地区拥有中国发展需要的自然资源、投资环境和消费市场。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和拉美的双边贸易关系呈指数级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二)全国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特点

虽然全国高校对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但西班牙语本科专业的改革却进展缓慢。各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大同小异,基本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新开专业的院校,或因经验不足,或因条件所限,照搬老的院校设置,缺乏创新,与国际上不断更新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及我国西班牙语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3]

为了对全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课程设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笔者对四所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

1. 上海某高校

上海某高校推行的是专业西班牙语+副修英语的模式,学生需要完成118个专业总学分,其中100个必修学分,18个选修学分。必修课程为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包括精读、西班牙语阅读、西班牙语视听说、西汉互译、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等。共开设21门选修课,每门课程1-4个学分不等,主要是西班牙语的专业方向性课程,如语音学、西语国家概况、文学、应用文、外贸业务函电、行政管理学(西语)、口译等。

2. 江苏某高校

江苏某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学制4年,允许学习年限为3-8年,学生需要完成122个专业学分。其中大类基础课程59个学分,包括47个西班牙语类课程(如精读、泛读、视听说、社会与文化)和12个英语类课程;45个专业必修课程,如西班牙语语音、口译、西班牙拉美文学史、西汉笔译等;另外,学生必须从开设的25门选修课中修完18个学分。该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的特点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并重,其中有14门英语类课程、10门西班牙语类课程和1门翻译理论。

3. 四川某高校

四川某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3-7年弹性修业年限,学生需完成110个专业学分。其中76个学分为专业必修课,如西班牙语精读(初级、中级和高级)、听力、口语、阅读等;28个学分为专业限选课,如语音、写作、报刊阅读、翻译、口译、文学作品选读等;6个学分为专业任选课,学生可在开设的11门课程中选择,课程包括西语国家文化导论、西语国家经贸概况、西语国家概况、中国与西语国家交往简史、语言学导论等。

4. 广东某高校

广东某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基本学制4年,允许修业年限为3-6年,学生需完成109各专业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的学分为75,包括精读、汉译西、西译汉、专业经典阅读、视听说等;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为25,学生可在开设的19门选修课中修读,课程包括西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应用文、西语国家文学、论文写作指导与实践、网络媒体选读、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况(西语)等。

综合以上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 专业总学分数差异不大,但新开设专业从自身专业发展基础、条件、定位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考虑,专业总学分数设置得相对高一些。

2. 在课型上,语言技能课占的比重都比较大,开设的课程也基本相同,旨在通过这些传统的语言课程培养学生听、学、读、写、译的能力,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3. 各高校因为资源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类型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开设的选修课数量十分有限,方向比较单一。

二、西班牙语专业推行完全学分制遇到的困难

西班牙语教学在中国仅曲折地发展了六十余年,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展态势迅猛,但是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在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的背景下,虽同属外语教学,西班牙語专业面临着比英语专业不同的,且更大、更多的困难。

1. 专业课时数越来越少。201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要求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非英语的其他外语的教学。调整后,西班牙语的专业学分在100-120左右,对于零起点的教学来说无疑是捉襟见肘的。目前,不少高校整个第八个学期安排学生社会实践,课堂教学时间只有七个学期,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 师资问题严重,学科背景单一。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专业分委员会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国高校共有550名左右的西班牙语教师,生师比为22:1,没有达到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13:1。师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越来越低龄化,80后教师共400余人,占总师资人数的75%左右,中年骨干教师匮乏;学历和职称结构令人堪忧,本科学位的教师近80人,而博士学位的教师不到7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到100人,即不足18%。教师学科方向集中在传统的语言学和文学,而且学缘结构不合理,“近亲繁殖”问题严重。

3. 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进入21世纪后,西班牙语专业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都成直线上升的趋势。然而,教学硬件资源却未能与之相配套,教室、多媒体设备、语音实验室、图书馆设施等短缺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教学资源紧张,很多高校在教学时间上做出调整,如中午和晚上均排课,因此造成后勤的巨大压力。

4. 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有待加强。中国学生总体上的一大特点是自主能力较差,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自主意识。然而,学分制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跟风”现象,盲目选课,或者考虑不够全面,不能辩证地对待自身兴趣、课程实用性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的关系,甚至不少学生只考虑课程是否容易通过,因而,学分制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对于西班牙语这类零基础的教学,学生的自主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5. 优胜劣汰的机制还没能真正推行。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或调整专业,但是就目前全国西班牙语专业的情况来看,很难实行。一方面,因为社会普遍认可西班牙语较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已经进入西班牙语专业学习的学生一般不会调整专业;另一方面,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各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均设置了比较高的转入门槛。如广东某高校规定,西班牙语专业每年接受转入学生人数不超过该年级学生人数的10%,且该年级学生总数不超过60人;转入学生平均学分绩点位列转出专业学生的前10%,高考入校分数必须符合西班牙语专业入校当年的招生分数线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30分等。因此,距离学生自主选择或调整专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优胜劣汰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三、西班牙语专业推行学分制的措施和建议

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系列配套资源和辅助措施为其保驾护航。首先,要改善教学条件,如教学设施要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图书资料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开发网络资源以供多媒体教学和学习的需要,经费投入充足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并要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再次,建立导师指导机制,导师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

针对西班牙语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师资培养。目前西班牙语师资力量与专业发展严重不匹配。首先,师资人数上必须要有所突破,吸引国内外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争取达到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13:1。部分高校或人事部门将获得博士学位作为高校专业教师的准入门槛,出现“博士慌”(陆经生语),但是西班牙语专业的现状是全国仅有三个西班牙语专业博士授予点,出现“博士荒”(陆经生语)。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认清现实,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情况,将优秀的西班牙语硕士生也作为招聘人选。其次,学校和专业应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学和文学方向,避免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过于集中,使学科的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其次,学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鼓励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进修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法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与教学、科研能力。

2. 合作办学。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我们提出“语言技能+专业倾向”的培养模式。“语言技能”即培养学生西班牙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专业倾向”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专业发展的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对西班牙语专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就目前全国西班牙专业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哪所学校能仅凭自身专业的力量达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提出了合作办学的想法。具体来说,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为语言技能训练课程,配之少量的、以中文授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后,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有条件和能力的西班牙语教师应提供较多高质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并以专业方向课程带动语言技能的巩固。如本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可寻求多层次的合作办学。第一、校内合作。学生可自主选择别的专业或院系开设的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以弥补本专业课程的不足;第二、校际、境外合作办学。学生可跨校选修课程,予以兑换学分。尤其应该鼓励和发展境外合作办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赴西语国家学习,能最好地将语言技能提高和专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同时开括国际化视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504/08/139995_40782715.ht

m[N].广州日报,2015-4-8.

[2]智利国会图书馆亚太计划组.从安第斯山到万里长城(智中建交45周年)[M].智利国会图书馆,2015(15).

[3]郑书九,刘元祺.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8).

猜你喜欢
学分制人才培养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