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研究

2018-09-16 14:53吴光远林茂海李效周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

吴光远 林茂海 李效周

摘 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成为首要资源和核心力量。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高校印刷工程专业亟需探索适应于新工科发展的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为印刷行业输送大量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印刷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以此探索了新工科的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新工科;印刷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64-03

Abstract: New industries, new formats,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odels in the printing industry have been used widely and developed rapidly, so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become the primary resource and core strength. The train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is imminent, so the printing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needs to adapt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printing engineering that can transport a large number of new engineering printing talent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raining of print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and then explores the training programs of the printing engineering talents in new engineer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asure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printing industry; talent training

引言

随着经济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推进,全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创新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在新形势、新环境和新需求下,具备跨界整合能力强、工程创新实践能力高、国际化视野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成为首要资源和核心力量。目前迅猛发展的虚拟现实、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经济领域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经济发展存在脱节,这也为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提出的新工科建设,为全国范围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时代新机遇和全新的改革方案,能够加快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

印刷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以图文信息传播与再现为核心,融合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整合新兴技术能力强,其学科属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具备开展新工科改革和探索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印刷工程专业应以此为契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新工科印刷工程人才,探索适应于新工科发展的印刷工程教育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印刷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以此探索了新工科的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措施,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新工科印刷工程人才培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印刷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梯度培养

印刷行业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靠产业链低端制造的束缚,整合互联网+、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纳米材料等新兴技术,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所以印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根據工作性质和印刷行业发展需求,可以大致上分为4种类型:技能型、应用型、研究型和新工科型。

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在印刷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具有非常熟练地操作、维护、服务等印刷生产的相关人才,如印刷机长;应用型人才主要具有印刷领域某一方面专业基础,能够对整个印刷生产进行总体控制、质量、进度和技术管理等建设管理人才,如印刷工艺工程师;研究型人才主要是具有坚实的印刷领域基础知识,从事印刷领域相关技术和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的人才;新工科型人才主要是具有多交叉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印刷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新工科型人才并不是仅掌握印刷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是多学科的交叉培养,提升学生工程科技创新和创造能力,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集成于印刷领域,促进印刷行业成为产业链高端制造。

(二)新工科型印刷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新工科型印刷专业人才是印刷行业壮大自身领域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新工科印刷专业教育与印刷行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专业教育如果出现滞后,必然直接影响新工科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影响到整个印刷行业的发展。对照新工科型印刷专业人才的特征和要求,设有印刷工程专业院校现有的工科教育体系与新工科型人才培养格格不入,主要不足在于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清楚、工程教育与印刷行业脱节严重和工科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等。

首先,在学校发展定位和内涵建设方面,我国印刷工程专业大多设置在其他学科下面,如计算机专业、纸浆造纸专业、光学工程等,印刷专业属于弱势学科的范畴;学校发展定位和内涵建设仅是考虑其他学科的特征,而忽略印刷工程专业新工科型人才所具有的自身属性,出现学校发展定位和内涵建设与印刷行业发展需求不相符的问题是必然的。

其次,在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在工科人才常暴露出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清楚,工科教学方式固化,导致对产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灵敏度不足,不能有效地掌握和引入到实际教学实践和实验实践中,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战略对接。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其他工科类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第三,在政校企交互協作方面,政校企合作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印刷企业三者各自的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共同提高印刷行业的发展和品牌效应。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交互协作模式,确保学生全程无缝隙完成人才培养。

第四,在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的教师灌输式,虽然具有课程进度控制灵活、覆盖面广的优势,但其常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和创新能力,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差。

第五,在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方面,由于教学经费的紧张,而大型印刷设备价格较贵,许多高校无法引进相关地实验设备,造成教学资源欠缺。对于印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仅能从课本上学习导致记忆不深刻。同时,我国国内尚没有印刷工程专业培养出的教学人才,多数高校师资队伍由于所学专业是其他学科,导致缺少印刷企业实践经验,无法为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应具备多学科交叉和跨界整合的能力,所以针对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以此为特征,构建具有新工科属性的印刷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确定新工科的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行分区域、大规模的社会、印刷企业及开设印刷工程专业的院校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前期的调研基础,结合印刷工程专业自身特色确定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分为两点:专业结构和社会需求。

专业结构:新经济对传统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专业结构的创新和改革是必然趋势。专业结构设置可采用以高等学校轻工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以印刷工程专业特色发展和新工科优势为主线,大力突出自身的印刷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社会需求:由于互联网+、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纳米材料等新兴技术正逐渐在印刷领域推广应用,制定培养方案原则时要充分考虑新兴技术对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趋势,融合最新印刷行业发展动态进行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让学生毕业就可以达到印刷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和技术,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培养印刷工程新工科型人才,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和印刷企业对印刷工程新工科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能够多学科交叉和跨界整合能力,了解新兴技术和新兴经济的最新动态,熟悉印刷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科研、管理和运行,形成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工科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高校老师不断通过分区域、大规模的社会、印刷企业及开设印刷工程专业的院校进行实地调研,逐渐积累印刷行业大数据信息和人才需求,不断分析和探索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类型和能力要求,形成完整地反映印刷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和人才需求报告,以明确最终印刷工程新工科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三)核心能力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结合工科专业认证要求和新工科特色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1. 工程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

2. 研究创新能力;

3. 信息检索利用能力;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商务与管理能力;

6. 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7. 终身学习与适应变化能力。

(四)课程体系构建

印刷工程新工科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核心能力发展都需要课程体系来进行支撑,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印刷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四部分;其中,通识教育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1.25%,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5%,专业教育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8.125%,实践教育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5.625%。根据印刷工程专业特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分别为入学教育学科概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在印刷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方面,设有三大课程群:印前工艺课程群、印刷工艺课程群和印后工艺课程群;在印刷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设立图像科学方向和绿色印刷材料方向两个专业方向。

三、人才培养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人才的培养建设作为一项教学实践的系统工程,其主导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学实践的优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建成一支充满活力、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重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坚持采用“引进+培养”模式,壮大印刷专业的师资队伍,根据长期调研所得的印刷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和人才需求报告,选择具有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的人才进行引起,形成和聚集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派遣优秀人才对国内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合作。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常采用“大众化”教育,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而没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只有“教”与“学”相统一,教学才得以展开。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一种传授学生课程内容的手段和途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对于印刷工程新工科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尝试采用最新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微课、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国内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三)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和人才需求报告,高校协同印刷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开发和推荐教学资源的建设。注重印刷综合实训、案例分析及科研过程中真实案例的建设,形成与新工科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动态资源库。在校内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校外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加强印刷工程教材建设与改革,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和工程教育认定教材,符合新工科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的要求。通过,针对企业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分解、提炼,编写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实验教材和实训教程。

四、结束语

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传统印刷专业人才已无法达到新兴经济的发展需求,新工科型印刷工程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高校印刷工程专业应以此为契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新工科印刷工程人才,探索适应于新工科发展的印刷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服务印刷行业产业升级,加快实现我国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6号.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

[5]沈建新,陆勇.“新工科”理念下的地方本科高校校本课程开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16-119.

[6]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7]施晓秋,赵燕,李校 .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0-15.

[8]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3):1-6.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