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探析

2018-09-16 10:54王晓哲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大学新生新模式

王晓哲

摘 要:如今“95后”甚至“00后”成为了大学新生的主要群体,这些学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给新生入学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但如今大部分高校的新生教育还沿袭了以往的内容和模式,未能与时俱进,无法贴合学生特点,难以起到理想效果。因此,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进行探析和研究,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91-03

Abstract: Now the students born after 1995 or even 2000 have become the major group of freshmen; thes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br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new entrance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However, most of the new entranc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follow the previous content and mode, not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not fitting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so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new mode of college entrance education and create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Keywords: 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new pattern

按照大学新生一般的入学年龄,2014年开始,就进入了大一新生以“95后”为主的时期,到2017年,甚至会有部分“00后”进入大学校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该研究新生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的入学教育。

一、“95后”“00后”大一新生群体的特点

(一)可以开发利用的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他表示,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看来,总书记对这一代人评价不低,同时也期望很大。总体来说,目前的大学新生具有以下优点:

思维开放多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95后”的一代成长于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多元文化的浸润,既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经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开放,对于各方文化和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都较高。

视野开阔宽广,更加具有创新意识。“95”后大学新生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社会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空前提高,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教育环境和内容,这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国家及社會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也使他们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

从小接触网络,对新媒体熟练应用。他们这一代人享受着“互联网+”时代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跟随数字时代的发展而成长。网络对他们来讲是自然而然渗透在生活中的,他们从小就能熟练运用各种聊天软件。如今手机的应用更是前所未有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广更是让新媒体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对大学生们的影响更加深入。

思想比较独立,自我竞争意识较强。“95”后大学生大部分从小就是父母甚至整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得到来自家人的关注和呵护,这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思想比较独立。而且,这些大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较强的竞争意识,从小就是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的洗礼中一路拼杀过来,竞争意识更加强化。

(二)需要针对性解决的问题

事物具有两面性,鲜明的特点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思维开放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95后”虽有爱国情怀,但理想信念较为淡薄。有一些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而导致政治信仰不坚定、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价值观“泛功利化”等等,这都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需要重视和引导的问题。

过多依赖网络,实际人际交往能力较差。“95”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习惯于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交往,如QQ、微信、微博、人人等。这些虚拟的网络社交可以减缓真实社交中的某些心理压力,他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很多学生在社交软件上表现活跃,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习惯了“人机对话”的他们逐渐弱化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真实交往的能力。

充满自信,敢于竞争,但遭遇困难时,承挫抗压能力较差。“95后”的一代是在家长呵护中长大的一代,从以往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到如今的“赞扬教育”,这一代新生往往比较自信,敢于竞争,但经受的挫折较少,缺乏逆境的磨练,一旦遭遇挫折,承受能力较差,往往容易一蹶不振。

目标缺失,动力不足,思想比较功利。如今的很多学生以考入好的大学为目标,忙于做题、考试,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及目标其实很少考虑。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突然丧失目标,陷入迷茫,不知该往何处努力。

生活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95”后大学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呵护。很少有住校经历的他们,在入学以后面临多人合寝的住宿环境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而且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从小娇生惯养,除了学习之外很少学习其他生活技能,这就导致他们在突然面临独自生活的状况时手足无措,自理能力较差。

二、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刚入校的时期是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时期,是顺利完成身份转换的重要过程,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内容而言一般包括以下方面:适应性教育、爱国爱校及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对新形势和学生的新特点,现今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时间太短,走过场

很多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大概会持续两周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会进行军事训练,留给其他教育内容的时间并不多,但为了完成以上的常规内容,常常安排连续的、赶场一样的讲座。讲课的老师无法全面系统地讲解知识,学生也无法静下心来认真体会听到的内容,甚至有的学生只是被动的走过场,完全没有意识到入学教育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入学教育非但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给新生带来了压力。

(二)形式太老,满堂灌

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都是采取讲座的形式,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出一名教师,就自己部门相关的知识进行宣讲。流水的新生铁打的内容,老生常谈,讲的老师没激情,听的学生没兴趣。大学的第一堂课就给了学生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古板的面孔,尤其不会为当今这群充满激情、创意的新生们所喜闻乐见。而且这种单向的灌输缺乏互动,你所讲非我所需,我所惑非你能解,无法实现入学教育的意义。

(三)各自为政,不系统

前面提到,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就是让各相关部门给新生做报告。其实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有很多相互交叉的领域,如果部门之间不沟通,有可能造成重复讲授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资源,也给学生造成不良印象。而且很多入学教育,仅仅是后勤、政工部门参与,没有专业课教师参与,使学生在入学之初未能及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在听取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时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这也是入学教育不系统、不全面的表现。

三、改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改进的要求,而学生的鲜明特点为我们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其实很多较早意识到问题的高校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合这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改进。

(一)创新组织形式

新生们青春朝气,入学教育也可以不必老气横秋,完全可以采取集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集亲和力和新鲜感于一身的形式。北京大学开展的新生训练营就是很好的尝试。该训练营打破了班级专业的局限,实行“以宿舍为基本单元、跨院系组合、男女生混编”的分班原则,将新生分别编入以“未名”“博雅”“朗润”“畅春”“蔚秀”命名的五个大组,按20人左右的规模再分设200个小班,促进不同院系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1]。

这种组织形式富于创新性,且跨专业学生的交流,符合当今新生视野开阔、思维开放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投入其中。且这种分组在入学教育结束后也可以保留,为后续学生之间的跨系交流,人际交往等,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丰富活动内容

入学教育的几大主题是不可或缺的,但高校可以在刻板的讲座之外,丰富活动内容,将入学教育的几大主题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北大的新生训练营通過“核心价值关键词涂鸦”“读书会”“扣好第一例扣子——新生第一课”等环节,通过有趣的活动对学生整体的思想进步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有益的影响;通过组织新生观看优秀学长的寄语视频,聆听优秀学长的现场报告并进行互动等创意形式调动新生的自主性,提升新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暨南大学新生训练营通过“班级(学院)创意造型射击比赛”“体验教育培训课程”等活动促进新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新生对集体的快速融入以及对自己专业的认识、思考与规划。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三)拓宽教育渠道

当今的新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网络尤其是手机微平台的接受度和应用度都非常高。鉴于这种特点,高校可以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并将此公众平台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建立形式上灵动独特、内容上新颖丰富、沟通模式上平等互动的“微平台”。此种微平台还可以将入学教育的时间大大延伸。从学生入学之前,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就可以通过通知书上的说明登录微平台;入学以后还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反复学习平台上的内容,这比集中的短时教育要长效的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学工部开通了微信平台,进行创新性的“入学前教育”。利用视频等形式,介绍学校概况、辅导员情况、新生防骗指南等,多彩的形式,幽默的语言,拉近了新生与学校的距离,为入学教育进行了有效的“预热”。

(四)细化教育细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95后的新生虽然朝气蓬勃,但心理发展、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够成熟的方面。鉴于其特点,新生教育就更应该避免仅仅是热热闹闹的走过场,而更应该有细致入微、有针对性、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的入学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细化教育细节。

要进行标准化的入学心理测试,并认真分析测试结果,根据结果制定出针对每一个新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策略,并由辅导员进行亲切温暖的谈话,帮助新生从心理上度过中学到大学转变的过渡期,完成心理上的适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和辅导员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的归属感。如果学生对辅导员建立了信任,有什么困惑和问题都愿意找辅导员沟通,也就可以很好的预防有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

除了个别谈话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不仅可以起到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还可以打破人际坚冰、体会团体特别是班级的意义,学到更多人际交流的方法。

要进行标准化的入学体检。体检结果直接反映了学生入学前的体质状况,对大学阶段开展医疗保健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并且能够提示新生入学后高校的医疗保健重点和体育工作趋向。学校应根据体检结果,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群体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分类开展体育锻炼、平衡膳食、合理安排生活等[2]。

对不同家庭背景来源的新生也要做好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尤其是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来说,由于从家庭中获取的鼓励与帮助较为有限,与城市生源的大学生相比,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环境以及受教育基础都有所差异,他们更容易面临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据调研发现,农村生源大学生出现的入学适应问题的比例要高于城市生源。在学习问题方面,农村生源大学生出现适应性问题的比例为56%,高于城市生源的52%;经济问题方面,农村生源大学生出现适应性问题的比例为27%,高于城市生源的18%;人际关系方面,农村生源大学生出现适应性问题的比例为23%,高于城市生源的18%。因此对于农村生源的新生可以适当的给予更多的关注[3]。

(五)调动全员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应该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新生入学教育也是如此。不仅仅有新生辅导员的全心投入,全校各部门都要统筹安排,整合资源,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教育,资源浪费。此外,专业课教师也应该投入进来,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可以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对自己的学涯和职业生涯有个大致的规划和方向。

除了教师以外还应该组织和选拔高年级的学生对新生进行朋辈辅导。近年来的相关调查显示,朋辈辅导员对新生的影响要高于老师。首先,朋辈辅导员与新生年龄相近,情况相似,对新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第二,朋辈辅导员更易与新生打成一片,在日常的相处中更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第三,相对于老师的说教,学长们的亲身经历对新生来讲更具说服力,优秀的经验更能起到榜样和偶像的作用。在北京大学的新生训练营中,朋辈辅导员满意度测评显示,新生对学生辅导员的满意度高达96.7%,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1]。

(六)建立长效机制

新生对于高校生活学习的适应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的,并非一两个周的集中教育就能解决问题。可以说新生大一上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因此,建立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符合新生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对于推进入学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的关键一步。有效的入学教育可以让新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节奏,为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己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应当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研究“95后”甚至“0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探索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使入学教育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征微,李晓鹏,谭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7(3):68-71.

[2]苗莉.从体检结果入手精准实施新生健康教育[J].北京教育,2016,11:62-63.

[3]潘迎.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9:85-88.

[4]陈思光,窦浩铭.浅谈大学新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高教学刊,2016(14):136-137.

[5]孟仑,丁倩,李洁.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新生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6(06):52-53.

[6]张春霞,王清皿,潘海妹.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有效途径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7(05):180-181.

[7]龍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2010(04).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大学新生新模式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