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美的道德准则

2018-09-16 07:31周俊根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账本羊群诚信

周俊根

在儒家学者描绘的“大同”社会中,“讲信修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特征。这里的“信”就是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上所有进步民族认同的一个道德准则。当社会上人人都讲诚信时,那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拓展训练

一个普通人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賒走了80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去要。

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了解……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后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这个人揪着胡子想了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80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20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60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

思考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为什么我们明知“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却还敢给人赊账?

3.下面的黑体词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1)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后大吃一惊。

(2)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

4.你如何理解“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这句话?

5.文章题目是“一个普通人”,你觉得这个牧羊人是一个普通人吗?谈谈你的理解。

人言即信。

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中国历史上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不忘与张劭两年之前的约定,千里迢迢赶去张劭家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作者胡耕,选自《汉字悟语》,有删改)

思考探究

1.第三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五、六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联系你的认识,说说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账本羊群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随手记:小账本,大故事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月亮的账本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丢失的红色账本
羊的未来
不止一个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