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韩王三通墓志疏证

2018-09-17 01:09马建民王帅龙
西夏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乐平正统永乐

□马建民 王帅龙

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国开原,称韩宪王,但朱松并未就国。永乐五年(1407),朱松去世,葬在南京。永乐十年(1412),韩宪王长子朱冲袭封韩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韩王徙封平凉。从韩宪王长子朱冲徙封平凉,到明末韩王朱亶塉被执,韩王实际共传十一王,分别是:韩宪王朱松、韩恭王朱冲、韩怀王朱范圯、韩靖王朱范、韩惠王朱徵釙、韩悼王朱偕、韩康王朱偕灊、韩昭王朱旭櫏、韩定王朱融燧、韩端王朱朗锜、韩王朱亶塉。其中,有十王生活在平凉,且去世后都埋葬在平凉。

在明代藩封的十一位韩王中,目前已经发现的韩王墓志有《韩宪王朱松墓志》、《韩恭王朱冲圹志》、《韩靖王朱范圹志》。在甘肃省平凉市还发现了“韩康王朱偕灊圹志盖”,可惜的是,韩康王圹志还没有发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已出土三通韩王墓志进行疏证,以求教于方家。

一、韩宪王朱松墓志

为使皇位传世久远,明太祖朱元璋推行藩封制度。“明太祖建藩,子孙世系预锡嘉名,以示传世久远。……考之史册,汉诸王表与王子侯离而不属,世次难明。唐宗族蕃大,源远流长,然诸王以不出,不分房,子孙皆阙而不著。宋史于太祖、太宗、魏王廷美之裔,迄临安沦没,悉载谱牒,而贤愚并列,漫无裁割。兹表明代亲王至郡王而止,以从史、汉诸王及王子侯之例。又仿唐宗分房法,系各府郡王于亲王之下,如小宗之从大宗。”[1] 2503-2504

在最初的分封中,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第二十二子朱楹被封于平凉,称安惠王。永乐十五年(1417),安惠王去世,无子,封国被除。《明史·诸王列传三》载:“安惠王楹,太祖第二十二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六年就藩平凉。十五年薨。无子,封除。”[1]3607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安惠王朱楹葬在平凉,“安惠王墓,在府城西北四十里”[2] 606。近年来,安惠王朱楹墓被多次发掘。“安惠王墓,位于安国油坊,距县城四十华里,陵园有方形围墙,内有筒瓦、方块碎砖,似原有建筑。有沙质石碑,证明为明代正统年间墓葬,墓主为明朝皇族。封土直径21米,高7米。”[3] 81“安惠王墓,位于崆峒区安国乡油坊庄北山地上。面积约10亩,封土高7米,直径21米。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二十二子朱楹墓。……安惠王墓平面呈‘亚’字形,分前、中、后及两耳室,墓室方砖铺地,为砖室墓,有墓道。陵园建筑享堂祭殿、东西廊房、陵园大门、围墙,现已毁。陵前墓碑现存平凉市博物馆。墓地散布大量明代砖瓦块,以筒瓦残片为多。”[4] 66

永乐十五年,安惠王去世封国被除后,平凉地区并未续封。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韩宪王朱松长子韩王朱冲徙封平凉。韩宪王朱松,《明太宗实录》记载为“太祖高皇帝第十九子”[5] 1012,而《明史·韩宪王朱松列传》记载:“韩宪王松,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国开原。性英敏,通古今,恭谨无过。永乐五年薨。以未之国,命葬安德门外。十年,子恭王冲嗣。时弃大宁三卫地,开原逼塞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凉。”①[1]3604关于朱松封国开原后并未就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朱松年幼,封王时才十一岁;另一方面是开原地区战事频繁和位置偏僻。据《明史·外国九·朵颜传》记载:“朵颜、福余、泰宁,高皇帝所置三卫也。其地为兀良哈,在黑龙江南,渔阳塞北。”[1]8504朱松所封的开原,正好在福余卫。“洪武二十二年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1]8504永乐五年,韩宪王朱松去世并埋葬于南京。

1966年,韩宪王朱松墓志在江苏省南京市郊韩府山出土。邵磊、王泉在《南京出土明代皇族墓志考》一文中刊布了《韩宪王朱松墓志》拓片和录文,并对墓志进行了简单疏证[6] 84-97。为便于下文论述,现将《韩宪王朱松墓志》转录如下。

韩宪王朱松墓志

……子也。生于洪武庚申五月二十三日」……册封为韩王。王资质温粹,性行端淑,循」……友。」皇上隆厚亲亲,益加眷爱。而王之事」上敬大,小心谨饬,未尝少有怠忽。今年冬,王忽染疾,不数日,」疾甚,竟致不起,时十月三十日酉时也,享年二十有八。」妃冯氏,子五人,长曰冲,永乐二年册封为世子。次先」卒。曰冲炑,册封为襄陵王 。曰冲,册封为临汾王,以永」乐四年八月薨。曰某生,二岁。女三人,长先卒。」皇上念骨肉之亲,不胜悼痛,辍视」朝五日,特赐谥曰:“宪”。王自受封以来,未……」十二月二十四日权厝于向山之原。呜呼!……」帝室至亲,方当盛年,政期安荣,富贵以享,……」一旦,遽至于斯,岂不痛哉。然王生……」享年弗永,而所以垂诸不朽者。……」略,以纳诸圹云。谨志。」

永乐五年十二月。

韩宪王朱松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于永乐五年十月三十日,享年二十八岁,于永乐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南京向山之原。墓志关于宪王出生日期、死亡日期、下葬日期等内容的记载更为详细,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

韩宪王朱松与岷庄王朱楩(太祖第十八子)同为母妃周氏所生。

韩宪王朱松元妃为冯氏,又有侧妃季氏、赵氏、沐氏。韩宪王三子襄陵王朱冲炑为季氏所出,据《明英宗实录》记载:“(天顺二年二月)辛酉,襄陵王冲炑母季氏卒,赠韩宪王夫人,遣官赐祭,命有司营葬。”[7] 6164韩宪王五子乐平王朱冲烌为赵氏所出,据《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癸巳,韩府乐平王冲烌薨。王,宪王第四子也。母赵氏。”[8] 4824据《故郢国(冯胜)夫人樊氏墓志》记载:“黔宁昭靖王沐英,孙男三人……孙女妙亲为韩宪王妃。”[9] 2126可见,韩宪王朱松还有侧妃沐氏。

次子。韩宪王朱松墓志记载次子名不详,早卒。

三子朱冲炑。《明史·诸王三》记载:“襄陵王冲秌,宪王第二子,有至性。”[1]3606而韩宪王朱松墓志记载冲炑为三子,册封为襄陵王③。邵磊、王泉在《南京出土明代皇族墓志考》一文中曾指出,相关史料记载韩宪王朱松诸子伦序不同,可能是忽略了次子早卒的情况[6]86。《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十三年闰二月)丙午,韩府襄陵王冲炑薨。王,宪王之第二子也。母季氏。洪武辛巳生,永乐甲戌册封为襄陵王。至是薨,年七十有六。”[8]2966由此材料可以看出,三子朱冲炑出生于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1401年),永乐二年册封为襄陵王,成化十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五子。韩宪王朱松墓志记载五子名不详,二岁。邵磊、王泉在《南京出土明代皇族墓志考》一文中指出,“至于永乐三年九月丁未出生、二十二年十月壬子被册封为乐平王的第四子朱冲烋,无疑就是墓志所云卒葬之际年仅二岁尚未得名的第五子‘某生’”[6]86。关于乐平王朱冲烌的基本情况,《明宪宗实录》载:“(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癸巳,韩府乐平王冲烌薨。王,宪王第四子也。母赵氏。乙酉生,甲申(甲辰——笔者注)册封为乐平王。④至是薨,年八十有二,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制谥曰定肃。”[8]4824由此可以看出,乐平王朱冲烌出生于永乐三年,永乐五年韩宪王朱松去世时朱冲烌正好二岁,这和墓志的记载一致。关于乐平王朱冲烌的名字,墓志没有记载。但是,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三年九月)丙午,韩王松第四子生,赐名冲烌。”[5]713韩宪王朱松五子出生后,被赐名为冲烌。至于墓志记载他二岁时还没有取名字的原因,此处存疑待考。

韩宪王有女三人。韩宪王朱松墓志记载,“女三人,长先卒”。由此可见,韩宪王朱松长女早卒。《明太宗实录》载:“(永乐十五年三月)戊申,封宪王长女为荣河郡主,命水军左卫百户王政之子荣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主配之。”[5]1996结合韩宪王墓志可以看出,此资料所记载韩宪王长女荣河郡主可能是宪王次女或三女。《明宣宗实录》记载荣河郡主于宣德三年去世:“(宣德三年十月)甲申……荣河郡主薨,主韩宪王之女,嫁仪宾王荣。讣闻,命有司治丧葬,遣中官赐祭。”[11] 1154另外,相关文献记载,荣河郡主仪宾王荣曾长期看守韩宪王陵墓。正统十三年,韩王范就韩王祖坟看守事宜上奏朝廷:“(正统十三年五月)辛卯,祖考坟在南京向山之原,奉仁宗皇帝命,存留仪宾王荣等看守,今俱病故老疾,欲令内典宝正凤翥,安东中护卫百户彭富代守。从之。”[7]3223

墓志记载韩宪王朱松去世于永乐五年十月三十日,下葬于永乐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而墓志落款时间为“永乐五年十二月”。这可能是墓志提前制作完成后,将下葬时间“留空待填”,而在永乐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葬时则漏刻了“二十四日”这一具体日期。

二、韩恭王朱冲圹志

韩王圹志

韩王圹志

正统六年十月初十日。

韩恭王元妃韩氏,是中兵马指挥韩彬之女。据《明太宗实录》记载,韩氏于永乐十五年被册封为韩恭王王妃:“(永乐十五年三月)丙午,册中兵马指挥彬之女为韩王冲妃。”[5]1994此外,韩恭王还有侧妃邓氏、余氏,其中韩恭王长子朱范圯是邓氏所出[7]2346,次子朱范是余氏所出。[7]3856

长子朱范圯。《明英宗实录》载:“(正统九年五月)庚午,韩王范圯薨。王,韩恭王第三子,母夫人邓氏。正统二年,封开城王。八年,袭封韩王。至是薨,享年二十有五。讣闻。上辍视朝三日,遣中官致祭,谥曰‘怀’,命有司营葬事。”[7]2346韩恭王朱冲于正统六年去世后,长子朱范圯于正统八年袭封韩王,史称韩怀王。但是,韩怀王朱范圯袭封王位仅一年,就于正统九年去世,后由其弟弟朱范于正统十一年袭封韩王。由此可以推算出,韩怀王朱范圯出生于永乐七年。

三子朱范壑。正统元年,朱范壑被封为平利王。正统三年,以兵马副指挥冯春女为平利王范壑妃。

四子朱范堮。正统元年,朱范堮被封为褒城王。正统三年,以百户孙祥女为褒城王范堮妃。

五子朱范墅。正统元年,朱范墅被封为通渭王。景泰元年,以西城兵马副指挥李刚女为通渭王妃。

韩恭王有女四。《明英宗实录》记载韩恭王长女于正统三年被封为淳化郡主:“(正统三年九月)乙未……封韩王长女为淳化郡主,配赵庆。命赵庆为宗人府仪宾,赐诰命冠服等件。”[7]893其他三女信息不详。

墓志记载韩恭王去世于“正统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墓志记载韩恭王下葬时间和地点为“正统六年十月初十日癸酉葬于平凉府泾州长寿里香炉山之原”。墓志的落款日期为“正统六年十月初十日”,这说明韩恭王墓志在下葬时补刻了下葬时间“正统六年十月初十日”。

三、韩靖王朱范圹志

为便于下文论述,现将《韩王圹志文》转录如下。

韩王圹志文

韩王圹志文

景泰元年九月 日。

四、结 语

通过已经刊布的韩王墓志内容,不但可以补充传统文献关于平凉韩王记载之不足,而且可以通过墓志内容更为深入地研究韩王家世、王位承袭及韩王家族的婚配、交游等社会关系网络。关于韩王家族女性墓志及韩王家族人员交游及其与地方政府、地方文人关系等问题,笔者将在他文详细说明,此不赘述。

注释:

①关于韩宪王朱松的排行,《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松为“太祖高皇帝十九子”,《明史·韩宪王列传》记载朱松为“太祖第二十子”。由于《韩宪王朱松墓志》部分残泐,无法得知墓志的具体记载。关于明太祖皇子的排行问题,牛达生、白述礼等人曾讨论过宁夏庆王朱栴的排行问题,认为“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更改成法,一复旧制”,将皇太子朱标、皇长孙朱允炆一系排除在外,从而导致明太祖各皇子排行发生变化。参见牛达生《〈庆王圹志〉与朱棣“靖难之变”》,《人文杂志》1986年第6期,第83页;白述礼《大明庆靖王朱栴》,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页。

②关于明代藩封各王子孙姓名用字,据《明史》记载:“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其中韩府赐字曰:“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参见《明史·诸王世表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2504页。

③《明史·诸王三》记载襄陵王为宪王第二子,名字为“冲秌”,墓志记载襄陵王为宪王第三子,名字为“冲炑”,《明宪宗实录》记载为宪王第二子,名字为“冲炑”。故《明史》记载有误,此处当以墓志和实录记载为准。

④按:永乐二年(1404)为甲申年,而朱冲烌生于永乐三年(乙酉)。因此,朱冲烌不可能于甲申年被册封为乐平王。朱冲烌于永乐二十二年封为乐平王,而永乐二十二年为甲辰年。故《明实录》记载有误。

猜你喜欢
乐平正统永乐
彩色笔动起来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乐平的眼镜
乐平戏台:绽放在乡土中的文化奇葩
数百座戏台遗存 上千年文化传承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