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语言学视域下二语习得性别差异研究

2018-09-17 11:50
文化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胼胝性别差异外语

徐 爽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第二语言习得与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融合了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它以直接的方式探索语言和大脑的关系,被视为世纪之交最有活力的学科[1]。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目标是回答什么是学习外语的最佳途径,以及什么是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式[2]。大脑侧化理论[3]等神经语言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机制,对外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在青春期之前,人们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具有相同的潜力发展语言功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脑左半球的语言功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右半球的语言发展潜力受到抑制。不同的脑区和不同的颅神经有不同的语言功能。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和言语,计算机和科学研究,善于抽象思维,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和分析性特征;右半球负责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同时负责空间感知,想象和情感,注重形象思维,具有独立性、分散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二、二语习得神经基础的性别差异

在大脑发育方面,女性早于男性。语言处理过程是在左脑进行和完成的,女性左脑的早期发育对其早期的言语发育有较大帮助。这种生理上的语言优势为女性二语习得奠定了基础。

从语言的发展历史来看,优势半球的形成与胼胝体有关。胼胝体是用来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白质带。根据脑部扫描所得出的结果,不同性别,胼胝体的形状也不同。女性胼胝体形状大多是球形,而男性大部分是管状,其形状的不同也表明女性的胼胝体比男性更大而且更重。[4]

由于大脑结构的不同,男性和女性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大脑。由于女性胼胝体发达,所以女性的左脑和右脑都会参与语言加工过程。而男性的大脑则有明确的分工,他们倾向于使用右脑来处理语言。[5]

以上提到的女性的言语优势主要体现在早期阶段,即青春期前后。[6]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青少年成年,男性和女性言语能力的差异不断缩小,最后变得几乎没有差别,这说明男性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外语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所以,学习者的外语学习风格与其认知机制是密切相联的。由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结构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认知风格也有着系统差异。我们可通过探索不同性别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指导不同的学习者科学地采用言语认知策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作为工具进行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调查。

(一)调查对象

调查针对在新东方和EIC等大型外语培训机构学习的不同性别的学生,本次研究将山东济南外语培训机构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研究所采用的量表根据自身需要编写,题目为“外语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调查”,所有问题都与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行为模式、性格有关。每个问题有两个选项,被试者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选项。

(二)调查程序

问卷分发给在外语培训机构学习外语的不同性别的学生,一半发给女生,一半发给男生。通过放弃多余的有效问卷,获取女生和男生同等数量的问卷。被试者完成答卷后立即回收,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结果与讨论

收集并分析问卷,获得如表1所示的结果。

表1 学习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国外研究表明,沉思型学习者比活跃型学习者更擅长外语学习。由表1可得,女性沉思型(72%),男性沉思型(45%),因此整体上看,女生的外语表现要优于男生。

男生是善于分析的学习者,善于把握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具有独立的风格,调查发现大多数男生(82%)属于序列型学习者;而女性被试者大多(65%)属于综合型学习者,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握不好,更多地依赖于整体印象,具有场依存的风格。这与大脑处理信息的差异有关。在处理语言信息时,男性只使用左脑,左脑不仅负责语言处理,还负责进行分析性思维,逻辑思维和信息分类,注重抽象思维。然而,如前所述,女性大脑中胼胝体的体积比男性大,连接大脑两个半球的胼胝体含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蛋白质。因此,当女性的大脑处理语言时,大脑两侧都会参与其中。这是一种整体处理模式,具有场依赖的特性。

正如前文提到的,左脑不仅负责语言处理,还负责思维分析;而右脑负责空间意识和特定区域的整体感知。女性大脑负责语言的部分比男性负责语言的部分多,所以女性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优势。而男性右脑中负责空间定位的部分较大,所以男性的空间定位能力要比女性强。这是基于生物学得出的性别差异,也许它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男性受试者(68%)是视觉学习者,而54%的女性属于言语型学习者。

此外,由于脑机制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的认知风格也不同,或者说他们的信息处理模式不同。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男性(77%)通过“客观性思维”(抽象分析)了解事物,属于感悟性学习者,而大多数女性(63%)通过“主观直觉”(具体经验)了解事物,属于直觉型学习者。

四、结论

由以上可得,外语学习风格与大脑认知机制联系密切。神经语言学视角下第二语言习得的性别差异讨论为“依性别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外语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性别差异。依照男女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应建立起对应不同性别的课堂语言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应包括场独立型学习风格的男生所擅长的逻辑推理和分析活动,还应包括场依存型学习风格的女生所擅长的整体性活动和语言互动。其次,教学中应采取性别互补原则和男女分组策略,使不同性别的学生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性别优势,取长补短。

此外,“依性别而教”还需要考虑男女语言和认知能力分阶段发展的差异。如上所述,青少年时代男性在语言发展方面落后于女性,但成年后男性和女性语言发展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尽管男性的口头交流和写作能力不如女性,但男性更善于处理难度大的口头任务,其写作内容比女性更深刻。因此,我们应看到男性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力,认识到这种潜力和阶段性发展与社会性别差异密切相关。前期语言学习优势明显的女性在社会上并不一定表现出相应的优势,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性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保证男女都获得充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胼胝性别差异外语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MRI对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