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

2018-09-17 05:40刘梦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刘梦君

摘 要 近年来,教育部厅印发系列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强烈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基于政策背景导向作用和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要构建标准、监控、诊断、改进循环模式,形成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专业评估 教学诊断与改进 高职院校 内部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专业建设水平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专业作为高职教育最基本的单元,也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证和改进的最前线,可以说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专业质量的竞争。高职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就是专业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专业才能培养高水平的学生,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专业建设外,将专业评估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首要对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评估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1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基于政策背景导向作用和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

1.1政策背景导向作用

2015年,教育部厅下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并印发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同期教育部在多个文件中强调职业院校要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这些文件几次都特别提到要聚焦专业设置,试行专业诊改,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进行专业评估,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从而构建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1.2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发展,各高职院校也将内涵发展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办学定位,专业质量,师资发展,学生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专业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做好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有助于主动建立灵活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其一,院校发展的支撑性。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既是学校发展定位的重要基石,也是办学特色的根本体现。学校的发展定位是由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和重点专业打造来具体体现的。由于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正随着内涵建设的深入而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以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度,已然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所向与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专业对学校发展定位的支撑性问题,就是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专业评估进行专业设置、改造、调整和布局,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因此,专业必须作为高职院校内部诊断与改进的首要关注对象。

其二,专业建设的保障性。当今有不少高职院校盲目设置所谓热门专业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有的院校甚至在缺少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在高职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内涵发展的今天,立足专业评估,从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校企合作等方面,围绕专业建设发展定位与目标进行分析与优化,对实际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诊断改进,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保障作用。

其三,课程建设上的合理性。课程是知識的载体, 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承载着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式。课程也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区别,本质上就是课程之间的区别。因此,课程与教学改革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不管是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还是省级的品牌专业建设,都把课程与教学改革列为关键指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标准是某一专业是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职业标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改革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方法。

其四,师资发展的促进性。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是专业规划的执行者。专业建设的质量是由教师的素质及工作质量决定的。师资队伍的师德、年龄与学历结构、教育理念、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沟通与管理能力,对高职专业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育,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专业评估可以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准是数量与结构是否合理、专业化发展是否得到落实、是否有高水平教学团队、整体科研情况是否达标。

其五,学生培养的适应性。专业是学校的产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的落脚点也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可以报废,而专业作为学校的产品,培养的人才不合格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影响社会的发展。如何将学校发展定位,落实、落细到具体专业上,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道路,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关注的第五个维度。面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对“一带一路”以及区域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攻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显然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最终落实在专业建设上。如何提升专业对区域人才需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如何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专业质量代表了一个学校的质量,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其他四个维度学校、课程、教师、学生都与专业有着必然的联系,建立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实现专业与行业、学校与社会的多层次衔接,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必要起点。

2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

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的建立,要求高职院校切实发挥专业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以专业评估为中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形成科学的学校体系,精准的专业设置、多元的课程标准、专业的师资发展、实用的人才培养,构建符合院校特色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参照PDCA工作程序(戴明环)循环,构建计划、监控、诊断、改进循环模式,形成以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如下图1)

2.1设立质量保障计划

改进院校内部教学工作,提高内部质量是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最终目的。质量保障计划是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是监控预警的依据,是问题诊断的参照,是改进优化的落脚点。只有设定好质量保障计划,才能让专业评估为中心的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在高职教育空前发展大势所趋的实际情况下,不同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不一样的,同一院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状况也不一样,很难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其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质量保障计划的设计除了要符合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还应该充分考虑国家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用人企业及学生个人的需求。

专业作为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既承载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责,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特色发展要求,又体现了学校发展定位所在,也体现师资发展水平。以专业评估为中心,从国家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用人企业需求及学生个人需求、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四个层面来设计质量保障计划,为院校内部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的监控预警机制提供参照标准,为问题诊断机制提供参照方向,并且在改进优化机制中被进一步验证。

2.2构建监控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监控预警机制是,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基本手段。为及时尽早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状态数据和相关材料,构建监控预警机制,以专业评估为抓手,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进程。

一要建立教学管理监控预警机制。教学管理监控包括制度层面和管理工作。制度层面重点考量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管理工作重点监控各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管理工作中分工与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教学质量保证队伍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

二要建立专业建设监控预警机。专业建设中需要重点考量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关注各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对接程度,专业与学习发展定位的契合程度,专业招生与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以及学校整体的专业结构布局等;校企合作的重点考量各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是否真正建立,合作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互利双赢的目标有否真正实现等。

三要建立课程设置监控预警机制。课程设置重点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度,课程标准与课程所承担任务的契合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状态等。

四要建立师资发展监控预警机制。重点考量各专业学生规模与教师的配比,师资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以及培养情况;专业带头人的能力、水平和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骨干教师的教学和社会服务、科研能力;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和业务能力、水平及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数量等。

五要建立人才培养监控预警机制。重点考量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可实施性,专业、课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预警可以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发展力,企业、学生满意度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2.3构建问题诊断机制

基于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专业评估将不再是选拔优秀,也不是打击落后,而是一个诊断专业问题、督促建设者改进不足的常态化、持续化和动态化的过程。为适应专业评估发展趋势,诊断成为专业评估中的关键步骤。学校要充分发挥评估主体性,以专业评估为中心主动进行对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课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研究方法解决方法。

通过监控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并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提高的工作要求。

2.4构建改進优化机制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监控预警是发现问题,诊断是分析问题,改进是解决问题,改进是高职院校内容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过程的落脚点和重中之重。根据诊断的意见和结果,快速反应,切实改进,落到实处,需要构建改进保障机制。

根据诊断结果针对出现预警的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解决问题,为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进一步还需要制定预防措施。同时立足诊断原因,需要进一步进行标杆优化,如参考同类标杆性院校和特色专业经验做法进一步,或者成立课题组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攻关,以期对整个体系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改进优化工作过程来验证质量保障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保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熊威.高职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价值·原则·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5(07).

[2] 龚佑红.以专业为主线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构建[J].电子测试,2015(10).

[3] 李海宗,杨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

[4] 戴勇.高职院校诊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6(07).

[5] 赫兰兰.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7(01).

[6] 王珑.高职教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基于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新界定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33).

[7] 李海宗,杨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

[8]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9]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512/t20151230_226483.html.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