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活动体验提高品德教学效率

2018-09-17 05:40招晓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主体性课堂效率

招晓莉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由此可见,活动体验是品德课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遵循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外在的体验,感悟更易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和习惯。一节品德课的教学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活动体验不但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效率也明显地提高了。

关键词 活动体验 课堂效率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活动体验是指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获得经验和感悟,并通过反思,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理论成果的学习方式。在情境中的活动体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充分体现,也是教师与学生产生思维变革的全新课堂模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活动体验是品德课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遵循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外在的体验,感悟更易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和习惯。那么,如何在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地通过活动体验而实现教学目标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课前活动,拉近学习对象距离

品德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学空间可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可以从课前的社会活动开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初步了解学习对象,并提出问题,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执教《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时,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社区周围的交通标识,并了解每一种标识所传递的信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探究中完成了部分教学任务,课堂上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研究和思考。同时,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无视交通标识,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从而提出问题:“如何让人们都能“读懂”交通标识?”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指明了方向。

2活动导入,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俗话说:织衣织裤重在起头。写文章如此,上课亦如此。上课伊始,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让所有的学生对新知识兴趣盎然,充满期待,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品德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猜谜、故事、视频、图片等等都能够很好地拉开课堂的序幕,然而,活动的体验,在学生参与度,兴趣的激发,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占领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通过活动《雨点变奏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两轮体验中感受规则产生的作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肢体发出的声音,模拟下雨的音响。第一轮,学生在无序的情况下,随机拍打身体部位,发出没有规律的嘈杂声;第二轮,在标志的的指示下学生分别用拍手,拍大腿,跺脚发出小雨、中雨、大雨的声音,奏响了“雨点变奏曲”。通过两轮活动的体验,学生自然对比出标志是让活动变得更有规律,更和谐的关键,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同时,唤醒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交通标识的作用的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埋下伏笔。

3活动激发,强化认知提高效率

品德教材中包含很多常识性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虽然不是教学难点,但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然而,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记忆的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主动记忆,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相聚五环旗下》一课,针对课内外的奥运常识,开展“一站到底”的竞赛活动,男女生在紧张激烈的三分钟之内,将20个奥运知识牢记于心,活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员参与,气氛活跃。四年级下册的《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我设计了《我是城市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在城市街道平面图上,贴上交通标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交通标识的理解。高质量的活动不但使课堂变得灵动,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4活动反思,探究解决问题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在一次次失败的体验中逐步探究出来,学生在反思中更容易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产生获得成功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让学生运用感官,体会和感悟,这是一节品德课重要任务之一。在执教三年级上册《让我们学会合作》时,除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方法呢?我设计了《我帮奶奶分豆子》的活动,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奶奶将打散的各种豆子分开。在第一轮活动中,学生因为没有合作意识和方法导致失败,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失败的原因,总结出分工,分类等合作方法;第二輪活动,学生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自然体验到成功滋味。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情感和态度上有了积极的体验,明确合作的重要性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讨论归纳,再体验、再感悟,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5活动延伸,培养健全人格

品德课程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要载体,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拓展教学空间,让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课内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在课外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在校园,家庭,社区通过实践活动强化技能,巩固认知,让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滋养健全的人格。

活动体验,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参与者,实践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德育实效性就在这一个个虚拟的小小社会生活情境中彰显出来。

6结束语

活动体验,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参与者,实践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德育实效性就在这一个个虚拟的小小社会生活情境中彰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顾卫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3] 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主体性课堂效率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