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探析

2018-09-17 06:42王雅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改革路径高校

王雅鑫

摘 要 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武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带有的体育、保健和养生功能皆较为突出。在高校体育课中展开武术显然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意志品格的改善。但近些年来,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亦不断暴露出来,如教学理念尚未更新,仍较滞后,设备相对不完善等问题。若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势必会阻碍高校武术教学的进行。鉴于此,文章将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迸一步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改革新路径。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有明显的社会化与民族化特质,更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我国民间更具有深厚的群众根基。此外,学习武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品质,对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更是意义非凡。所以,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也意识到武术的重要性,且教学效果也相当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些许问题而致使武术教学难以顺利展开。为此,高校武术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进程。

1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时代发展需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带动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不断提高,发生着变化。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使得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弊端逐步凸现出来,当前的武术教学目标显然难以适应不断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武术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会带有负面情绪,难以提高武术学习的热忱。尤其是武术课程内容相对落后陈旧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只会感到艰涩烦难,兴趣更是难以提高。武术教学中必然要彰显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只有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不致于阻碍高校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1.2科技发展需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各种新科技产品以及新思想的更新发展,社会竞争更是愈演愈烈。但从技术更新角度上来看,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发展处于缓慢状态,且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也相对较为落后,这就促使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部分高校虽有开设武术课程,但对于设立该课程目标的现实意义带有不确定性,没有充分意识到武术课程作用。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就使得武术教学缺乏明显的时代性,显然不适应科技时代下对于人才发展的需求。所以对高校武术教学进行改革就尤显关键了。

1.3多元发展需求

高校武术教学中,更倾向于武术技能的教授。整体来看,教学内容是较为单一化的,也正是因为此种现象的存在而使得教师往往难以注意到武术自身价值所在,所以引发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武术教学开展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难以有效激发。此外,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强化学生生理机能,但对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却持以可有可无状态。且武术学习时,教师也只是让学生纯粹模仿其动作,学习过程可谓是枯燥乏味,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说,改革高校武术教学己然刻不容缓。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滞后的观念

当前,许多高校武术教学并没有准确认识到武术改革的重要性,认为只需要维持当前的教学现状即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武术改革真正落实到实处。此外,部分武术教师仍秉承保守理念,并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大都是固守陈旧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且多数武术教学思维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思维上,没有及时引入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致使武术教学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难以有效提高。

2.2缺乏实用性

高校武术教学的展开,不仅是要借助这一体育项目来强化高校生的身體素质与意识品格,更重要的是要借以学习该项目,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武术的奥妙所在,感受到实用性,从而在不断学习之中掌握武术搏击特点,最终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但反观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大多是从武术套路出发,旨在让学生对每个动作都熟知,能够准确练出一整套即可。这就难以凸显武术教学的实用性,且连基本的防身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与体操教学实无多大差别,武术的实用性没有体现,长久以往,学生自然对武术深感乏味。

2.3设备设施有待完善

武术教学并非纯粹的教授武术动作,仍需要相应的场所与设备设施方可。例如展开武术器械对练时,便需要专业性的武术器械。而教学太极拳时,也需要相应的场所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多数高校对于场所与设备实施需求显然较不关注,且明显落后于实际教学所需,认为武术课程不过是体育选修课程,亦无需这般重视,于是资金投入少,硬件设施不齐全,武术器材较为匮乏,不然便是运用陈旧的武术器材。武术场馆也显得十分拥挤,甚至是多种体育课程共享一间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着极大影响,不利于武术教学的有效施行。

2.4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学习了体育课程,期末体育课成绩便需要纳入考试总成绩之中,这更是对教师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但许多高校武术成绩考核大都是重视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因此也大都是运用竞技评价方式来展开考核。在考核中,教师大多数都是回忆学生竞技能力来打分,并以此作为期末最终成绩,此种考核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所差异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若是仅凭考核竞技能力便认定学生的武术学习成绩,实在有失公平,而学生对于武术学习信心更会处于消沉状态,更加难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3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

3.1更新教学理念

面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武术教学之中皆具有较强的竞技意识,但对于体育教学价值所在却极为忽视,片面性的武术教学理念显然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进步。因此,展开武术教学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淡化竞技意识,并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意识,彻底转变和更新落后的教学思想。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身体素质以及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武术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应立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大胆的对武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积极培养学生提高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学生日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也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对武术锻炼的坚持,积极投入到健身之中。最后,还应将终身体育精神融入武术教学中,有机结合武术教学与体育锻炼,让武术真正成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载体,逐步强化武术的健身功能,使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让武术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出作用。

3.2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武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和枯燥化,若想提高学生武术学习兴致,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推动武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灵活化发展。但基于多数高校进行初级长拳的套路学习,教学内容难免乏味单一。因此,高校还应当切实落实好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断丰富和拓宽教学内容,例如在原有的初级长拳套路上,将散打、太极拳等套路学习也融合进去。如此,学生学习武术时便有了多种选择,能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套路学习,学习效果显然事半功倍。且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能获得显著提高,武术教学成效自然无需言说。

3.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场地与设施

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亦需用到许多器材设备,虽然武术教学场地与设施难以和游泳、排球等项目相比较,但仍需要相应的场所与设施以保障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但就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场所与设施较为匮乏的情况来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还应当适当注入专项资金,逐步增加人、物、财力以促使武术场馆与设施得以完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并加强对现有武术场馆、设施的维护,并定期检修,保障场所和设施得以正常运行。此外,在正式教学前,都应当对现有的器械设备进行安检,及时更换受损的器械,避免师生使用过程中因器械的损坏而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与伤害。总之,要不断的健全完善武术教学设备,借助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备建设资金,使武术教学器材场地都能健全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爱护武术场馆、设施的教育,可适当让学生参与到场馆打扫与武术设施修缮过程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想意识。

3.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若想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使其富有新时代的教学理念,那么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身体状况以及其他多方面会影响到学生考核成绩的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多数学生武术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方可在提高学生武术学习成效的同时,更好的提升武术教学质量。所以教师科学汲取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优异之处,将其与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有机融合,并将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学习表现等皆纳入考核之中,如此,不仅能提升学生武术学习的参与度,更可让学生把握好武术相关的技巧,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武术的认知。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且体育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学习和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增强武术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高校应当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来改革武术教学,使武术教学真正符合学生体育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并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在不断改革优化之中,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体育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武术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0):70-71.

[2] 陈志芳.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运动,2015(06):95-96.

[3] 陈蔚.对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1):79-79.

[4] 朱雄、汪琼.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研究與教育,2006(z1):73-74.

[5] 蒋丽芳.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9):27-28.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改革路径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