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育实践的研究

2018-09-17 06:24郭家桢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训练创新大学生

摘要:国家支持推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在初期阶段,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加快步伐,科学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孵化平台,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創业;训练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转型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部推出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由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所有在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希冀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推动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出国家转型期所迫切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工作中“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延续与深化。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别。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等学校也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但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期阶段

“双创”教育已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中的热门词汇和重要导向,高校为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正在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在实践上还是缺乏实际可靠的指引和经验,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而社会整体大环境也尚未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深远意义,所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期阶段。

(二) 创新创业的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

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正在优化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希冀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进入社会的择业竞争力和创业实力。但是从现实运作来看,大部分高校还是存在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具有行业背景、双师型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与校企的合作有限缺少“双创”孵化平台等问题。

(三) 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高校的推行正如火如荼,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动员、鼓励在校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并贯彻国家思路,通过多项举措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费、平台、政策以及荣誉的支持。但在申报与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愿钻研的现象,这都说明高校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

二、 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对策

(一) 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实施效果的差距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高校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重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要注重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方法、技术等融入专业课程,实现创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高校可以通过对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修订,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具体方法贯穿到教学计划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去。

(二) 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不仅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研究能力,还要拥有行业背景和丰富的创业经验。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着眼于提高在校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为教师提供吸收最新科研成果以及自我提升的机会;另一方面,着眼于校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广泛吸纳实践能力强、创业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人员到高校授课,向学生提供实时的专业讯息、生动丰富的实验案例。

(三) 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来源于实践,学生的实践需要良好的平台。高校应在保障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能够为在校生提供强有力实践支撑的同时,积极建立与企业联合的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贴近于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使广大在校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企业,并通过在企业的学习,熟悉企业运营运作的流程和规律,了解最前沿的市场动态,切身感受和理解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前对创业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

(四) 联动社会共同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

客观来说,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高校作为关键性环节却不能单靠高校来完成。高校可以提供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平台,却无法提前为学生甚至全体国民塑造创新创业意识。所以,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配合,从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着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渗透,加强国民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认知,加强企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提高全体国民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 结束语

这是一个鼓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好时代,也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水平人才的历史重任和伟大使命。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现有的优势和定位,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优化、校企合作孵化等方面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史宝中,袁俊茹,张雅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5-6.

[2]薛飞,冯滨鲁,徐萍,逯瑶.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派样的影响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7-98.

作者简介:

郭家桢,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训练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