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

2018-09-17 06:24吴丹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互联网+教育学习方式

摘要:“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很多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网络作为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工具,已经成为时代生活的必需品,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农村初中生;学习方式

网络技术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只有在教育中不断紧跟时代步伐,让互联网不断渗透于现代教育之中,才能更好地提升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

现代教育理念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对于初中生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为农村中学生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互联网+”虽然不会取代传统教育,但是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它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注入了生机与力量,切实提高和改善了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 丰富了教学情境的设置

互联网的运用为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它为语文课上的情境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互联网资源能够为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增添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受或是听觉感受,让学生们结合感官,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能够把学生们更好地带入学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老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创设一个听觉环境,增添学生们的听觉感受,有感情的課文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感情更加充足的精神世界。视觉感受同样也能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当八年级学生在学习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关于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们在学习之前感受到自己眼中济南的冬天并加以形象地描绘,进而引入老舍先生的文章,让学生们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无论是听觉感受还是视觉感受的想象,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体会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 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

互联网为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打破了枯燥、沉闷的气氛,为农村初中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趣味性的课外知识拓展,把沉闷的语文知识点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调动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当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其中时,课堂上的气氛会更加生动活泼,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促使更多学生专注于学习。例如,在学习《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时,老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和对现代科技的求知欲,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搜集关于转基因方面的内容,为学生们扩展关于转基因的知识,让学生们自主发挥想象力,带着好奇和兴趣进入课堂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老师加以热情解答,让课堂变成双向互动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教育”模式将教育置身于互联网,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对于农村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同一节课上反复学习,直到自己完全理解为止。

随着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农村初中学生们进行学习时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是初中学生们对互联网信息的评价能力,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信息内容十分宽泛,并且良莠不齐,在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时,初中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寻求有效信息,不断拓展学习途径,达到高效学习目的,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评价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二是对于信息的管理能力,在筛选完有效信息之后,对于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学生们要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相关信息要归纳整理在一起,在初中学生们进行有效信息的选择后,对于信息的管理能力也将随之提升,进而培养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归纳思维。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时,要通过互联网搜索关于作者和诗词的相关资料,学生们要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分类管理归纳起来,便于课上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们对于信息的评价和管理能力。

在面对“互联网+”对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的转变时,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理念,正确看待互联网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力,在不断变迁和提升的教育之路中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宦婧,张忠华.论“互联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1).

[2]陈菲.“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7(2).

作者简介:

吴丹,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卜弋中学。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互联网+教育学习方式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