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为阅读教学增彩添色

2018-09-17 06:24张祎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对话讲故事

摘要:“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朗读指导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个体的感受,还要以诵读的手段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朗读指导;对话;讲故事;阅读教学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七组的一篇童话寓言。傲慢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作为语文老师,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如何上一堂朗读指导课,说实话,谁的心里都没个底。朗读指导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个体的感受,还要以诵读的手段促进对内容的理解。指导朗读《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我认为,如何让孩子们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并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表现出来,这是其中的一个教学重点。

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训练。作为一堂课,老师给予的只能是一种方法,起一个引领的作用。所以,课堂中只要孩子们通过方法读得有进步,喜欢读了,那么读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一、 创设故事情境,让孩子爱上朗读

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老师一次绘声绘色的讲述就能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王国。课堂之始,我创设了一种故事氛围,趁热打铁,我又发起了“讲故事大王”的挑战赛。把朗读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把这份激情和这个故事内容作为一种线索,贯穿始终。

二、 直击故事重点,让孩子爱上对话

选上这篇课文之前,我稍做了个小调查,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更喜欢读本单元这篇课文。而作为这篇课文应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就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对话,并把这些对话读正确,读通顺,这是成为“故事大王”基础。抓住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教师再顺势而导,启发孩子们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如何回应的。重点抓住对话,边体验人物情感,边挑战读好对话。

三、 探秘朗读方法,让孩子寻找秘招

天生爱探险的孩子,对寻找能把对话读好的秘招也是信心十足,通过试教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显性”的朗读技巧是不陌生的,比如提示语和标点这样的秘招。通过同学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大家都能找到帮助朗读的秘招。

秘招一: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师:傲慢是一种什么感觉?(看不起,骄傲,自以为了不起,洋洋得意)

这些提醒我们读好对话语气的词语,我们把它叫做提示语。看来,通过找提示语来读好对话,是个好办法,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秘招记下来,学到手。其他小组还有别的秘招分享吗?

秘招二:通过“标点”读好对话

小小的标点符号也和人一样有表情,有语气。抓住标点读好对话,这个发现了不起,老师也把它写在黑板上。

四、 一言一行总关情,让孩子走进内心

朗读最终的秘招不是学法、技巧的授予,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从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词一句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形象,鲜明的个性,这才是最重要的秘招!因此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来体验角色,是很好的策略。

五、 从方法回归朗读,让孩子爱上讲故事

讲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入情入境。把理解的内容通过个人的表现,加上动作表情,绘声绘色地展示在听众面前,是教师最终期待的成果。一个故事可能有多个角色,《陶罐和铁罐》故事中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只是读好这类故事的一个例子,也是对讲故事儿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设计了向终极故事大王挑战的环节:一人读好两个角色。

六、 反思教学,让朗读指导更有效

(一) 没有理解基础的“有感情”朗读是失败的

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朗读指导”而指导,在学生没有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也没有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进行朗读指导,老师和学生都会很累,朗读的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我曾尝试过把《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放到二年级上,那么在第一课时感知故事主要内容,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 没有情境的朗读是缺少“声色”的

当时在选择上哪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对我们学校整个三年级做了个调查。结果选择《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的孩子达八成以上。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两个罐子很有趣,想象一下他们俩对话的样子肯定很好玩。说明一个故事的情境对孩子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当然细分情境的话有:“以情激情”的情境、教学内容的情境、音乐情境、画面情境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情境,对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情感和技巧并重,評价和示范为辅

朗读指导课,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一味地强调情感,在引读、回读、反复读中无法自拔,要么太过于重视技巧的朗读,如重音、停顿、语调的上扬、拖长等,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朗读指导课既要关注情感体验,又要对朗读技巧加以适当的指导。从分角色朗读到一个人挑战两个角色朗读再到朗读课外的对话,朗读的难度在逐渐增大,孩子们运用朗读方法的能力也在进一步加强!

另外课堂中老师的评价和范读,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但总感觉自己的评价语言比较单调,针对性和感染力还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老师的朗读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老师的范读起到关键性的点拨和引导。老师不能害羞,要该出口时就出口!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从老师的示范朗读中获得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自己的方式”去朗读。

(四) 朗读是一件富有个性而又循序渐进的事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同。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要千人一面,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比如说铁罐的这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课堂中把和陶罐说的话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相对来说铁罐说的话语气重而快更能表现他的傲慢无礼。但若放慢语速这样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样处理,也挺表现出铁罐的傲慢。所以还是那句,尊重孩子的个性化朗读,不要“千人一面”。

只要孩子喜欢上朗读,认为朗读是一件好玩的事儿,多多尝试不同文体的朗读,在朗读中寻找适合自己而又正确的朗读方法。

作者简介:

张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对话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