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解题中的运用

2018-09-17 06:24徐斌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数形结合思想应用

摘要:近些年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更高,并且在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对高中生极为重要,尤其是面临高考和数学复习阶段高三学生。基于此,本文就主要以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解题;应用

一、 前言

函数是高中阶段数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部的高中数学内容中占据很大比重。同时数形结合思想也已经成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函数解题模式,使用这种解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函数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函数解题能力,另外,这种借助图形和数量转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二、 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一) 概念

一般来说,“数”和“形”反映的是事物的两方面属性。而数形结合则是数和形间的相对应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具有抽象性的数学语言、直观图形、数量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等结合起来,然后通过“以数解形”或者是“以形助数”的形式,即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方式的目的。

(二) 重要性

1. 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函数问题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题目的准确解读,提供合理的解题思路,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快速解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数形结合思考逻辑与解题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2. 有利于提高速度和效率

数形结合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数学函数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具体、易于解答,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解题速度与学习效率。

三、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解题中的运用

(一) “数”化“形”问题的应用

在高中课堂中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时,数量问题图形化是“数”化“形”应用的基础条件。在解决高中函数问题时,一般是先分析问题结构,并将题目其分解成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找出内在联系,再解决问题。比如例题:“定义在区间[0,3π]上的函数y=sin2x的图像与y=cosx的图像的交点的个数有多少?交点分别是什么?”,在解这一函数题时,需要在[0,3π]区间内作出函数图像,这样可以更加具体地显示出y=sin2x图像与y=cosx的图像全部交点个数,这种使用图形的方式是最为简单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交点位置,在画出图像后可以看到两个图案共有七个交点,与使用计算形式得出结果相比这种方式不仅更加形象,而且还会使获得的结果更加精确。在进行解题时,要首先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以及所求问题,结合已知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从图形中找出两个函数的交点解决所求问题。

(二) “形”转“数”的应用

在高中课堂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模式解决函数题,主要就是题目中一些复杂的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使题目更加简单易懂,容易理解,同时还提高了解题效率。但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函数题目中包含的条件几乎都在图形中,还需要将图形以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形而言,就更加需要将图形转化为数字,并充分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这样能是图形中的各个条件更加明确,将“形”用“数”的形式正确表示出来,然后进行分析计算。比如一些在数学函数体题目中,文字叙述的部分通常只有几个简单的问题,解题中所需要的数据和各种不同的状况,全部用图形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函数中已给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图形中的数据和条件,分析所求问题的特点与性质,并理解条件和所求结果在函数图形中的意义,利用已学过的函数知识将图形中展示的数据罗列出来,再利用相应公式、定理等将问题解决。

(三) “数”与“形”结合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使用中主要体现了“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方面,即使用图像来直接说明函数性质,和使用数的精确描述图形的某些属性。以苏教版函数选择题为例,“方程logx+x=3的解所在区为()。A. (0,1)B. (1,2)C. (2,3)D. (3,+∞)”,在这一题中,就需要使用数与形结合的方式,来确定logx+x=3解锁子区间,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需要画出函数y=logx与y=-x+3的图像,假设两者的焦点横坐标为x0。显然在(1,3)内,由此可排除A,D,至于选B还是选C,由于受图形精确性的限制,并且单凭直接进行观察就比较困难,难以精准得到答案,实际上这是比较x0与2的大小,当x=2时,logx=log2,3-x=1,由于log2<1,因此,x0>2,从而判定x0∈(2,3),故本题应该选C。本题主要是通过使用构造函数的数形结合法来求方程logx+x=3的解所在区间。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时,要从结合方面入手,不仅要通过观察图像进行直观的估计,而且还需要计算x0的临近两个函数值,然后比较其大小类进行判断。由此可见,对这一类型的函数题目,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解题,不仅简化了解题过程,而且还降低了解题的难度。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课堂中,尤其是在高三阶段使用数形结合模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解决高中函数问题帮助极大。同时这种属性结合思想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使复杂抽象的函数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具体且容易理解,而且还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蓉.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解题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5(12):128+130.

[2]冯冰.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解题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21):28.

作者简介:

徐斌,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数形结合思想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