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2018-09-17 06:24和丽蓉李云清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武术套路踝关节防治

和丽蓉 李云清

摘要:踝关节损伤是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损伤之一,运动员一旦发生损伤就不得不停止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严重的损伤甚至直接影响运动寿命。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的损伤机理与预防的研究,发现其损伤的规律采取预防措施,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保障,对运动员顺利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武术套路;踝关节;损伤原因;防治

武术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动特点决定了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随着武术国际化的进程和武术新规则的要求,武术套路运动的难度不断增加,武术运动进一步向“高、难、飘、稳”发展,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运动损伤发生率也大幅提高,影响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在武术套路运动的损伤中踝关节损伤是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的损伤机理与预防的研究,发现其损伤的规律采取预防措施,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保障,对运动员顺利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机理分析

踝关节是人体较为复杂的关节之一,在解剖学上,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组成包括7块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脚踝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脚踝是由相对较小的骨头和粗而短的韧带构成的,其主要韧带为前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后距腓韧带、三角韧带组成,其损伤主要为外翻损伤和内翻损伤,例如运动在武术套路演练中高速连续翻转踩踏时由于脚掌强烈地向外侧扭曲,内侧的韧带拉伸而造成的外翻损伤。因为内侧的韧带相当强韧,所以往往是骨折或撕裂等较为麻烦的重伤。而武术套路运动员如旋子转体720度落地时踩踏时由于脚掌强烈地向内侧扭曲,外侧韧带承受负担和拉伸引起的内翻损伤。一般而言内翻损伤较为常见,而外翻损伤对运动员的损伤更为严重。

二、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原因的分析

(一) 武术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

武术套路运动对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素质全面要求极高的全身性运动,在运动中包含极速跑、翻转腾挪、转折以及突然爆发式起跳的动作,具有动作幅度大、步法多变、跳跃动作多、动作难度大的风格特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特别是踝关节造成较大负荷,如果踝关节不能承受武术运动的负荷,其负荷超过踝关节的生理特性,势必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的国际化进程和进奥运会的需要,加之武术新规则的进程,对武术运动的动作难度要求进一步加大,动作难度之间动态衔接的组合和原地爆发式的起跳对踝关节的刺激加大,如旋子转体720度接旋风腿720度,原地摆莲720度等动作对踝关节力量的要求很高,同时高起高落对踝关节的震动、旋转落地对踝关节的扭力、极速运动中的闪转腾挪对踝关节的刺激,稍有偏差极有可能造成踝关节的损伤。同时要掌握如此复杂的动作要求武术套路运动员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造成长期高负荷作用于踝关节,运动损伤几率进一步加大。

(二) 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原因分析

1. 生理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训练开始前,由于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太注意准备活动或者只进行专项准备活动而忽略一般热身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高神经的兴奋度,为即将开始的练习做好身体的准备,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专项准备活动因运动幅度或运动量较大,在未热身的前提下容易造成损伤,如简单的慢跑后直接进行压腿、踢腿或者跳跃的起跳动作,容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2)踝关节的生理结构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做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武术套路动作步法转换快,跳跃的起跳、落地等对踝关节的刺激負荷大,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损伤。

(3)踝关节力量不足,武术运动幅度较大,长期的武术运动训练使武术套路运动员关节柔韧较好,关节活动幅度大,相应地降低了关节的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加之武术套路需要练习的内容较多,因而针对性的踝关节力量练习少也是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4)局部负荷过大,武术套路步法的摆扣转折、起跳落地都对踝关节进行负荷刺激,特别是武术跳跃中的旋转起跳和落地更是对踝关节的负荷加大,长年累月的累积势必加大踝关节的负荷,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5)运动员因训练强度过大生理疲劳或赛后立即投入训练因疲劳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2. 心理原因

(1)运动员比赛因赛场的刺激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造成动作变形或节奏失衡造成的踝关节损伤;

(2)一些省市地州赛前教练员与体育系统或当地政府签订比赛成绩协议,对一些优秀运动员过于关注,加之媒体的宣传,对运动员心理造成压力,在比赛中患得患失,欲速则不达,造成动作失误,可能损伤踝关节;

(3)一些地州教练员对训练生理负荷掌握不够科学,在运动中不注意对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调控,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在训练中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是可能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4)运动员在学习掌握难度动作过程中因心理恐惧,加之动作未定型,起跳高度不够,落地不稳,也是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5)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曾经受伤后未完全恢复就进行训练因而留下隐患,在大运动量和长期训练、比赛过程中,对踝关节重复的强刺激,可能会引发再次损伤。

3. 场地器材原因

武术套路动作由于跳跃、翻转、跌扑、翻滚动作较多,对场地的要求较高,运动员如果长期在偏硬和光滑的场地上进行运动训练,将造成踝关节负荷增大;训练使用的地毯因陈旧破损,造成地面不平整,是运动员损伤的原因;运动员长期在自己所在场地进行训练,而比赛场地与训练场地的厚度、平整度、摩擦力不同,如果运动员不能尽快适应比赛场地,在比赛中可能造成损伤,特别是踝关节的损伤。

(三) 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防治及对策

1. 预防措施

(1)重视运动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只有在运动员身体完全活动完成后才能进行运动训练。在训练中不仅要重视专项准备活动,也有强调一般的热身活动,同时科学选择运动训练的时间,根据人体活动的规律,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例如难度和大强度的训练一般应安排在下午进行,同时根据比赛安排,增加晚上训练课;不仅要注重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同时注重训练后的放松活动,防止肌肉僵化。

(2)加强踝关节的力量练习,在运动训练中安排专门的踝关节力量练习,力量的练习应注意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在踝关节的柔韧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是“柔韧”训练而不是“柔软”训练,武术的其他身体部位的柔韧练习也要注意“韧”的练习,特别是地州级教练员应特别注意。

(3)教练员应加强运动人体学、解剖学、运动损伤学、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地州级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科学安排运动量,注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在运动损伤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科学的处理,减轻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伤害。

(4)赛前对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关注用语要恰当,尽可能不要造成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运动员本身应自我进行心理调节,变压力为动力,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平常心,赛出水平。

(5)教练员训练过程中注意训练场的安全隐患,比赛前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内容,对运动员可能失误和动作不够完善的部分加强训练,赛前适应场地的环节教练员一是检查场地情况并及时告知运动员注意事项,二是合理安排场地适应的内容。

2. 损伤治疗措施

(1)初期处理

踝关节损伤发生后,教练员及时判断损伤的情况,第一时间使用云南白药喷剂进行冷处理,减少受损部位组织液的渗出量,无云南白药喷剂的可用冷水冲洗浸泡,同时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有条件的在绷带上进行冰敷,在此过程应注意运动员冻伤,绷带加压包扎注意松紧度,防治过紧造成运动员组织损伤。严重的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受伤初期的科学处理,对运动损伤的下部治疗和恢复十分重要。

(2)中期处理

踝关节的损伤在急性期处理一般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过急性期可进行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治疗主要采用药物、针灸、按摩、电疗、热敷处理,加强局部部位的血液流通,修复受损肌肉组织,疏通筋络,简易的方法例如:一盆热水浸泡3~5分钟,换冷水浸泡1~2分钟,反复更替,不断刺激关节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注意保持热水的温度,以热水开始,热水结束,次数可多可少。

(3)功能恢复

损伤后期,运动员不是离开参与运动训练,也不是完全休息,而是及时进行功能恢复,教练员安排适度的关节活动和力量练习,同时进行一些难度不大,动作简单的动作进行训练,内容避开或踝关节负荷小的动作,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也对踝关节损伤的恢复起促进作用,也能保持运动员的水平不降低,将损伤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三、 结论

从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来看,造成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场地因素、教练员水平因素及武术套路运动特点的因素,通过一些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武术套路运动员踝关节的损伤;在平时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教练员应对运动损伤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学习运动训练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一些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损伤发生后及时科学的处理可以將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运动员的成绩、运动寿命不受影响或将影响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卢义锦.人体解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教材《武术(套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编写组.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试行版)[M].2003.

[4]王之虹.推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高雅,柴倩楠,张智刚,高增.武术专业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调查及成因分析[J].武术研究,2017(07).

[6]许华.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攻克指定难度训练中易伤部分的治疗与预防[J].搏击.武术科学,2006(12).

[7]潘小玲.对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心理因素的调控[J].搏击.武术科学,2009(05).

[8]赵澄.试论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期训练[J].科技信息,2012(32).

[9]赵升.福建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10]朱晓东,司幸伟.武术套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之研究[J].科技信息,2007(36).

作者简介:

和丽蓉,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州体育馆竞赛培训部;李云清,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武术套路踝关节防治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竞艺语境中武术套路的现代意蕴
论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与培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