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促幼儿成长

2018-09-17 06:24徐红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游戏化成长课程

摘要: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可以得到发展,情绪和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在不断地形成,还能帮助孩子在学习和休息中得到统一。因此,将教育的课程融入游戏中去,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主题。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成长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进步,越来越强调课程游戏化,那什么是课程游戏化呢?课程游戏化是以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为目的的,在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贯穿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并渗透游戏理念和游戏精神。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也在逐渐丰富。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在有效地将生活与游戏加以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我就谈谈课程游戏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展开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 认知和语言得到发展

我们在科学实验坊的区域游戏中设置了“天平秤豆子”的游戏,材料有10克、20克、50克砝码,蚕豆和芸豆,通过在天平的两端放上砝码和豆子,并观察和记录不同的砝码分别等同于多少颗蚕豆和芸豆。在“天平秤水果”的游戏中,幼儿在天平的两端放上两种不同的水果,用天平称一称,当左右两种水果达到平衡时,数一数,记录左右两种水果的数量。在“天平秤物”的游戏中,我们放置了外表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圆柱积木,用天平进行称量,比较哪两种圆柱积木一样重,并进行验证,把相同重量的圆柱积木放在盘子中。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词汇不断丰富,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感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使儿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使得幼儿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二、 情绪和情感得到提升

在生活工作坊中,我们开设了“蔬菜加工坊”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们投放了天平、砝码和各种蔬菜,孩子们将蔬菜放到纸盘中,先放在天平上称重,然后放在电子秤上秤价钱。为了保持蔬菜的干净和卫生,我们在蔬菜上封好保鲜膜,并贴上价钱标签和重量标签,投放在蔬菜加工坊里售卖。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在菜场超市称重、包装蔬菜的场景,尝试自主给蔬菜称重和包装。体验买家和卖家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使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而更加的观察、热爱、享受现在的生活,学会珍惜简单的快乐。

三、 意志和品质得到升华

我们在益智区投放了“拼图闯关”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图片和形状,进行拼图的接力。还创设了“纸杯拼拼乐”的游戲,根据游戏规则,有三个幼儿共同游戏,通过轮流掷骰子得出的点数,摆放纸杯,比比谁先摆完全程。让孩子们体验游戏中的成功也是得来不易的,需要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因此,在孩子游戏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应当适当介入,引导和鼓励儿童坚持到底、不断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 学习和休息得到结合

《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因此,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劳逸结合,这样才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能力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的目标事半功倍,能提高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劲头,还能让孩子懂得合理搭配时间。

那么,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呢?

1. 幼儿为主

幼儿为主应该贯穿整个课程游戏中,从课程游戏主题的选定,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布置到空间的设置,这些都应该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情境。要促进幼儿经验的迁移,因此在整个课程游戏中要引发幼儿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老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应以幼儿为主体,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 教师指引

游戏是孩子主动去玩的,因此,孩子应当担任“主人”的角色,教师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少参与,多观察。

其次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以多重身份加入孩子们的游戏中去。前期要丰富孩子的经验,中期要以同伴朋友的身份加入游戏,后期要做好游戏评价、反思。

3. 环境开放

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者,主要任务就是创造一个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来影响孩子主动学习、快乐成长。因此面对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我们要提供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元操作材料。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区域材料,尤其是简单、低结构的材料更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调动孩子在游戏材料准备中的主动性。因为孩子是主动、自觉的参与游戏的,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注重引导孩子参与,共同布置游戏区,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就学会各种交流方法,并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与教的心理探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庞丽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4]肖全民,周香.《幼儿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郑惠萍.幼儿教育:《将主题内容融入于环境之中》浙江教育报刊总社;2006(1).

[6]陈帼眉.《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红,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游戏化成长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