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价值分析

2018-09-17 06:24安茹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人们也意识到提升自己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学习。也正是如此,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正在逐渐增多,相关的招生政策也在逐渐地完善过程之中。而初试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首要环节,其对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价值

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始阶段,其肩负着人才选拔的重要任务,在众多的考生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首要任务。硕士研究生考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点。初试考试是对人才选拔的第一步,在初试考试中尽可能地选取出最多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 我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初试考试的计分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初试考试的计分政策主要是将考生各科的成绩加在一起,从而得出考生的总成绩。这种计分的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合理,但由于每一个考试科目的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各个科目之间并不可以进行相加计算。

比如在2016年的会计硕士研究生考试中,英语和专业课知识的难度就比较大。而在考试中甲考生的成绩分别是政治50分,英语65分,会计专业课200分。乙考生的成绩分别是政治80分,英语50分,会计专业课185分。对于这两名考生而言,他们的总分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由于英语和专业课的难度较大,而甲考生者两门科目的成绩又远高于乙考生,所以实质上甲的能力要高于乙。

(二) 初试考试中英语科目的考试不公平

在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的初试考试中,所有的考试题目都是由国家进行命题,所以对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试题并没有区别。这也就造成了考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对于英语专业的考生而言,他们可以凭借着英语的优势,轻而易举地通过初试考试,进入到复试环节。这也就导致人才的流失,使得选拔出的人才并非都是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端人才。在这个过程之中,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公平性得不到体现。

二、 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价值选择

(一) 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价值的体现

1. 制定政策解决问题

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解决统招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考试政策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问题的了解与分析,进而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政策,促进我国硕士研究生初始统考的顺利进行,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考试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2. 政策目标的确定

由于硕士研究生的考试题目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成绩的计分方式不合理、招生学校和国家线的划分标准不科学、考试的科学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逐渐颁布了相关的考试政策,并在政策中表明:“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的选拔力度,完善硕士研究生的选拔流程。”这也就要求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改变初试考试的内容,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考核。

3. 方案和手段的选定

在国家出台的《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规定,在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中,要对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科目的考试内容进行改变。在初试阶段,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外语和专业知识,并且由国家统一进行考试内容的制定。在政策正式实施后,国家又在原有科目的基础上,增添了计算机的考试内容,以此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选拔质量。

(二) 硕士研究生初始统考招生政策的价值选择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制度在价值选择方面并没有做到公平与效率、统一与多样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更加注重考试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和制度政策的统一,而对效率和多样的价值相对比较忽视。

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初试考试来说,只有做到公平公正的态度,才能确保考试过程的顺利进行。考试效率是确保考试的作用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中,我國的硕士研究生考试选择了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术活动的性质。

另外,由于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对于多样性的价值比较忽视,这也就导致选拔出的人才基本上千篇一律,很难实现对教育活动的创新。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彰显,虽然教育部门希望用复试环节来弥补这一缺陷,但实际上,很多有能力的人才都已经在初试环节被淘汰,造成了人才流失的现象。

三、 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的优化方式

(一) 在考试的计分方面,实行标准分数计分法

为了为国家选拔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端人才。首先需要对硕士研究生初始统考的积分方式进行优化,采用标准的计分方式,尽量减少通过各科相加算总分的形式选拔人才。在标准分数计分法中,必须要保证相比较的两个成绩具有相同的外部条件。标准计分法的运用,能够将考生的成绩和专业能力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促进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 对待英语专业的考生采用不同的考题

为了避免英语专业的考生凭借英语专业知识给其他的考生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国家在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初试中,对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检验,对待英语专业的考生试卷的难度要相应增大,以此来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进而确保我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

(三) 各个学科的初试试卷都由国家统一命题

为了解决国家最低分数线的统一和各个招生院校的非统考科目的标准不统一的矛盾,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对硕士研究生初试的所有科目都采用统一命题的方式。通过国家统一命题的方式,既能够保证被录取的考生达到国家最低的控制线,又可以为各个招生院校生源调剂的分数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在阅卷方面,国家也可以采取统一阅卷的模式,避免在阅卷的过程中由于阅卷教师的观念不同而导致阅卷标准存在差异。国家采取统一阅卷的模式,能够最大化的保障阅卷过程的公平性,进而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

(四) 完善初试考试的考试环境,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在我國的硕士研究生的初试考试中,只有确保环境的安全,考试的公平性才能得到保障。在初试的过程中,虽然题目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且参与制定的人员较少,但还是经常出现题目外泄的现象。另外,对于部分的非统考科目,各个招生院校的题目保密机制也并不完善,参与试卷制定的人数也比较多,这也就增大了试卷泄漏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现象,国家教育部门和各个招生院校就必须要统一思想,对考试的环境进行完善管理,注意关注考试的各个环节。对于参与试卷制定的教师,更要进行统一的培训与管理,增强其保密意识和责任心,确保招生考试试题和考试环境的安全,促进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是为高校科研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地引进更多的全能型人才,才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促进高校快速发展。所以国家在对硕士研究生的选拔方面,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不断完善,进而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到对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的全面改革,以选拔出较多的优秀人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的,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务实,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和效率。高校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与平台,考生为高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艾烨.信息公开的动力与压力——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政策为分析对象[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6(6):10-11.

[2]骆轶姝,康健,乐嘉锦等.层次分析法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686-690.

[3]王春刚,张军,鞠延玲等.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衔接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J].时代教育,2016(9):30.

[4]房亚萍,张琼.全日制在读女硕士研究生择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以深圳大学为例[J].教育,2016(11):00096-00097.

[5]赵将,张培莉,王志栋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6,30(21):2574-2576.

[6]许忍.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与对策——以L大学2006-2015年研究生招生情况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123-128.

作者简介:

安茹,山西省晋中市,晋中市教育局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探析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