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2018-09-17 09:35王定华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教师队伍

王定华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对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战线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论述一脉相承,为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抓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一、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全面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对学生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影响,而且一举一动也往往成为社会风尚的标杆。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广大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力量。

坚持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广大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首要任务,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重视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各地各校制定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实施细则或办法,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强化师德监督查处。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无死角。依照教育部关于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建立教师个人、所在学院和学校三级责任落实机制,全方位规范和引导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神圣职责。

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突出顶层设计,加快研制出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8—2022)》等专项文件,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突出精准施策,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搭建中青年思政课教师骨干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增设一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突出教学质量,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指导。深入开展优秀思政课案例分享,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查。

二、坚持以教育教学能力为重要基础,全面提高高校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高校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研究出台高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度文件,促进高校教师专业成长。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通过国家专项支持引导、各地试点推进、企业全方位参与方式,采取切实行动,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主动应对新技术变革。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有序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支持孔子学院教师、援外教师成长发展。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实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推进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与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确保新教师走上大学讲台前具备合格的教育教学能力。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咨询、评估管理以及职业发展咨询等,为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搭建平台。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关心青年教师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等困难,以使青年教师安居乐业。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汇聚培养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要突出教书育人,使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

三、坚持以管理综合改革为关键突破,全面释放高校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实施破解之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适应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需要,优化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鼓励高等学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配合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师资格认证、服务管理等制度。

推动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由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等学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加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高校主管部门对所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具体监管和业务指导。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监管。

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师德考核力度,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严把选聘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关。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严格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健全教学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完善科研评价导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建立合理的科研評价周期。重视社会服务考核,综合考评教师社会服务,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业绩的考核。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分级反馈机制,积极推进发展性评价改革。

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高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完善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在高校,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是我国教育制高点的制高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勇往直前的战斗姿态,努力造就一支支撑中国教育制高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德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致良知与师德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