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学让学生合作互助式学习更高效

2018-09-18 10:01王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效性导学交流

王燕

摘 要 学生间可自发的产生互助式的合作学习,但这种学习方式很难使合作互助式学习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所以,要实现合作互助式学习的高效性,必然要加强教师的导学过程,变单向为多向,使合作互助式学习贯彻于整个学习活动中,逐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教师有目的、分层次的引导,把合作互助式学习引向深入,由知识的交流,逐步深入为思想的碰撞,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關键词 互助合作式学习 教师导学

学生合作互助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深刻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注重知识获得的体验过程,并且把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强调将学习从师生间的行为转变为学生间的行为,提倡伙伴间的交流,互助,合作,互动,把学习知识的行为提升为获得知识的能力,方法的实践,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学生的合作互助式学习可以是自发的,主要表现为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如果对方帮助他解决了困难,一次简单的合作学习即告完成,双方都有所得,一方对知识从未知到已知,另一方在讲解过程中知识也得到巩固加深。这种行为值得提倡,但学生这种自发的行为很难使合作互助式学习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第一,这种行为多数具有单向性,总是弱势的一方寻求强势一方的帮助,造成学习的依赖性,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双方都急于追求的是结果,难免造成对认知过程的忽略,最终只得到了结论,而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这种行为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无法形成连贯的学习行为,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互助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第三,这种合作互助无法达到更深的层次,因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思考方式所限,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多数只能就事论事,很难做到以点带面,从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角度认识问题,从合作互助中受益多少,主要依赖于个人的悟性;第四,这种行为的不可控性、随意性,必然造成无法实现合作互助式学习的高效性。所以,要实现合作互助式学习的高效性,必然要加强教师的导学过程,变单向为多向,使合作互助式学习贯彻于整个学习活动中,逐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教师有目的、分层次的引导,把合作互助式学习引向深入,由知识的交流,逐步深入为思想的碰撞,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教师导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合作互助的高效性,而合作互助式学习同其它学习方式一样,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手段。任何方式方法都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漫长的学习活动中不断的摸索,修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按阶段实施不同的目标。教师的引导要具有连贯性,逐步按层次推进,才能达到使合作互助式学习高效的目标。通过对合作互助式学习在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我认为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层次导学:

第一,引导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合作互助式学习是以交流为基础,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个性心理品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的导学体现在创设学生交流的平台和情境。在物理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物理规律需要辨析,解释,把抽象的事物通过类比,举例,转变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传统方式教学中,这部分工作主要是教师完成,教师以自己的认知代替学生的认知,给学生的是最完美的解释,但学生往往只记住结论,对整个思辨过程没有体会。学生的表达可能不会象教师那样完整严密,但他的表达对其它学生可能更有启发性,更容易得到认同,从认知上更容易接受。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诱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开放的课堂交流氛围。当然,教师在过程中要控制过程和内容,适当的抛出问题或给出结论,让交流在活跃,积极的氛围中适时而止。

第二,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讨论。学生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迈出合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从中吸收自己认同的观点,对于自己不认同的部分,了解别人想法的同时,找到自己有不同想法的原因所在,并通过讨论辨析,求同存异,达到共识。一个想法加另一个想法,不是简单的两个想法,而是一个新的想法,两个人的思想过程都得到升华。有的时候课堂上表面热闹,讨论激烈,但问题层次比较低,或者讨论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只是为讨论而争论,严重的偏离了思考的方向。这就是教师引导的方向把握不到位,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必要的引导同样重要。设计相应的思维线索,给出必要的讨论范围,关键时刻适当的提点,或教师自己想法的抛砖引玉。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开放,但是必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内,漫无目的的,不着边际的想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意义,反而使学生走更多弯路。历经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培养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质疑。有的时候会听到有的教师说,学生提的问题简直不是问题,就是说学生不该提这样的问题,教师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但学生提了,而且还不是一个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四,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启思,学会理性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课堂中需要提出的问题深思熟虑,即要有启发性,又具有开放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模仿自己思维的方式,尤其对理科而言,教师的思维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是合理的,有效的。

教师对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引导应是渐近性的,各阶段的任务不同,但目标应是一致的。就是真正的把学生的合作式学习细节落实,在课堂活动中创设丰富的情境中去实践,去尝试,及时地评价反思这些行为的实效性,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才能达成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实现。

猜你喜欢
高效性导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性构建策略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