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8-09-19 02:07李鑫鑫季红娟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洼田系统性饮水

李鑫鑫 季红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由假性或真性球麻痹所致。脑卒中患者一旦出现吞咽障碍,会加重患者病情,并引发营养不良、误吸、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对患者治疗及康复产生一定程度影响[1]。因此,需结合患者实际症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控制病情发展,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我院对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了系统性护理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2]:所选入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经过头部CT确诊。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伴有舌肌运动障碍、咽反射迟钝、构音障碍等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2]:存在咽喉疾病或口腔疾病影响正常吞咽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

1.2 一般资料 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56)以及对照组(n=56)。研究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1±7.6)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7.7±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对症护理、常规进食指导等。

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次进食2~3 mL流质食物,然后根据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情况,逐渐加量至10~15 mL。为保证食物完全咽下,要求患者进食后反复吞咽,适量饮水,既可清楚咽喉部残留食物,也可刺激吞咽反射[3]。②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咽部进行冰刺激,促进患者本体感觉恢复;口唇闭合训练:以冰块快速摩擦刺激患者唇部,由口唇外侧向中部移动;舌肌训练。指导患者向前伸舌,朝口角左右摆动,舌尖舔上唇、下唇,再抵压舌肌训练。当患者舌部运动受到阻碍时,可利用压舌板进行按摩;空吞咽训练:以冰冻棉签对患者舌根、喉咙壁等进行轻度刺激,促进患者空吞咽;吞咽肌群训练:先按摩吞咽肌群15 min,让患者舌部沿固定方向进行最大范围环绕运动,再闭口作吞咽、咀嚼以及下颚运动等。③肺部感染预防: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喂食方法,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若患者出现呛咳,要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每次餐后,用碳酸氢钠溶液协助患者清洗牙齿、牙龈、颊部黏膜、咽部以及舌部。④误吸预防:进食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仰卧位,躯干与床平面形成45°,头颈部向前屈。进食后将床摇起,保持坐位30~40 min[4]。静坐期间禁止拍背、翻身。⑤心理支持:患者由于存在吞咽障碍,且长期卧床,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责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给予肯定、鼓励、安慰性言语,向其阐述成功康复病例,详细讲解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过程,使其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4 观察指标 采取洼田氏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能力进行评价。患者取坐位,饮用温水30 mL,1次(5 s内)喝完,未出现咳呛记1分;1次喝完(超过5 s)或2次喝完,未出现咳呛记2分;1次喝完,出现咳呛记3分;2次喝完,存在咳呛记4分;多次出现咳呛,且无法将水喝完记5分。分数愈高说明患者吞咽障碍愈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P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6 3.98±0.72 1.55±0.57★对照组 56 3.94±0.69 2.63±0.61★t 0.300 9.681 P 0.765 <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吞咽中枢位于双侧大脑皮层运动及运动前区,当一侧受损后,另一侧可代偿,这也使得脑卒中吞咽障碍恢复成为可能[5]。除了常规治疗外,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需构建一套系统性的康复护理计划,有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本研究中,研究组实施了系统性护理干预,从结果来看,干预后,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似[6~7]。由此可见,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系统性护理干预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护理流程。在系统性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会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维持其正常营养摄入的同时,也可刺激其吞咽反射。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舌肌、口唇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吞咽器官血液循环,逐步增强咽部肌肉协调性与灵活性[8]。护理过程中会针对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干预,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除了关注生理护理层面外,系统性护理实施过程中还会关注患者心理层面,通过心理支持,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合来看,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洼田系统性饮水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简易饮水鸟
养羊饮水技巧多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饮水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