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与“巨人”同行 促优质发展

2018-09-20 07:54徐天宝通讯员李志勇
山东国资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巨人山东能源

□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李志勇

“与央企合作的盛鲁电厂项目,对于山东能源集团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意义重大。我们将抓住‘蒙电入鲁’和内蒙古上海庙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机遇,按照建设‘绿色、环保、高效’电厂的要求,努力打造示范工程,助推山东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位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将于2019年8月首台机组投入运行的盛鲁电厂2×1000MW项目,由山东能源集团与央企中信集团合作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通过500kV双回路出线接入上海庙汇流站,届时盛鲁电厂所发的电力将通过上海庙至山东±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送往山东。这将有利于缓解山东大气污染,增加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切实将内蒙古煤电基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蒙电入鲁”,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始终坚持与央企巨人同行,拓展合作平台,拓宽合作路径,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之路,先后与中信泰富、国电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联水泥、中烟集团、中国铁总、中国华电、煤炭科工集团等央企深度合作,涉及煤炭、电力、装备制造、水泥、铁路运输等产业领域。去年以来,已开展合作项目5项、项目总投资154.73亿元。另外,拟开展合作项目6项,拟对外推介项目1项,全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合作做强做优煤电板块

2018年1月18日,位于菏泽的大唐郓城发电公司挂牌成立。

这个由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与央企大唐集团合作的首台100万千瓦级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和山东省发改委核准,被列为全国“十三五”期间惟一电力示范项目,概算投资90亿元,建成后将实现供电煤耗254.81克/千瓦时,实现内陆电厂发电效率突破50%,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单一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集团的战略性转变,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借力央企合作,做强做优做大煤电产业,加快建设“蒙电入鲁”2×1000MW、枣庄2×350MW等电厂,形成内蒙古、新疆及省内枣庄、菏泽“四大动能转换支撑基地”。优先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百万机组,改造升级热电机组,通过煤电联营、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煤电产业规模,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升煤炭价值链,形成了煤电联营、煤化联动的新格局。

长城电厂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项目,是山东能源集团与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上海庙开展的合作项目。由集团权属企业新矿集团参股10%,概算投资64.7亿元,目前项目公司已经成立,项目已经发改委核准,正在开展开工前准备工作。

在拟开展合作项目中,大唐甘肃环县电厂项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以西约50公里处沙井子矿区,煤田总面积386.56平方公里,地质资源备案储量为18.96亿吨。煤种为低灰、中硫、中高热值长焰煤,低位发热量约5300大卡/千克,是良好的动力煤。大唐环县电厂项目,一期拟建设2×660MW高效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与沙井子矿区马福川、刘园子煤矿形成煤电一体化项目整体,已于2016年6月取得核准。

山东能源集团与央企合作建设的“蒙电入鲁”项目盛鲁电厂

山东是工业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据有关部门统计,山东每年消耗的煤炭约占全国的1/10,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全国第一。山东电网火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90%以上,80%以上的电煤需要从省外调入。煤炭资源不足、环保空间有限、铁路运力紧张等因素,对山东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蒙电入鲁”等外电入鲁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随着山东-河北特高压环网工程的建设,到“十三五”末,山东将建成“强交强直”的交直流混合外电入鲁输电格局,接受外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每年可减少省内标准煤消耗7560万吨。这将占到全省全社会用电负荷的1/3,也就是说,每三盏灯中有一盏是由“蒙电入鲁”等外电点亮的。

借力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煤电板块。随着“蒙电入鲁”等西电东送工程的推进,不仅关乎山东能源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解决山东能源不足,保障山东能源安全、高效供给,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彰显了山东能源集团的国企责任与担当。

合作挖潜传统产业新动能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商,是山东能源集团与央企合作的另一个着力点。他们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实施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实现精用工、均量高的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推动传统产业向管理集约化、生产智能化、供给清洁化升级。同时,借力央企技术,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探索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广以激光为核心的增材制造工艺装备,积极发展高端再制造产业,提高激光熔覆核心技术水平。

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示范工程,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新泰开展的合作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另外,深埋高应力冲击灾害体静态演化与动态控制研究与应用,也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项目利用地震CT技术对矿井采区准备巷道煤柱冲击危险区域原位探测,探测煤柱走向长度不低于600米,并构建冲击危险性原位评价模型,实现冲击危险源的可视化控制。

电子商务是传统煤炭企业的短板,山东能源国际贸易公司与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建设项目,利用中兵平台现有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资源,为山能国贸搭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子交易平台”,提供部分个性化设置,构建与中国矿用物资网的网页链接和会员信息数据对接。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毕。

在拟开展合作的项目中,集团与北矿新材公司合作投资新型合金粉末制造项目、与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合作研发连采连充机项目,将极大地提升山东能源集团的煤机装备制造水平。

记者采访时深切感受到,与央企的战略合作,不仅仅是在技术、管理、资金上的合作,创新理念的影响也是合作的收获之一。山东能源集团与央企对标,大力推行创新战略,他们有序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坚持“技术产业化、产业智能化”方向,创新研发激励机制,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体化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壮大等领域,开展重大课题攻关,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目前集团已拥有5个国家级科技平台、5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3个省级创新平台,在装备制造、新兴材料、橡胶化工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去年集团获得专利171项,目前集团累计拥有专利2198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2项。

产业门类全、权属企业多、区域分布广、回旋余地大,山东能源集团积极与央企进行战略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合作共赢。据介绍,今年前4个月,山东能源集团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乘势而上的良好势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16亿元,实现利润52亿元、净利润38.5亿元、归母净利润20.07亿元,上缴税费70亿元,社会贡献总额超过200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净利润、归母净利润、税费、社会贡献总额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山东省属企业第一位。

短评

不拘一格与“巨人”同行

央企是公认的行业“巨人”,与央企合作,是地方国企尤其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煤炭企业要改变“一煤独大”局面,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强化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必须以高端核心技术和高端项目作为支撑。而央企作为相关行业领域的佼佼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科技、人才、市场资源和营销网络优势。加强与央企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产业、资本在更高层次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突破行业壁垒,带动传统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与央企合作,通过央企的文化注入、资金注入、技术注入和管理注入,加快资源与生产要素的聚集整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创造活力和竞争实力。在与央企合作上,应具备战略思维和开放的视野,不是被动“依附”于央企,而是要敢于拿出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良资产吸引中央企业,以合作换资金、换技术、换市场,通过联合开发、相互持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蓝海战略”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谋求发展的常态。与央企合作,是地方国企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之一。在合作方式途径上,只要能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增强国有资本控制能力,既可以实施产权、股权合作,也可以实施技术、人才、信息合作;既可以通过控股、参股、相互持股进行合作,也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兼并、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灵活合作。不拘一格与“巨人”同行,才能真正实现与央企战略合作的制度设计的架构意图,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徐天宝)

猜你喜欢
巨人山东能源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国内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直立的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