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交通:主动对接 深度合作

2018-09-20 07:54樊正威通讯员张建
山东国资 2018年11期
关键词:齐鲁高速公路交通

□ 本刊记者 樊正威/通讯员 张建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交通”)自成立以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与央企合作的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实力雄厚的央企,积极开展多领域的广泛深入合作,在推动集团快速高效发展的同时,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贡献了力量。

任务倒逼,主动“牵手”出成果

“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集群那集群,交通跟不上难成群。’山东的高速公路,表面上看是通车里程排名落后、交通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实质上是建设模式和发展理念的问题,融资模式单一,设计理念保守,大量资源闲置,运营后继乏力。”齐鲁交通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春福对我省交通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并不讳言,“省委书记刘家义到山东以来,高度重视交通工作。省委有直面问题的魄力,我们就有突破难关的勇气!”

齐鲁交通是省政府确定的省内重大交通项目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平台,在山东交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交通网络加密、提速、扩通道,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决策部署,齐鲁交通“十三五”期间共承担21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任务,概算投资2000亿元,面临着资金投入大、融资成本高等现实问题。

据齐鲁交通工作人员介绍,央企资金雄厚,经营的PPP项目多,施工经验丰富。央企要进入山东的交通市场,也迫切需要寻找山东本土的合作伙伴。由于双方的需求具有互补性,齐鲁交通积极与央企对接,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实现了双方共赢。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齐鲁交通先后向21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项目推介,并与多家央企进行了多轮次洽谈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齐鲁交通已与中建八局、中交股份2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分别发挥交通投融资平台和央企的施工技术优势,共同探索国有资本产融结合新模式,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开展做出了有益探索;下属子集团齐鲁交通服务开发集团也与中石油山东销售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齐鲁交通与中建八局、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局、中铁四局、中铁十四局签订了项目出资合同,就多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达成了初步协议;齐鲁交通所属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与中建八局、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围绕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和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高开展了技术合作。

创新模式,多方共赢亮点多

在深化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的基础上,齐鲁交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目前,齐鲁交通与中建八局合作建设的董梁高速公路宁阳至梁山(鲁豫界)段已落地。项目总里程约109.8公里,总投资约105.43亿元。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的项目公司山东齐鲁宁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已取得营业执照,作为项目法人承担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工作。与央企合作的其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建成后预计引进协议资本金约100亿元。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董梁高速新泰至宁阳段开工仪式

创新实施“投资建设一体化”模式,是齐鲁交通和央企合作的一大亮点和成功所在。通过积极引入大型央企等投资主体,开展长期股权合作,有效发挥各方优势,在多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各方按照股权比例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事宜。董家口至梁山(鲁豫界)公路宁阳至梁山(鲁豫界)段项目采用这一模式,就取得了良好效果。

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推进工程建设降本、提质、增效,是齐鲁交通和央企实现顺利合作的另一张王牌。

近年来,齐鲁交通瞄准前沿,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全面推进绿色公路、BIM技术、钢结构桥梁、智慧工地等新理念和技术应用,高水平、高标准打造新时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董家口至梁山(鲁豫界)公路宁阳至梁山(鲁豫界)段滞洪区兼京杭运河特大桥,是山东省第一座全面采用桩底、桩侧组合后压浆技术的桥梁。通过开展桩基后压浆技术应用,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减少了设计桩长,有效节约了工程建设投资。

BIM技术作为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齐鲁交通在该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也走在我省前列。依托宁梁高速滞洪区特大桥和东平湖枢纽互通立交,全面推广BIM技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推动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智慧工地”时代。

通过建立滞洪区兼京杭运河特大桥构件层次及精细化BIM模型,齐鲁交通技术人员利用模型进行图纸复核、碰撞检查和交互展示。开发基于上述BIM模型的预制梁场动态管理平台,重点用于进度、质量管理方面的BIM技术应用,实现了梁场进度和质量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工程质量溯源管理,质量安全协同管理,工程资料管理,可谓一举数得。

合作借鉴,仍有隐忧盼支持

齐鲁交通成立不过3年多的时间,和央企的合作时间不算很长,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存在着若干“隐忧”。

由于齐鲁交通成立时间晚,起步平台高,在和央企合作上避免了其他企业走过的许多弯路,具备了后发优势。齐鲁交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央企的市场化程度之高,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而且很多央企的市场意识很强:“央企也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如果看到项目前景可期,央企会主动和我们接洽,要求进行股权合作 。一句话,我们要和央企学算账。”

努力协调解决和央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是齐鲁交通相关部门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资料显示,目前齐鲁交通合作的中央企业数量偏少,涉及合作领域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的强大合力,协同效应还不够明显。齐鲁交通盼望在“更广阔的领域”和央企展开合作。

“缺钱”是横亘在齐鲁交通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大山。仅2018年,齐鲁交通就要完成建设投资182.6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完全依赖企业自筹,这不现实。齐鲁交通和央企合作,也只是解决了一部分资金缺口。相关部门和企业可通过债转股的模式协助齐鲁交通缓解部分资金压力。借鉴外省地方政府给高速公路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方式,也不失为解决齐鲁交通资金短缺问题的好方法。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领导到项目一线给职工送清凉

前景广阔,深度合作在路上

虽然和央企的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齐鲁交通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对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标更大,眼光也变得更加长远。

“在股权合作项目方面,下一步,集团公司将以新建、并购中央企业参、控股公司为契机,逐步搭建双方合作平台,在能源资源、道路交通、运营管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化的战略与实质合作,充分利用对方大平台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徐春福说。

对高速公路建设这一主业,齐鲁交通继续针对具体项目与央企深入洽谈,通过投资建设一体化等方式寻求合作。同时,积极推行“省市共建”模式,引入地方政府、央企等战略合作者,开展长期股权合作,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徐春福表示,按照既定的“十三五”规划,在齐鲁交通承担的21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中,有6个项目、约570公里建设周期将少于36个月的常规作业时间,个别项目甚至不足30个月,如何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进度,是公司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课题。目前,土地审批愈发严格,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地材供应持续短缺,前期工作手续审批周期长、难度大,建设环境协调日趋困难,齐鲁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谓严峻。

“未来3年,是齐鲁交通的工程建设密集期,建设资金需求大,融资成本持续上升。我们既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又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发展、新跨越!”徐春福说。

猜你喜欢
齐鲁高速公路交通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繁忙的交通
齐鲁声音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与PPP
齐鲁书社
高速公路上的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