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2018-09-21 02:51达达令
山东国资 2018年9期
关键词:刘若英创业者职场

■ 达达令

甲骨文台湾区前总经理李绍唐说:“被骂是一种能力。”是的,不管你想不想接受,现实环境就是如此。面对委屈时,你真的不需要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只要记得,永远对自己负责。

“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面对各种委屈时,在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转化势能。

最近有刚毕业的小孩子问我:“你能不能告诉我,刚进职场的时候遇到工作上的难处怎么办?从校园过渡到职业人的心态该怎么调整?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收入不高,该怎么解决生存的问题?”这一刻我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条状态,说十年后你回头看今天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真的。然后我给他回复说:“哪里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够让你感觉千山万水物是人非了。”

经历艰难,记住美好

但是想了一会儿,我就删掉了这刚打出来的一排字,然后我敲出了另外几个字回复他:“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很多年前我看《艺术人生》有一期采访了我最喜欢的奶茶刘若英,朱军问她:“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你不会气急败坏吗?”

刘若英的回答是:“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很多人都知道,刘若英在出道前曾经是她师父、著名音乐人陈升的助理。刘若英在唱片公司里几乎什么都要做,甚至要洗厕所,她跟另外一个助理两人一周洗厕所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而这另一个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你能展现的只有行动和态度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基本的职场规则,要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说我们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到了工作环境中九成是用不上的。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领悟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心态上的调节,这件事情小到我该不该跟隔壁的同事打一声招呼,大到比如直系领导给我安排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规则有冲突,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你就像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孩子,没有家人,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师姐可以问,周围一群陌生人漫无表情地穿梭于办公室里的走廊过道上,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你身后的景象千变万化飞速流转,你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个慢热的人,加上性格内向,所以职场第一年里我的状态是很恍惚的。这种状态就是,我自己会经常在座位上边干活边发呆,这时候周围的同事或者领导喊我的时候,我总是会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哦”一声,这个时候领导已经走远了。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做得不对而用力批评你。这种不悲不喜的状态,或者就是所谓的职业成熟人吧。

所以,就是因为这种看似不被认可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还有就是,要只是坐在座位上干活也就算了,很多时候你是需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的。

他们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有跟你的磁场合与不合的感知。于是你觉得有时候很小的事情沟通起来很是吃力,哪怕就是申请个印章,哪怕就是填一个流程审批表,一步步关卡让你觉得就像冒险游戏一样,只是这一场游戏里没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闯关的寸步难行了。

创业比工作更委屈

我身边最近多了很多出来创业的朋友,以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辩证地看待这些事情。

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慢慢完善。

而另一部分人,纯粹就是为了那一句所谓的“再也不在公司里干得比狗还累了”,就跑出来了,结果自己组建团队的时候发现不是几百个难处,而是没有终点的难处。

因为你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已经不光是要养活你自己,而且还有你手下的一批人。

于是那些他们以为自己曾经向往的“自己当老板多自由”的想法,瞬间就没有了。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自由,不过是脚上戴着铐链跳舞的表演者罢了。

我在一个创业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创业者,他的朋友圈状态每天都是一边给自己打鸡血一边执行方案。有一天夜里,我看见他还在加班,于是问他一句:“你这么辛苦,值得吗?”

他的回答是:“我一开始就知道,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既要有叱咤风云高瞻远瞩的格局跟视野,也得有一个能弯下腰当宜家搬运工装修办公桌椅,以及种种类似清扫垃圾的农民工心态。否则,你就不要来谈创业了。”

他还告诉我:“无论你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职业人,你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每个角色都会有对应的难题。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打工的,就让你的苦多一些,也不会等你成为一个老板的时候,你的幸福就会多一些。那些纳斯达克敲钟背后的种种苦痛,是媒体包装出来的幻象里永远不会写出来的。”

在我的判断原则里,他就属于那一类理智型的创业者,这种人即使在创业路上走不下去了,角色换成一个职业人,他也不会是糟糕到哪里去的人。

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坚持着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至少我们可以在自己身上把持好基本的礼仪这一关。

有一次,一个按摩的姑娘告诉我:“下个月,我就要回老家了,不做了。”我于是问她为什么。她说:“弟弟去年刚考上大学需要帮交学费,自己没什么学历,只能出来做这一份工作。现在老家的经济好一点了,所以就不想在这里上夜班这么辛苦了。”

后来,我渐渐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到这家美容店,按摩的姑娘们都会换一批新的面孔。

于是我开始明白,她们跟我一样,也是慢慢从新人过渡到成熟人,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再去寻找更好的出路,于是又一批新人进来,如此循环。

不奢求极致,只需慢慢变好

当然,如果这条路上有人与你同心,那么这份委屈可能会变得少一些、淡一些。就像我喜欢的一个大叔昨晚朋友圈里说的那一句:“和高人聊天,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了什么秘诀,而是知道哪些弯路可以避开。”

同样的道理,这些过来人,以及或许我有一丁点资格作为另外一拨人的过来人身份,我所能告诉你们的就是,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明白了这一点,或许我们对所谓会好起来的期盼不再是一种极致追求,要马上呈现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进步跟慢慢变好。

毕竟,无论在什么样的岁数里,成长这件事情,都是我们灵魂里一辈子的课题。

猜你喜欢
刘若英创业者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刘若英 寻找真爱 寻找自己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刘若英开启2020《飞行日》全新巡回演唱会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刘若英:用快乐穿越孤独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