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七分谋 跟孙权学管理

2018-09-21 02:51郁伟
山东国资 2018年9期
关键词:骑兵米格战斗机

■ 郁伟

汉末群雄争霸天下,经历多个集团的兼并重组,最终只余下魏蜀吴三家逐鹿中原。

如果说曹操依靠的是中原大地丰富的财帛和人力资源,刘备仰仗的就是自带的高端名牌虹吸效应,那么孙策、孙权兄弟既没有曹操的强悍实力,也没有刘备贵族的声望,凭啥三分天下?他们的底牌是什么?

宋代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意思是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停留在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固然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然而当时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真正是所谓的国家(东吴)的心腹与梁柱,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将。论名气,东吴四英将比起魏国、蜀国的阵容就要差太多了,但搭配组合起来却能发挥更大的威力。四人连相继任,在西边三四十年,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他们轮流相互推荐,而孙权又能放心调度他们,东吴之所以独霸江东,并非偶然。

管理学上有个米格-25效应,具体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1+1>2和 1+1<2分别取决于什么?

米格-25效应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前苏联空军力量中,曾有一款战机,它的研发经费和造价并不昂贵,运用的技术也算不上先进,但它横空出世,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爬升时间等方面创下20多项世界纪录,其中6项至今未被打破。它就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米格-25,北约代号“狐蝠”。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米格-25在局部战场上频频亮相,“狐蝠”魅影成为北约挥之不去的梦魇。当时美国SR-71“黑鸟”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可达3马赫,普通截击机根本追不上,更别说跟踪监视、拦截了,而米格-25可以轻松地尾随其后监视航向,并随时提出警告。

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的好评。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产的战斗机相比要落后得多,但其整体作战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设计米格-25战斗机时从整体考虑,对各个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型战斗机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超过美式战斗机,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因组合协调而产生了整体优化效果,这一现象被后人称为米格-25效应。

今天,米格-25的效应已经是通用的大道理了,不但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团体运动、产品设计,还成为了商学院的教材。米格-25效应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用于实践当中。

记得以前同学们选购电脑时总会发问:“我该买品牌机,还是组装DIY机?”对于这个问题,我不会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建议他们搞清楚电脑的用途再做判断:如果追求系统稳定可靠,选择品牌机;如果只要求高性能,选择组装DIY机。

管理学上有个米格-25效应:如果结构设计合理,就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图为前苏联米格-25战斗机

前者的特点在于单个功能模块也许并不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但由于所有功能模块同出一脉,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以及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要更出色;后者的特点在于单个产品的功能都最强大,不过由于来源各异,彼此之间的兼容性欠佳。

恩格斯讲过一个法国骑兵和马木留克骑兵作战的故事。拿破仑曾在一则日记中描述马木留克骑兵与法国骑兵之间的战斗情形:“2个马木留克骑兵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通常认为,马木留克骑兵人数虽多但纪律松散,因此最终反倒败于人数较少但却注重发挥集体威力的法国骑兵手下。

实际上,恩格斯强调的是协调作战的重要性。在大规模军团作战时发挥了协调作战的整体功能,虽然法国骑兵和马木留克骑兵各有所长,但在不同要素的组合下,最终的整体功效决定了胜负。

在战史中这个故事比较有名,虽然很多学者认为故事本身强调的是团队管理,但熟悉军团作战的朋友应该懂得战术配合,例如我在《〈红海行动〉给团队管理者上的三堂课》一文中详细解读了特种作战的各兵种配合。拿破仑正是利用骑兵和炮兵的配合完败了马木留克骑兵。

同出一脉的田忌赛马和米格-25效应

孙膑手中的三匹马比起齐王的马都稍逊一筹,但孙膑采取“下驷战上驷,上驷战中驷,中驷战下驷”的策略,对劣势资源进行合理组合而赢得最终胜利。换句话说,我们都知道打扑克牌单张牌不一定很大,但高手将手中的牌进行组合搭配、调整出牌顺序后,效果就来了。

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在关键要素上,使之发挥最大的效力,权衡取舍。

在取舍之间实现利益最大化

从某种意义来说,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合理的选择,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得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的实质是权衡取舍,即在取舍之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趋利避害,每个人都会自然地作出决策,选择可让自己得到利益最大化的选项。

今天,人们将这一效应引入到商业管理和体育运动之中。米格-25效应的典型个案是2004年葡萄牙欧锦赛。开赛前,人们谈论的是哪位超级球星和他的球队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结果是最没有人关注的希腊队爆出了欧锦赛历史上一次大冷门。

在与葡萄牙举行的决赛中,希腊队不是依靠个别球星,而是注重整体发挥稳定,踢出了自己的“团队”实力,最终赢得了欧洲杯冠军。希腊队的主教练是德国人雷哈格尔,他指挥着一支没有大牌球星的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球员的积极性,优化11个队员在场上的整体配合,让每个球员的技术充分融入整支球队的表现之中,其结果是球队展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战斗力和求胜欲。

希腊队战胜的对手是拥有超级球星的各支欧洲劲旅,这些豪华球星汇集的球队,在希腊人面前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希腊队的胜利,再次证明了优化组合、资源配置、和谐调配、充分调动个体在集体中的表现之作用。

企业、公司和团队都是由多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但其整体能力并非所有个体能力的简单相加。如果搭配得当,可能等于甚至大于个体能力的总和,关键是个体之间的组合力度与协作的互补程度。

擅长打组合拳的选手——小米手机

小米手机

有一个手机厂家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原因就在于它在产品设计规划时善于选择合适的芯片和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在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功能基础上,大大节约了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小米手机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原来低配高价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拉到了千元以内,小米也因此成了高配低价的代名词。

仅仅发展了5年,小米就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向科技独角兽的转变,当前的估值为680 亿美元。

通过运用不同的产品去抢占制高点,小米首先打造高性价比手机的品牌认知度,然后通过搅动千元机市场对山寨机厂商进行洗牌站稳千元机龙头地位,最后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品牌价值,在智能手机的红海中走出了逆袭之路。

最后,在应用米格-25效应时应注意以下5点:

1.明确方向和预期目标;

2.充分掌握每个独立个体的特点,信息一定要全面、透彻;

3.体现策划的重要性与有效性;

4.强调团队文化的针对性;

5.以结果为导向,优化过程。

猜你喜欢
骑兵米格战斗机
苏-35S战斗机
骑兵之败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空战悍将”米格-21
米格-25战斗机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秦代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