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情研究

2018-09-22 02:31宏,田鑫,钱
关键词:学风学期情况

徐 宏,田 鑫,钱 欣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教务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随着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人们提出了大数据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各类行业的大数据,试图找出行业特点和各种联系,寻找行业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从A校学生学情数据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学校各类学情数据,找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规律与学习特点,从而根据大学不同时期、不同对象,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做好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

A校为安徽省三本独立学院,办学规模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的统计范围是从高考成绩开始,大学四年的课程成绩以及毕业后就业考研数据,统计分析了学生各类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情况,从大一到大四各专业不及格变化情况,高考成绩与入学后成绩变化情况等,通过统计比较发现了一定的规律。

一、大一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为了了解大学生入校前后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高考时以及入学一年后数学和英语成绩,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一年后的变化情况,分别对2013级和2014级各专业进行了统计,课程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统计结果如图1至图4所示。

根据统计比较可知,入学后第一学期各专业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分布总体上与高考成绩分布一致,即高考录取该专业同学数学平均分高的,进校后高等数学课程及格率高,英语课程同样如此。但也有个别专业课程考试与高考成绩出现反向走势,如图1中2014级测控专业英语成绩以及图2中2014级软件专业数学成绩都出现较大的偏离,同样问题在2013级学生中也有出现,而且第二学期、第三学期该类课程的及格率基本都是按照第一学期的趋势发展。

图1 2014级英语成绩比较

图3 2013级英语成绩比较

图4 2013级数学成绩比较

为了了解这些专业在大一后课程学习情况,我们对这些专业的大二、大三所有课程的考试不及格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通过比较发现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大部分专业总的课程不及格率发生较大的变化,与第一学期的不及格率相比出现波动较大,第三、第四、第五学期的不及格情况与第二学期走势基本一致,考虑到第六个学期大部分是专业课程。课程开课情况不具备可比性,未做比较。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分析得出,大学第一学期,同学们还是适应或者说来自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各专业的课程学习结果差别不是太大。从第二学期开始,由于学习方式、专业学风、教师指导的差异,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差异,大部分专业从第二学期开始基本定型,也就是说通过第二学期的不及格率情况原则上就可以判断该专业今后的不及格情况。由此可见第二学期是大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大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是搞好大学四年学习的基础。

图5 2012级各专业前5各学期课程不及格率比较

二、大二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期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大一为公共基础课,大二阶段为学科基础课,大三、大四为专业课程,为了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期和关键期,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各个学期课程不及格情况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

通过对四个年级的比较可知,八个学期各年级课程不及格率走势完全一致,不及格率最高的发生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这两个学期所学课程为部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课程非常重要,难度也比较大。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首先是放松了自己,高考紧绷的弦一下放松了,对课程学习不够重视或花的时间不够;另外,学习方式不太适应了,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学习完全靠自己。在第一学期大部分同学可能吃老本,到了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同时这个阶段又是最难的课程,因此应重点关注这个关键期,应该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充分掌握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图6 4个年级各学期课程不及格情况统计

三、学风是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指出,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生在一所大学里学习,会受到学校优良学风的熏陶,学风就是质量,学风就是水平[1]。为了了解班级之间成绩差异,我们对同一专业不同班级进行了比较。同一专业在分班时是按照高考成绩的”S”型进行分班,入学时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班级起点基本一样。通过对同一专业不同班级的某些课程考试情况统计,统计结果如图7至图11所示。

由图8、图9可以看出部分专业不同班级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课程不及格率相差较大,这些班级授课教师有的为同一教师,有的班级虽然教师不同,经调查跟教师本身无关。图9、图10是对2011级、2012级各个班级6个学期的不及格率进行了汇总统计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个年级不同班级的不及格率均出现相差较大的情况。由此可见,同样的教师或教师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不同班级课程效果相差却很大,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来自班级学风,班级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学习效果。由图11可知,班级的不及格率曲线各个学期走势基本一致。因此,一旦班级学风形成会影响班级的四年的学习质量。

图7 2014级不同班级大学英语1不及格率

图8 2014级不同班级高等数学1不及格率

图9 2011级各专业不同班级不及格率统计

图10 2012级各专业不同班级不及格率统计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A校各年级学生课程成绩统计分析,得出该校学情的基本规律:即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入学后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的养成直接关系到今后三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大学第二学期、第三学期是大学生课程学习的最难且最重要的时期,课程不及格率最高;班级班风对学生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好的班风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而且其影响一般持续到大四毕业。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者应尊重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做好引导和帮助。

第一,新生入学后要做好大学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的介绍与指导,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阶段是一个新的学习时期,跟高中一样,仍然要努力学习,只不过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同,因此,学生应养成上自习、做习题等常规的学习习惯,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在第二、第三学期要帮助学生完成重点、难点课程的学习。由于这两个学期课程任务比较重,而且比较难,加上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后可能比较松懈,容易出现高不及格率现象,因此,这个时期如果能坚持就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时应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除了学习习惯和学习认识方面,还要关注具体课程的学习情况,授课教师要重点关注班级课程的学习情况,做好课堂授课。

第三,重视学风建设。一个学校的学风反映学校的学习质量。学校要常抓学风建设,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风建设和宿舍学风建设。一个宿舍学习风气好,整个宿舍的同学学习都不会差,进而影响到班级学风;每个班级学风都好了,整个学校的学风就会好起来。因此学风建设必须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地来抓,每个小集体学风建设抓好了,就能促进整个学校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

猜你喜欢
学风学期情况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炊事员的几宗事
特殊情况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