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清代纪年墓出土耀州窑瓷器

2018-09-22 06:00付春玲
考古与文物 2018年4期
关键词:耀州底径铜川

付春玲

(铜川市考古研究所)

2016年,陕西铜川新区铜川市工人文化宫基建时发现6座清代墓葬,铜川市考古研究所随即进行了发掘。墓葬均为竖穴墓道土洞墓,总长4.5~5.5米之间,墓道长2.2~2.6、宽0.6~1.2米,墓室长2.3~3.1、宽1~1.2米。部分墓葬发现有土坯封门。墓葬为东西向或稍偏北,墓道在墓室东边或偏南。葬具为木棺,已朽。基本为单人葬。除随葬有陶罐、锡灯、铜钱、银耳环、板瓦等外,还同出有一批耀州窑生产的瓷器,包括碗、盘、碟、罐等。另外,M2~M6分别出有顺治、康熙、咸丰、同治、光绪纪年买地券。这批纪年墓葬,为我们研究清代耀州窑瓷器的特点提供了新资料。本文就这批瓷器介绍如下。

一、瓷器概况

1.碗 3件。

标本M3:2,尖圆唇,敞口,浅斜弧腹,内底微凸,圈足,挖足过肩。足底外侧斜削。足外墙直,内墙微内弧,外底心微凸。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釉色略泛灰。内满釉,刮涩圈。外施釉至胫,足以下无釉露胎,胎呈土黄色,胎质细腻坚硬。口径11、底径4.8、通高3.6厘米(图一)。M3出土有同治二年(1863)款买地券一方。

标本M5:7,圆唇,侈口,斜弧腹,腹下圆弧收,内底坦,外底心呈乳突,圈足。足外墙直,内墙略外斜。胎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器内满釉,刮涩圈,器外施釉至腹下,局部流釉胎。釉色白中略泛灰,釉面多气泡。胫以下无釉露胎胎。胎色浅灰,胎质坚硬细腻。口径12.6、底径5.2、通高4.9厘米(图二)。M5出土有顺治十二年(1655)款及康熙九年(1670)款买地券各一方。

标本M6:2,薄圆唇,侈口,斜弧腹,内底圆弧,圈足。足内墙外斜,外底心微凸。胎表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釉色白中略泛灰,内满釉,刮涩圈,外壁施釉至腹下。胫以下无釉露胎,胎色浅土黄,胎质坚硬细腻。口径13.6、底径5.6、通高5.4厘米(图三)。M6还出土有“顺治通宝”铜钱。

2.盘 2件。

标本M5:1,圆唇,敞口微侈,浅斜腹,内底坦,中心微凹,圈足。胫足相接处平削一周。足外墙内斜,足内墙外斜,外底心有乳突。胎内外均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器内满釉,刮涩圈。器外施釉至腹下,局部流釉至圈足,釉色略泛灰。胫以下无釉露胎,胎色浅灰,胎质细腻坚硬。口径10.3、底径5、通高3厘米(图四)。

标本M5:2,圆唇,敞口,浅斜弧腹,内底坦,圈足。挖足过肩,足外墙直,内墙呈圆弧形。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器内满釉,刮涩圈,器外施釉至腹下,局部流釉至圈足,釉色白中略泛灰。胫以下无釉露胎,胎浅土黄色,胎质细密坚硬。口径12.3、底径6、通高3厘米(图五)。

3.碟 1件。

图一 瓷碗(M3:2)

图二 瓷碗(M5:7)

图三 瓷碗(M6:2)

图四 瓷盘(M5:1)

图五 瓷盘(M5:2)

图六 瓷碟(M4:4)

图七 瓷罐(M2:2)

图八 瓷罐(M3:3)

图九 瓷罐(M4:3)

标本M4:4,圆唇,敞口,浅斜弧腹,内底坦,外斜式圈足,足底外斜,外侧斜削一周。外底心凸起。器施黑釉至内外口沿下,余皆露胎,釉色黑中泛酱色。胎色浅土黄,胎质坚硬细腻。口径10.8、底径5、通高2.2厘米(图六)。M4出土有咸丰十年(1860)款买地券一方。

3.罐 5件。

标本M2:2,厚圆唇,直口,筒形深腹微鼓,腹部最大径居中,腹下斜收。内凹圈足。上腹部两侧对称贴塑有条形立耳。施黑釉,口沿与足底露胎。胎色土黄,胎质细腻坚硬。口径7.2、底径6.2、通高11厘米(图七)。M2出土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款买地券一方。

标本M3:3,厚圆唇,直口微敞,筒形深腹微鼓,内凹圈足。足底外斜削一周,足内墙二层台式外斜。外底平整。罐施黑釉,器内施釉至口沿下,外施至下腹处。釉色黑亮,有流釉。器内及外下腹以下露胎,胎色浅土黄,胎质坚硬细腻。口径8.8、底径6.5、通高9.2厘米(图八)。

标本M4:3,直口,方唇略厚。直颈,溜肩,深腹微鼓,腹下斜收,内凹圈足。内底略圜,外底平整。颈肩两侧有对称贴塑条形立耳。腹下饰凸弦纹一周。内外均施黑釉,内壁釉至颈部,外壁釉至腹下。釉色漆黑明亮,口沿处釉较薄,色泛浅褐色,釉面有细小棕眼。外壁胫以下和内腹下无釉露胎,胎色土黄,胎质细腻坚硬。口径9.8、底径8、通高10.9厘米(图九)。

标本M5:6,圆唇,直口微敛,筒形深腹,平底。外壁有拉坯形成的微凹条痕多处,外底有绳割痕。器内满施黑釉,外壁无釉露胎。胎呈灰白色。胎质坚硬含有细小颗粒。口径7.6、底径4.9、通高13.5厘米(图一〇)。

标本M6:1,直口,方唇,唇外斜削一周。短直颈,窄圆肩,圆鼓腹,腹部最大径近肩下,矮圈足,足外墙内斜。外底心平。颈肩两侧有对称条形立耳。施黑釉,内满釉,黑釉较薄,釉色泛酱褐;外通体黑釉,色黑亮。口沿刮釉,足与外底露胎。胎色浅土黄,胎质坚硬细腻。口径8.5、底径7、通高14.3厘米(图一一)。

二、几点初步认识

这批墓葬中出土的瓷器以碗、盘、罐类为主,属于当时的日用器。从胎釉特征分析,应该都是耀州窑陈炉窑场的产品。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唐代,宋代为鼎盛时期,产品以青瓷为主,印花、刻花为其最主要装饰技法,是我国北方青瓷的代表窑口。元代以前,耀州窑的中心烧造地一直在铜川黄堡镇。此后随着战乱及燃料和原料枯竭等原因,黄堡镇制瓷逐渐衰落,主要烧造地向铜川立地坡、上店、陈炉转移。明清及民国时期,陈炉窑场发展成为耀州窑后期的代表,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窑场”,也“是耀州窑后期诸窑场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布局最密集的窑场。”[1]这一时期耀州窑以烧造白釉、黑釉瓷为主,兼烧白地黑花瓷、香黄釉瓷等。晚清以来受景德镇影响,还烧造工艺和风格独特的青花瓷。窑场依据不同的品类有细致的分工,号称“三行不乱”,即碗窑(碗盏一类)、瓮窑(瓮罐之类)及黑窑(各类杂件),后来又新增小货窑(各类小零件,如茶酒具、瓶属、玩具等),各行有各自的烧造区域[2]。其产品在陕西周围销售较广,即“本省(案,即陕西),河南西部,甘肃全省”[3]。考古资料显示,明清时期耀州窑瓷器在陕西关中、甘肃、晋西南、豫西亦多有出土[4]。

图一〇 瓷罐(M5:6)

图一一 瓷罐(M6:1)

目前对于耀州窑瓷器的断代,唐至金元时期已经比较清晰,明清时期也有一定成果。受资料限制,明清时期的断代依据主要是考古地层[5]。铜川作为耀州窑所在地,近年来也发现一些明代纪年墓葬,如铜川新区枫林小区明洪武十六年(1383)墓[6]、天使小区景泰五年(1454)内官监成敬墓[7]、未来城明弘治十一年(1498)任福墓[8]、耀州区小丘镇嘉靖四十一年(1562)乔世宁墓[9]等等。这些纪年墓对研究明代耀州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至于清代纪年墓资料则基本未见。

根据同出的买地券和钱币,这批瓷器我们可以初步分为清代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由于墓葬出土器物种类的局限,我们仅就同类器物和明代进行对比,并就清代耀州窑碗盘类和罐类器型演变有如下初步认识:

碗盘类是日用陶瓷器的大宗产品,也是各个窑场中最常见的器物。这种器类不仅形制多,而且时代特征最为明显。明代晚期耀州窑碗类器型有敞口斜弧腹和撇口斜直腹两大类,器足有台型高圈足和常见的窄圈足两种。清初撇口碗基本不见,敞口碗成为主要类型。碗的口沿外侧有逐步加厚的趋势,近似于在口沿外多出了一道粗弦纹,这个特征在清晚期最为明显。圈足在清初相对较窄,有挖足过肩现象。清代晚期圈足逐渐加宽,圈足内挖足渐浅,足心多有突起。清初的盘有敞口和撇口两类,只不过撇口的外翻程度较小。圈足和同期的碗一样,宽度较窄,也有挖足过肩现象,个别的圈足内壁还有弧度,延续了明代中期盘类圈足特征的遗韵。清初碗盘类的腹足相接处均见有平削一周的现象。白釉瓷器釉层略厚,化妆土相对较薄,釉色白中微微泛青,积釉处色较深呈鸭蛋青色,露胎处呈土黄色。而清晚期白釉瓷器的釉层较薄,但化妆土较厚,釉色泛青灰,露胎处呈浅灰白色,整体火候要比早期的略高一些。陈炉窑工有“碱(化妆土的俗称)厚釉稀,赛似青器”的俗语,反映的应该正是清代以来的特征。

黑釉瓷器在清代耀州窑属于大众化产品,这类釉色器物基本没有纹饰,造型也相对简单。清代早期多见鼓腹黑釉罐,腹最大径偏上,有双耳。器耳顶端较宽,呈倒三角形,没有明代万历以前在耳上模印有纵向细线的装饰手法[10]。罐外壁施满釉,一些底足心也基本施满釉,且多见重复施釉。釉色较滋润。清晚期直腹罐有相当大的比例,部分还有短直颈。鼓腹罐的腹部最大径略微居中,但外鼓程度较小。器耳多为细长条形立耳。内凹式圈足较常见,且足较窄。腹壁施半釉,釉层较薄,釉色较亮。

[1]耀州窑博物馆.陈炉耀瓷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2.

[2]余正东,田在养修,黎锦熙纂.民国同官县志(卷12).民国三十三年(1944):(4).

[3]同[2]:(5).

[4]同[1].

[5]耀州窑博物馆等.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址[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4.

[6]张汉文,陈晓捷.从纪年墓出土瓷器谈明清陈炉窑瓷器的鉴定[J].收藏界,2008(10).

[7]铜川市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明内官监太监成敬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5).

[8]铜川市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新区未来城明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6(2).

[9]铜川市考古研究所.漆沮遗珍[M].陕西:三秦出版社,2015:137.

[10]同[1]:96-99.

猜你喜欢
耀州底径铜川
寿州窑瓷器里的碗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