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自知前程远 无需扬鞭自奋蹄

2018-09-22 17:48
教师·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马伙伴

在天府之国、府河之畔,有一所小小的学校。学校占地4000多平方米,师生只有八九百人。在这个平凡的学校却有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团队。

2017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马鞍小学数学教研(以下简称“小马数学”)团队一鸣惊人。由该校校长、特级教师胡方廷担任顾问,成都市骨干教师晋瑛担任主编的小学数学科研成果集——《小学数学单元知识全面梳理与深度解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9月,他们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12册所有单元知识点梳理并制作成微课,在腾讯课堂上线;同时,在千聊平台面对校内外师生开通网络直播课程;创新作业方式,收集学生视频作业上万节。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了区域内外广大师生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小马数学”辐射效应。

如今,成立6年多的“小马数学”团队以“团队进取,享受教育”的“马鞍精神”砥砺前行,先后产生了成都市劳模、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级骨干教师、金牛区拔尖人才、金牛区学科带头人、金牛最美女教师、金牛教育模范等优秀个体,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研组”。

这样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的团队,成长的密码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解密“小马数学”团队。

关键词一:“soul”【灵魂】

“小马数学”团队,能建设成今天的团队,晋瑛老师功不可没,真可谓团队的“灵魂”人物。她常说:“珍惜工作,享受教育,换一种心态想问题,就会觉得人生很美好。当你用爱的眼光看待工作,你会觉得工作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你用爱的眼光对待数学,你会发现数字也变得异常温柔。”

潜心“修炼”,硕果累累。从教30余年来,晋瑛荣获了诸多骄人荣誉,参与省级送教至泸州、达州、宜宾、凉山、渠县、巴中、资阳等市州县,承担省、市、区级教研课、示范课数十节,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数百节。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先后在《四川教育》《教育科学家》《现代教育科学》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并在各级评选中获奖。

稳定“军心”,敢于奉献。在荣誉面前,晋瑛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全身心进行“传帮带”,让“小马数学”团队茁壮成长,从一株幼苗逐渐盛开出一树灿烂的芳华,汇结出累累的硕果。晋瑛老师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不仅是青年教师的导师,也是和蔼可亲的“知心大姐”。工作中,她从不言累、从不喊烦,青年教师抱怨辛苦时,她总是悉心开导,帮助打开心结、提升觉悟。在“小马数学”团队里,大家都亲切地称晋瑛为“师傅”。只要有“师傅”坐镇,青年教师心中就有了“定心丸”。

隐身“幕后”,甘当绿叶。在参加成都市金牛区解读新课标的团体比赛前,晋瑛把年轻教师召集起来,讨论用小品形式呈现数学组的常态教研。那次比赛,从剧本撰写、角色分配,到表演指导都凝聚着她的心血,最后她果断选择退出:“我就不上台了,我相信你们会表现得更好!”青年老师们心中都明白,晋瑛老师这是在为大家提供成长机会。结果,“小马数学”团队在那次决赛中又斩获了一等奖。

勇挑重担,事必躬亲。2017年初,“小马数学”团队按照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编辑《小学数学单元知识全面梳理与深度解析》一书,分体系和版块地将数学知识点进行逐一解析。每个年级由一位老师负责,每个单元写完后晋瑛老师都要进行修改完善,她不仅具体负责组稿和审核,还联系美编、联系出版社等,事事亲力亲为……正是因为有晋瑛老师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迷人的个人魅力,“小马数学”团队才能不断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谱写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篇章。

关键词二:“partner”【伙伴】

老师们常说:“有晋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晋瑛老师却说:“一个人的优秀点不亮团队荣耀的光环,一个人的战斗吹不响胜利的集结号,只有伙伴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才能极大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实际上,在团队中,每一位教师都是那么优秀。

郑斌是团队里的创新者,大家称他为“郑帅”,他对最新教育理念及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敏感,经常推荐适用教育教学的App给大家。不仅如此,教师们制作微课时或使用多媒体时遇到技术问题,也能迎刃而解。现在,团队教师掌握了网络直播授课、视频后期制作等技能,团队信息技术水平飞速发展,让“小马数学”的延伸性和前沿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钟盛林是团队的“推进者”,一旦接到公开课任务,她一定会身先士卒去试课;刘熔是团队的“完美者”,她的粉笔字和钢笔字特别漂亮,对工作要求尽善尽美;朱凤蓉、黄琳是“实干者”,只要团队有活动,她俩一定率先响应;李朝霞、裴雪兰是“协调者”,只要教队需要,她俩就义不容辞……这群性格各异的教师,却能其乐融融地生活、工作在一起,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犹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2016年一个周一的早晨,刚上班,晋瑛接到通知,安排郑斌送教到邛崃。消息一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郑斌,他今天不在学校。”“他这周不是参加六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吗?”“他这一周都不在学校。”晋瑛当时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又轻松地说:“没关系,我们一贯是团队作战,郑斌可以在基地和我们隔空教研。”说干就干,黄琳、朱凤蓉将知识点梳理成思维导图并制作成微课;刘熔、钟盛林、裴雪兰准备教具;李朝霞、晋瑛进行教学设计并准备试讲……试讲录像和观课意见很快发给郑斌,他结合个人教學风格作微调,反馈教具和微课修改方案,最终由团队协同完成。这次送教活动受到观课专家和邛崃老师们一致好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哪次教学研讨不是这样精诚团结完成的呢!正因有这样一群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之努力付出的“小伙伴”,团队的凝聚力才如此之好,战斗力才如此强。

关键词三:“Project”【项目】

团队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化茧成蝶”,都是在一个个项目的确立、实施、总结中完成的,可以说团队的成长离不开项目的支撑。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小马数学”团队近几年一直致力于项目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已完成的项目有:《成就学堂“3+n”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利用微课提升家长辅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实践研究》《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表演有效性的研究》《利用视频作业,让学生开口讲数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正是有了这些项目的支撑,才能促使团队教师不断地学习进步,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深入思考,反思总结,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近几年团队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论文获奖数十篇。

正是有了这些项目的支撑,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升,在各类教学展示活动中得到专家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2017年到学校跟岗培训的成都市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毛红梅老师说:“成就学堂、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课堂,马鞍小学的数学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们会问、乐学,个个都是小讲师,这都是训练有素的表现。成就学堂下数学的趣味和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就是教学改革的理想和目标。马鞍小学数学教研组不愧是成都市优秀教研组,马鞍小学数学老师的智慧与魄力就是学校的特色,不虚此行!”李宪意教师说:“两天下来,我们看到了马鞍小学在教改路上的追寻与探索,平实、真实、务实,看到了学校为让学生提升发现学习的意义、教师教书的意义以及师生生命的意义所做的努力与成效。两节课中呈现出的不正是让学生不断尝试体会一次次挑战的快乐吗?不正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想,这样的课堂在氛围上是安全的、思想上是自由的、精神上是独立的、情感上是快乐的。作为马鞍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

正是有了這些项目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更加了解。视频作业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家长极大的肯定和支持。史凯文的妈妈写道:“我们班运行视频作业模式也有快一年的时间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时尚的潮流,我在给同事和朋友们提到微课时,她们都很好奇,而且学校都没有这样的学习方式,都感觉这样很好,可以让孩子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还可以有效地复习学过的内容,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把同学们的微课发到群里,孩子们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晋老师的这个方法应该普及到每个学校,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就是太辛苦晋老师了,在休息之余还得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在此衷心地谢谢晋老师,您辛苦了!为了这帮孩子您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

关键词四:“share”【共享】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合作的时代,只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达成共赢。团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都是团队发展的重要方式。建立团队自己的教学资料库,是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丰富教学资源的好办法。

“小马数学”团队在日常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中注重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具到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评析、课堂观察量表及分析、教学视频等,力求每一次研究都成为一个经典案例收入资料库,便于教师们学习参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2012年起郑斌、朱凤蓉、李朝霞三位教师就在自己的班级使用微课进行单元复习,并把自己做的微课共享到教学资源库。有了这些资源,其他的教师在单元复习教学中,也纷纷开始使用微课,并且在原有微课基础上修改完善。几年以后,不知不觉中资源库里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质量上乘的单元复习微课。于是在2017年,团队将已有的微课再次精细加工,形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12册单元系列微课,推送到腾讯课堂,共享给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小马数学”团队在360云盘里设立了39个不同类别的资料文件夹,收入了团队几年来的所有资料:教学课件库、各年级试题库、团队发展史、团队活动记载、优秀视频资料库、论文库、教学案例资料库、课题研究库、直播资料库等。资料库里不仅有上述教学相关资料的收集,还有学生的作业收集,特别是大量的学生视频作业,在课堂上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共享。例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有个学生在视频作业中讲道:“65×43+65×57,就像警察抓小偷,‘65是一个‘警察,抓了一个‘小偷43,又抓了一个‘小偷57,带回‘警局后把他俩关进一个‘牢房里,自己在外面守着。所以65×43+65×57=65×(43+57)。”多生动的例子,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拟人化、趣味化。教师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都将这个经典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使用。

关键词五:“feeling”【情怀】

“小马数学”团队准备的每一次讲座、做的每一次课程开发,绝不仅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是源于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当今社会,生存需要基本都能满足。教师行业,虽然工资不高,但有养老保障,能满足安全需要。在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中,相互理解,共同进步能满足归属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小马数学”人的共同需求。

寒暑假都是教师们最放松、最自由的时间,而“小马数学”团队总会利用这段时间,集中加班一周进行教材解读、教育教学技术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每次加班都是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三餐都是抓紧时间解决。晋老师总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但也有例外。有一次,早上5点就听见外面有声音。大家都以为是钟盛林起来锻炼了,开门一看,惊呆了——朱凤蓉和钟盛林已经坐在电脑前了,她们担心完成不了任务,睡不着觉,干脆起来做事。加班并不是一种负累,而是一种能量大餐——心灵的碰撞、自我的重建和灵魂的升华。

“小马数学”团队开发的免费网络直播课程《数学故事汇》《思维训练营》《单元知识解析》等已达到86节,会员1500余人,参与学习达两万人次。直播几乎都是晚上7点开播,平均每次约1小时,前期准备大约需要两小时。目前,团队直播在线时长约5000分钟,线下时长高达10000多分钟。听众涉及校内、校外、学生、家长……真正做到了“天涯共此时”。

有一次,李朝霞老师直播讲课恰逢家中通知停电,于是她的丈夫陪着她在学校做完直播, 8点结束后才回家。直播牺牲了教师们很多休息时间,当看到家长们积极的评论、学生们满屏的讨论,教师们内心是极大的满足,更加坚定信念,为学生们开发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这是一个有情怀、有爱心的团队,除了教书育人,还免费送书、送教到凉山、邛崃、彭州等地,为边远贫困的石渠爱心捐款。

关键词六:“life”【生活】

这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团队,除了一起共享工作的快乐,还分享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唐诗宋词,体会经典的韵味,领略诗词的魅力;一起写诗,用诗意的语言、音乐的韵律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一起绘画,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大自然的神奇;一起健身,用健康的体魄愉快工作;一起切磋厨艺、品尝美食,晋瑛做的饺子被大家赞不绝口……

关键词七:“you”【你们】

“小马数学”团队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你们:每一位专家、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读者……

回首“小马数学”团队成长的密码:soul、partner、project、share、feeling、life、you,首字母简写为:SPPS+fly,fly意为“飞翔”,它揭示了“小马数学”团队成长的路径。希望“小马数学”团队沿着这样的道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策划编辑:黎佳星)

猜你喜欢
小马伙伴
快乐的小马
伙伴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骄傲的小马
小马快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