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基于说写整合的习作教学策略探析

2018-09-25 07:31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沙城一小林蓓蕾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段景物口语

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沙城一小 林蓓蕾

如何从低段的写话过渡到中段的习作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难点。三上开始,笔者发现班级中出现了以下习作情况: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习作中无话可说;部分学生在讲述自己日常见闻的时候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下后的语句也不通顺;部分学生习作中出现较多病句,其语言理解能力较弱;还有部分学生惧怕习作,习作积极性不高。由此,笔者针对这些现象做了一次调查,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脱离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更是向中段学生提出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要求,可见,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密切相关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可忽视。基于以上现实背景,笔者从以下四大策略入手整合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提高中段学生的习作能力。

策略一:借教材内容,促说写结合

“小学时期,儿童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过渡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即在小学中年级”。(鲁忠义.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9.)中段学生处于从规范写话到规范习作的过渡阶段,面对从段到文的跨越,他们需要一个作文范例带领他们入门。因此,在他们习得一种新的习作方法时,教师在前期须要不断为其提供借鉴,为其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供桥梁,并在后期不断对其进行强化,而教材就是一种很好的媒介。

(一)挖掘课文,以文促说

笔者对人教版中段四册教材内容进行研读,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抓住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以四下为例):

(表1:四下课文中的习作内容一览表)

课文是很好的习作范例,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挖掘课文资源,在口述内容大概后,再互助细化,最后动笔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说写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

例:在教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学生根据引导性材料“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说一活动”展开小组交流,归结本课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融合点(小组内依次交流,未发言的学生认真倾听,可补充、提问等,讲述的同学要耐心解答),学生可提取自己过去有意义的经历,如参观永昌堡活动,可依据课文用上“出……到……”“过了……就来到……”“走进去……这是……”等关联词(此是融合点)进行口述,接着小组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他生补充后,学生们再进行书面表达。

因为有很好的课文范例,因此学生在写参观永昌堡等活动时便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等现象。

(二)依托园地,以说促写

学生们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能给其他学生一个最为直观的启发,据此,结合园地中的提示,学生们能较为容易归结出此次的习作标准。

例:三下园地一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介绍家乡景物”,要求学生选择一处家乡优美的景物介绍。其操作流程如下:先小组介绍(讲清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等),接着小组推选代表班级交流,最后班级评选出此次交流中进步大的学生。接着通过口语交际的“说”,学生交流出“写”的标准:能通过仔细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能写出喜爱家乡的情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说清楚,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等。学生制定好标准后,便可据此展开练笔。

依托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促进习作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定制的标准下笔,其习作更能事半功倍。但是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阶段,其习作标准是不一样的,以同是写景的习作为例:

年级 单元 习作话题 口述作文序列化要求3 选一幅秋天的图画看图写话的要求,难度低;可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借助单元教材)三上6 写一个地方选材自由度大(去过或想去的地方都可);可写出怎么吸引人(借助单元教材、同一地方的可相互交流)三下 1 介绍家乡的景物选材提升难度(家乡),但是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写;习作要求难度提升:按一定的顺序,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借助单元教材)

(表2:中段写景类习作中“由浅到深、从易到难”的序列化要求)

可见,同样的体裁,随着年级的递增对学生的要求是逐步加强的,这也正符合了中段学生“由浅到深、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只有教师明白中段所有习作的基本要求和难度区分,才能更有底气地指导好本次习作教学。

例:四下园地一《我们的校园》,通过与三上类似的口语交际活动(小组交流、派代表班级交流等)后开展习作。虽同是写景类文章,但要求却有所提升,如除却能把通过仔细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下等基本要求外,还额外强调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内容写具体等要求。这时除了语句通顺外,又增加了生动的要求。

习作教学“要把握习作教学的‘原则性’的‘方法’。这种‘原则性’的‘方法’就是习作教学要核心化、要序列化”。(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3:50.)这样序列化的要求通过口述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训练。由此在习作中,学生的病句等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策略二:借生活实际,助说写相长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142.)中段学生因为身心发展特点,对于生活资源不能很好捕捉。大多数学生对生活缺乏必要的观察意识,不善于抓住生活中细小的习作题材。同时在讲述日常见闻时不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而且语句也不通顺。因此,针对这一类现象,可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等方式开展口述练习,引导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表3:生活资源中的习作内容一览表)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觉得自己没有可写的内容,其实通过留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人、事,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等方式,学生的习作便有源源不断的素材。

例:班级中的小项连一段话也讲不全,更写不全。习作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每次习作时他一定会紧皱眉头,而面对每天的日记要求(即使没有字数要求),他更是无从下笔。见到小项这样,笔者要求他每天跟家里人聊聊自己今天吃了的菜色并在日记中记录。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小项有一天拿着他的日记本偷偷给我看,原来,他的日记本上不再是无话可写,里面的语句从之前的病句频出到现在语句较通顺。

可见,小项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小项每天口述和书写的材料都是来自他当天的直接经验。在口述后,小项立即将这一短时记忆保存为文字,日积月累,生活素材积累多了,他便不会无事可写。

在班级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更倾向于具备地域特点、学校特点、班级特点的生活材料。1.说写地域特点。温州有很多名胜,因此在学生习作中涌现了很多关于此方面的作品,如《永昌堡》《天柱寺》《雁荡山的美》等。2.说写学校特点。如前段时间学校建起了攀岩墙,因此很多学生便描写了攀岩墙。因为攀岩墙就在学生身边,同时是新鲜事物,因此学生习作积极性很高。再如班级中有些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报知天下》,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开展了说、写新闻报道的活动。3.说写班级特点。如科学课上观察了油菜花、蜗牛等物,那段时间学生便写了很多关于此的观察日记。

可见,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资源,并且紧抓生活资源,学生习作时就不会缺乏材料。

策略三:借班级班刊,享快乐习作

“儿童的作文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能否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袁浩、戴汝潜.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45.)因此,针对班级中学生习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惧怕习作的现象,除了以上两大策略从旁协助之外,借助班刊《小水滴作文报》为学生提供家门口的习作发表平台,引发习作兴趣,从而使他们能自己积极主动起来。

(一)依据学情,设置板块

作文报是学生作品发表平台。其板块设置是根据学生学情而不断增设的。三上作文报刚开始编辑时只有“我是小作家”“小作家名言锦段”两大板块。后因学生对小说感兴趣,习作中出现了许多小说,因此作文报增设了“实习小作家”板块。后,学生学习了古诗后,将其改写成了白话文,由此“古诗今说”诞生了。由原先的两大板块,到如今的如下板块,可以说,《作文报》是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表4:《作文报》板块设置情况)

(二)成立团队,保证时效

在班级《作文报》的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因为班级家长资源等的不同,个别学生的习作不能及时打印投稿,因此不能把作文及时发表。长此以往个别学生的投稿积极性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成立班级编辑团队,负责学生习作的编辑投稿事宜。在课间,由编辑部组长组织在班级电脑中编辑习作,保证班级投稿的时效。

(三)迁移方法,说写益彰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中段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通过为《作文报》上的范文做批注,学生先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后,学习范文中的优点,指正其缺点,再把学习到的习作方法迁移到平时习作中,进行举一反三。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习作中的病句能相应减少,学生的语言组织、理解能力亦会得到提升。

同时为了巩固学生的投稿积极性,每个上《作文报》的学生都给予班级积分,并和期末所有评选挂钩。从2015年2月开始到四年级结束,班级共办了45期《作文报》。学生累计发表文章400多篇。在学生对《作文报》的喜爱程度调查中,笔者发现100%的同学认为《作文报》对其习作有帮助。可见这一策略是有一定成效的。

策略四:借微信公众,扩发表乐趣

近年来因为微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笔者发现班级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微信的关注越发密切。此时正好机缘巧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报知天下》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笔者并利用这一契机,把作文报上的作品再提取向此公众号投稿,从而扩大学生的发表乐趣。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语音录制,以说助写

《作文报》能保存学生习作,给学生提供班级发表平台。那么学生的音频、图片等非文本资料如何能更好地保存呢?这就要借助《报知天下》微信公众号。如图:

音频发表,不仅能第一时间收集学生口述作品,而且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自我感知,修正创作误区。因为音频录制的特殊性,不同于课堂上学生口述只能听一遍,公众号上的音频学生可反复收听,从而能多次感受他人创作的优缺点,强化自我认知。

借助微信公众号这一网络平台,保存学生的图、文等,以此引导学生说的欲望,以写促说。

(二)图文并茂,以写优说

学生发表在《作文报》上的作品,经课堂修护后,可向笔者申请发表在《报知天下》微信公众号上,从而以写优说。如图:

四下结束时,笔者再次对班级习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部分数据如下:

(表5:四(3)班38人习作情况统计表)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兴趣、信心等)有了很大进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知道中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整合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习作教学策略,能在确保学生有限的识字量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中段景物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酒中的口语诗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口语对对碰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