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浅析

2018-09-25 09:42王帅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途径

王帅帅

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第二课堂作为重要的教育发展渠道之一,其已经通过进一步的扩建来实现对创业教育活动的推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体系的影响,第二课堂在发展上相对不够独立,在体系设置上也有待完善,只有将高校第二课堂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来进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20-02

一、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互动原则

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将不同学科以及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并借助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来实现对课堂内容价值的延伸。区别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途径均较为独特,但是其与第一课堂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课堂价值的体现方式上却天差地别。第一课堂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而第二课堂则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互动结合,能够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与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发展的各个层面。就当前实际发展情况而言,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过程中,高校在专业教育理念的设计上要与学校初期制定的目标相一致,保证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表示认可。加强课程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互动。具体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明确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发展与延续,因此,第二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层次,在充分依赖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有目的进行相关创业活动的操作。其次,在第二课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明白课堂所具有的基本性质,按照课堂既定的规律进行组织运行,杜绝随意性,让学生对课堂保持应有的敬畏,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并汇报教学效果。最后,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体系监督上,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教学考察机构来实现对教学课程实际运营效果的考核,确保其与第一课堂不产生脱离。

(二)协同配合原则

高校各部门在进行资源运作和创业实践活动中进行关联性互动。在进行校园主导活动过程中,教务部门要充分将课堂所具有的地区优势特色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科学化管理。在创业创新课程设置过程中,各学院系部要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发动专业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之中,并在学生中进行大力推广,实现对创业发展的综合运作指导。在进行课堂立体化布局的过程中,纵向开发课堂的深度,提高课堂的联合发展机制,以学校领导层垂直化管理的模式来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发展。在后勤部门的运作中,主要是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后勤保障和相关教学材料的保障。学校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对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财务预测,提供服务,拓宽学生的认识面。院系领导在进行创业创新课程宣传的过程中,应该将课程教育与学分制进行联合,在自愿性的前提下借助学分来实现对学生的鼓励。学工部可以组织牵头形成合作委员会,积极配合第二课堂建设工作,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优化策略,积极开展课堂评价活动,进行交流评比。

(三)主体性原则

无论是在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教师都应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影响。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个性化差异,在开展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主体特征来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成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个性、潜能和创造力的激发上,学生在当前的平台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课程方向进行选择,结合自身的发展特性进行实践活动,有效激发自己的参与兴趣。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对自身对学生所产生的引导作用与发展作用,在向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与引导讲解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自主精神以及实践价值进行有效的完善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对创业的兴趣变成自身发展的动力,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证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关注,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优化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

在进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团体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是发展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在第二课堂的发展过程中,不同于第一课堂的理论基础教学,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对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优化。评价体系的建设,应该以实现实践活动目标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为考核的具体指标,在实践教育活动之中,以学生具体项目获奖数以及接受创业培训的人数来实现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保科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价值体系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进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一切活动应该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统领,围绕这一目标来实现整体的立体化布局。教师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应该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加强思想认识层次的高度,有效解决课堂系统教学性差、教学内容紧凑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高校应该组成實际调研监督小组,通过实际监督活动来避免形式化倾向问题,以对教师的实际考核来促进课堂教育建设体系的发展。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彻底远离功利化,处理好学生与课堂的关系,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打击,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完善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基本形式,突出教育发展核心主题,让学生在掌握丰厚的基础知识前提下开展创业活动。

(三)培养校园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基本创业素养

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构建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对学校的网络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学生掌握各个行业的基本发展动态。高校在建设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要始终秉承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有效地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运用当代信息发展技术,实现对信息技术体系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理论知识体系空缺的补充,在进行具体创业活动过程中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实时动态,对社会百态有一个大致了解。

学生作为当前网络建设发展的主体,其不仅仅体现在对网络活动参与的热情度上,还体现在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上。互联网的出现无疑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让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与发展性。高校学工部应该定期开展一些创业创新讲座,通过邀请实际创业的学长学姐进行心得分享,保障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在教师的合理引导、控制下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项目,让创业创新思维真正影响整个高校的课程建设。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对策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在推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必要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立体化的深度发展,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综合实现对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价值的实现。总而言之,高校教育课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理念应该成为指导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理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创业创新活动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人才的目的。建设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全方位保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经验,在发展中培养创业兴趣和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15,(03):119-120.

[2]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9):119-12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途径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