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环境下商贸流通业与内需消费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9-26 11:12韩春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经济新常态现状

韩春梅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内需消费不足对经济的限制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时代背景以及中国阶段性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仍旧存在着不少的周期性问题。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新经济常态环境进行分析,对流通体系和扩大内需消费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和实证检验,以此来体现出二者的相关制约和促进关系,并提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和内需消费的发展策略,为我国经济新动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商贸流通业 内需消费 现状 对策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疲软,缺乏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内需消费作为国民GDP的构成部分,拉动效应显著,提升内需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内需消费中,商贸流通业扮演着纽带角色,因此要想实现商贸流通业和内需消费的发展,就要协调二者的关系,结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商贸流通业,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进现代经济优化升级发展。

新常态环境下内需消费的发展分析

(一)新常态环境

经济新常态是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的总结,随着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受到资本主体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要求高度关注经济发展的风险点,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这一重大战略是基于现代经济的发展态势提出的,是对我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也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内需消费现状

消费水平有较大的发展。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程度如表1所示。我国内需消费由1996年的2.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3万亿元,20年的时间增长率为1275%,呈现出高于13倍的增长速度,而2012年到2016年的消费总额增长率逐渐由14.3%降低至10.4%,增长率趋于平稳,这说明我国内需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消费水平差异大。2016年我国消费对国民GDP的贡献率達到64.6%,相比较2015年的58.6%,同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相比较2015年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来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消费动力仍显不足。

新常态环境下,我国人均消费收入增多,但存在着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大的问题。由图1可知,我国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13190元增长到2015年的19773元,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

图2可看出我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2010年的43.7%下降至2015年的37.1%,下降幅度为6.6%,城市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2010年的37.9%下降至34.8%,下降幅度为3.1%,农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幅度大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有较好的改善,消费支出水平明显的提高。综合看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区域消费水平差异大,这些问题会制约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

新常态环境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成就

新常态环境下,注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就业,稳定市场。

促进企业生产。现代企业的生产可以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流通产品,同时商品的流通、营销、运输等与商贸流通业分不开,因此在企业生产上,商贸流通业为其提供支撑,两者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

促进就业。现代社会中,就业是永远的热点问题,是民生之根本,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为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表2对我国2012-2016年商贸流通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就业以及物流等人员的就业进行统计,研究发现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显著增长,表3显示道路运输和物流快速运输、仓储管理人员的数量增速较大,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发展,网络购物增多,物流业的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大。

促进消费。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目前我国的消费严重不足,内需小,居民生活消费增长缓慢。商家或电商通过不同的营销活动来刺激居民消费,如“天猫618”购物节,京东“618”折扣日,淘宝“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子商务活动,有效刺激了消费,促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

新经济常态环境下,从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看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我国零售总额翻一番,年增长率基本在10%左右,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罕见,这也反映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型产业,贡献率达到40%以上,尽管在近几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下降中保持平稳,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据表4可知,2016年我国批发零售业产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消费占比9%左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8.5%左右,仓储物流业贡献率达到4.8%左右,而租赁等服务业在3.6%以上,住宿餐饮业贡献率约为2.87%,贡献率处在不断下降的趋势,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内部产业与批发零售业的GDP贡献率存在显著的差距,这说明了批发零售业的产业地位较高,产业结构较稳定,而流通业的其他内部行业尽管在快速发展中,但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产业结构。综合看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结构形式,产业结构不合理。

流通成本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受到生产成本的限制,导致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限。商贸流通发展中,流通成本高则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高,这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制约我国内需消费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体制性的成本因素也增加了商贸流通行业的经济负担,导致我国产品的价格提升,削弱了居民的消费力。还有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地方主义的影响,从而增加发展成本,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流通中成为“高消费品”。

新常态环境下商贸流通业与内需消费发展的对策

新常态环境下,要想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有效实现扩大内需、提高消費水平的目的,就要充分理解商贸流通业与内需消费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全面提高商贸流通的质量,要在经济升级优化过程中,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内需消费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推进经济新常态战略的建设进程。

(一)以扩大内需消费为目的,发展商贸流通业

新常态环境下,要想发展经济,就要扩大内需消费,注重发展商贸流通业。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围绕扩大内需消费,提高消费水平的经济目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发展商贸流通业。政府可以健全农村的流通体系,将商贸流通网络的建设与农村农业流通体系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城市商贸流通的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如可以实施“以旧换新”活动,将家庭中的耐用品进行更新换代,实现消费升级。

政府加强市场调控,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消费;也要提高应急能力,政府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0”关税政策或流通补贴政策,促使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如网络电商每年举办的“双十一、双十二”优惠活动、节假日优惠、京东618折扣日等,另外也可以定期举办博物馆展览或举办会展活动等,通过创造消费热点,刺激消费,促使现代商贸流通业高效发展。

(二)“以城带乡”,提高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辅农、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促进现代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城乡的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要注重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引导城镇的商贸流通渗透到农村中,通过与农村企业、农村大户等的对接合作,开辟农村市场,也可以在农村建立流通服务点,促使城镇的产品流向农村,从而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另外,可以实施产销一体化,如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减少商品流通的成本,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从而刺激消费,可以营造新的消费热点,让农村获得新的消费需求,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三)加大消费品物流体系的投入,扩大消费基础

进一步加大我国商贸流通基础设置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交通道路、完善流通网络(建设流通与商业的专用网络设施,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流通服务点或商贸流通的便民中心等,以此来提高消费品的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成本,扩大市场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另外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物流的良好结合,形成良性的物流网,推进商贸流通的建设进程。如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在农村构建物流基地,通过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现代农村物流网的覆盖面积,以此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实现消费优化升级。

(四)完善商贸流通相关法律的建设,加强政策保护

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上,要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有效扩大内需,就要从法律层次上保障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第一,政府要完善商贸流通业相关法律法规,主要目的是消除歧视政策,避免商贸流通企业受到地方保护影响,难以进驻该区域。新常态环境下,商贸流通业以消费者的意愿为核心,要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营造新的消费热点,就要促使现代流通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区域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达,消费水平较高,而中西部经济落后区商贸流通业落后,消费水平低,因此在法律政策的建设上,要有目的的进行倾斜,对中西部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扶持优惠政策,消除区域歧视。

现代商贸流通发展中,消费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质量越好,则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越高,我国要立足于当前经济消费的多层次结构,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商贸流通业可以健康发展。

结论

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内需消费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商贸流通业要立足于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的发展目的,重视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和法律保障力度,为消费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使现代商贸流通业高效、快速发展,推进现代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参考文献:

1.唐丽君.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相关性实证检验—基于流通和消费现状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7)

2.范荣华.我国农村消费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3.郭伟奇.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联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4.钱程辉.扩大内需与流通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统计数据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

5.唐丽君.商贸流通和增进消费相关性实证检验—基于流通和消费现状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7)

6.李慧.新常态下扩大中国农村内需的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24)

7.宋雪莲.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发展的政策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8.张立平.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9.刘淑静,牛春刚.基于扩大内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10.平海,朱婧.广州流通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C].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2012

11.吴勤学,王晓芳.重塑流通与消费之战略关系,促进国内需求再上台阶[C].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2009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经济新常态现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