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

2018-09-26 11:42闫鑫
神州民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群众文化互联网

[摘 要]本文在阐述群众文化的相关概述基础上,说明发展与建设群众文化的意义,并基于网络环境的背景下,探讨建设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的新路径或具体举措。

[关键词]群众文化;与时俱进;互联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习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发展群众文化是我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但处于信息发达的新时代,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平等化、便利化等特点。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在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应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技术与建设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并深度融合,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群众文化的相关概述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

群众文化是指以广大群众为主体,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为客体,旨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与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主要包括舞蹈、歌曲与戏剧等表演活动;摄影、绘画和书法等展览活动;文学、戏曲与美术等创作活动;下棋、阅读等益智活动。

(二)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1)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不受性别、年龄、地区、民族等条件的界限。(2)活动内容的通俗性,包括大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文艺演出、戏曲戏剧、书法绘画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展览等。(3)时间选择的休闲性,主要指人民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自由选择时间段,不受时间的约束或限制。(4)活动辐射效应性强,各种各类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带动近亲好友的参与,还能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促进群众之间的密切交流。(5)形式的多样性,群众文化既有传统优秀文化的成分,又具有现代文化的因子所在,例如手鼓舞等。

三、群众文化的作用

(一)建设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能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还能有效地宣传整个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使群众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对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有效地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群众文化本身具有宣传教育、传承文化、陶冶情操与愉悦身心等一系列功能,而开展活动是建设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积极科学地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广大群众才能在参与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使广大群众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升华自身的审美趣味、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群众的精神道德水平等,进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享受精神食粮带来的真正愉悦感和幸福感。

四、网络环境下建设群众文化的新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智能手机与电脑几乎成了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广大群众可随时查阅或获取自身想要了解的相关信息,那么,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如何乘借互联网的优势去更好的建设群众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呢?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策划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强大的咨询共享功能。在传统媒体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想策划或组织好一场群众文化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去征集群众对活动主题、表演时间、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的意见。如今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普及,微信、微博、QQ等已成为人们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处于网络时代的政府工作者可完全借助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将广大民众和群众文化爱好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关负责人只需通过相关的QQ群、微信群或以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等途径将活动方案传达给群众,并邀请广大民众提出建议,形成最贴近群众的“群众文化活动设计方案”,使活动真正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并创新活动方式

处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借助网络平台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方便、新颖。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吸收其他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先进经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例如将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皮影等特色文化与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舞蹈、音乐等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投影仪、数字电视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讲座、文艺创作、时政宣传等,从而使群众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在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上,互联网技术的强大资源储存功能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还能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公平与公正。例如,开展社区象棋大赛,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棋盘,还需准备大量的裁判人员等。如今群众文化工作者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性,在象棋比赛的相关网站为参赛人注册好账号,在应用平台上决出正式赛的参加资格。借助互联网,不仅能快速进行预选赛,缩短活动周期,还可以通过网络打分的模式,避免裁判失误引起打分争议等问题;而群众性的大型歌唱比赛,可以借助歌唱软件或平台,参赛者的歌声通过软件声线脉冲比对,打出来的分数客观、公正,既节省经济成本,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议。

(三)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大并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与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查阅或读取到自身需要了解的信息和知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去宣传群众文化信息和活动内容,打破传统的“奔走相告”、“广播通知”或“字面通知”宣传方式,利用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与便捷性等特点,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群众文化工作者可通过拍摄视频、图片的方式上传到视频网站,还可采取当前流行的直播软件进行线上直播,也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应用软件录制短视频的方式来宣传群众文化,确保能全面报道每一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宣传群众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和效果,还能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充分展示出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搭建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与经验的共享

首先,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起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能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还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主要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的演出直播、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反馈、信息传递与意见征集等服务项目。此外,在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转换、资源储存等功能大规模搜集、分类、整理、储存和再利用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吸收其他地方建设群众文化的先进经验,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交流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一个系統的先进案例库或文化资源信息数据中心。最后,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方的有益做法,并紧密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群众文化的开展模式,进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

(五)网络环境下领导人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引导,注重新旧文化的有机融合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各样的文化类型充斥在广大群众的身边,其中包括低俗文化、赌博文化等,因此群众文化领导人或工作者应在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下,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引导,注重对新旧文化的有机融合,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外来文化秉承着开放、兼容并谨慎的态度。此外,还应注重对不同地区文化的整合方式,只有科学地、全面地整合不同文化类型,才能有效地兼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利成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内容与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推动人类不断前进、源源不断的动力。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充分抓住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机遇,在建设群众文化过程中紧密结合新媒体,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创造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程芳.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发展刍议[J].大众文艺,2017(24):P13;

[2]胡晓燕.互联网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7(20):P20;

[3]徐萌.浅谈“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J].戏剧之家,2017(13):P267;

[4]孔凌媛.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J].北方文学(下旬),2016(09):P147-P148;

[5]于辉.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5(11):P19-P20;

[6]高燕,高昶.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J].学理论,2015(13):P203-P204。

作者简介:闫鑫(1981—),男,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编导专业。从事群众文化工作10年,参与组织策划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演出活动500多场,参与各类群众文艺辅导工作。现任中山市文化馆活动策划部编导。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群众文化互联网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