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 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

2018-09-26 11:42余钿钿
神州民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日渐显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有效的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极大的增强了社会各类文化资源的共享度。在网络时代下,大部分社会群体纷纷“触网”,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是以“网下”服务为主,服务结果不太理想。如何将“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有效地融合,是当今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互联网+”及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发展现状

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智能化设备的无处不在,不仅提高了生活便利度、增强了办公效率,更是对各类机构的原有组织和运营模式做出了发展性的改变。而其中的文化资源采集与资源共享技术、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等,将会对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产生重要意义。比如,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积极走进社区和基层,其工作方法和思路极具创新性,仅在2015年就开展了28项100多场游艺、灯会、书市等创新活动,将此活动的录像、照片等资料放入官网的资料库中,既方便了群众观看,又活跃了基层文艺舞台。

(二)文化资源采集与资源共享技术

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基础包括:文字数字化、图书数字化、语音数字化、动画数字化、动作数字化、音乐数字化等内容。这些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的完善,数字化采集技术分为动态平面、动态二维、动态三维、静态三维、以及活态化的采集技术。总的来说,我们现有的如动态舞蹈、平面字画、立体建筑、活态化的文化资源既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非常完整的存储为数字化的资源。

(三)云计算

云计算在今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现如今的云计算产品已非常完善,价格在大幅度下降,市场格局也非常稳定。这就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构建云计算技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云计算服务分为SAAS(软件即服务)、IAAS(硬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三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设定一个服务号,比如微信服务号,即点即用,可以在无需另外下载安装专门APP的情况下,便捷的为公众提供服务。

(四)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是大数据量、种类繁多、高速度的信息资产,他们需要创新型的、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进而提升决策力和洞察力”。4V(variety、velocity、volume、value)特性在大数据技术中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海量的公共文化大数据极有可能会因此产生,而且这些海量数据都将能够进行计算分析,这将使公共文化提供的服务更具效率、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

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一)文化资源采集及共享工程

文化资源数字化主要集中于文化馆、博物馆等项目上。中国的“数字故宫”是目前较有特色的项目。其是通过现代科技,基于故宫系列APP应用和现代科技,使得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和数字展示互为里表、彼此促进,为参观者提供了一场娱乐与鉴赏、审美与求知的多元文化体验。比如《皇帝的一天》、《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除了较为知名的google艺术计划外,国外还有世界数字图书馆、美国记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等比较典型。其中,google则是将各个名画以70亿像素分辨率传输到网络上,使用户非常清晰的看到名画的质感,为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具有促进意义。

(二)服务与设施的数字化

1.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

数字化发展使人们更加便捷、高效的享受到了公共文化設施带来的便利,比如北京数字自助图书馆、丹麦的“古迹数字墙”,都为公众对当地以及其他地区的古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2.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

如今各网站、APP等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以上海为例,至2016年底,上海市民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各终端对80%的公共文化资源做到足不出户的对服务或文化产品进行自选和消费。

3.公共文化数字化体系

(1)中央政府层面

中央政府层面的惠民工程。这一建设体系是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载体,为公众提供基础的服务。

(2)地方政府层面

地方政府层面的各类公众文化云平台。

(3)基层公共文化数字化体系

基层的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此建设体系的主体不限于事业单位或政府,还有一部分是由个人或企业创建。

4.公共文化服务的困境

(1)现代化宣传的程度低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APP迅速崛起。APP的普及使得广大用户对外界的信息有了快速的了解。比如电商的崛起普及,通过相应的智能终端APP就可以完成线上下单线下使用。但当前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还停留在发放传单、张贴公告等线下手段。公众只能在看过传单和公告后,才能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这就使服务的整体效能没有被发挥出来。

(2)互联网服务的程度低

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帮助他们得到了非常好的成绩。如网约车,用户通过手机APP进行约车和付款,非常便捷,几年来,网约车用户已超千万。并且各类行业都在对“线上”经营重点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线上”经营更是发展迅速。但是整体的互联网化程度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还比较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公众得不到公共文化最快捷的服务。

(3)服务内容网络化程度低

服务内容的设备和场地比较有限,尤其对空余时间较少的公众来说比较不便利。所以,把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搬移到网络中,大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整体的服务进程。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体系

建立数字技术支撑的服务平台时数字化体系的核心,将政府、学校、商业机构等吸引到多元主体中。通过对整合的资源采集上传、储存到运存储中心,从而形成互通互联、共享共建的海量数据库。

(一)数字技术支撑平台

此数字技术支撑平台,是以私有云服务、公共云服务、混合云服务为基础的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其包含数字展示平台和数字技术支撑平台。

(二)共享共建保障机制

此保障机制,主要是为实现商业机构、公众、媒体、学校、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责、利、权的统一而设立的。可以积极推动社会化的进程。

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和共享模式

以“互联网+”为背景,公共文化服务及共享模式较传统的共享服务模式相比,会出现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或主动推动的服务模式,并涉及到一些问题:一是公民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文化权利的相关法律保障。二是要将粗放式、统一式的公共管理模式转变为分类化、精细化。并要尝试更加精确化、明细化的管理模式。三是建立社会监督、市场参与的公信力体系,使多元主体的社会权利得到公正的保障。四是创新投入分配机制,保障绩效评估体系。五是设立资源采集的过滤技术标准。

五、“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平台建设

当今“互联网+”观念的普及,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一定要积极努力的赶上“互联网+”这班时代快车。首先,各政府机构要针对各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搭建互联网平台,然后公众便可以通过移动APP或桌面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观看,而提供服务的机构可以通过客户端推送时事新闻或文化活动等,就像淘宝APP,公众只需在智能终端APP中点击下单,演出团体或文化单位就会将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送到家门;若想去附近的实体书店、文化场馆等观看展览、文体演出等,只需通过公众号即可了解相应服务的具体详情。借此,整体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创新管理模式

有效的宣传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关键方式。要想做到宣传方式的创新,应该对公众群体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于老年人群体,他们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但没有较多的接触互联网,那么,可以对他们使用传单、公告等方法。对于中、青、少三类群体,可以采用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移动APP等宣传方式。然而,为了使公共文化服务顺利的开展和运行,需要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在借力“互联网+”模式的基礎上,选择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为以后的服务工作奠定基础,从而确保公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引用“互联网+”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性,有着必然的存在性,公共文化服务应紧跟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的力量引用进来,将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放到网络上。比如,可以推出“互联网+文化馆”、“互联网+图书馆”、“互联网+少年宫”、“互联网+博物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比如,开设文化馆的网上演播厅,组织群众定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文化服务活动或观看文化教育视频,“网上学琴”、“网上培训”、线上购票等项目可以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依托“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切实满足公众对数字文化服务的多种需求,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对群众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融入,也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性能、广覆盖的目标,使文化服务做到了文化惠民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波,丁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分析[J].江汉论坛,2017(10):P28-33;

[2]陈娴颖.“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J].人文天下,2016(21):P7-11。

作者简介:余钿钿(1984--),女,本科,馆员,现任职广州市从化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