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 数字文化馆建设创新策略

2018-09-26 11:42苏炳南
神州民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产品以及服务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馆是人们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为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结合“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数字文化馆是建设创新文化馆的重要举措,从创新的理念和思维角度出发,为文化馆建设智能化平台为目标,让数字文化馆服务满足人们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文化馆;创新

一、“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的变革

(一)“互联网+”相关概念

“互联网+”顾名思义是指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互联网技术推进人类的发展进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中“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意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有机融合,形成一种现代科技的新型业态,实现高倍的效益。

据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上亿的互联网用户推动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换代、遍布全国各地,例如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趋势,昭示着“互联网+”的良好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尊重人性、创新驱动、开放生态、重塑结构等特点。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产业中,在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互联网实现为基础设施以及实现工具的新形态、新业态,以此为我们大众的生活、工作等做出巨大影响和改变,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互联网在科技实践中取得良好战绩。我国在公共文化上尤其注重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针对文化馆的建设,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促使文化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文化馆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促进公共服务,提供高效率、高服务质量、便捷的优势,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下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重大的改革。为此,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必须只争朝夕,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要结合实际问题,抓住数字文化馆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的机遇

我国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其中,标准化是推动提高服务质量,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终极目标。目前,制约我国文化馆服务均等化的不良因素有文化馆的硬件条件,以及文化馆专业人员素质。目前,在“互联网+文化馆”下建设网络文化馆空间,为人们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多选择性,降低了人们对实体文化馆的依赖性和唯一性,为每一个享受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人们都提供平等的机会,促进发挥文化馆的最大作用。

数字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营效率高。互联网能够突破实体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利用网络文化馆实现跨时间、跨空间公共服务,不仅节约了人工和财力,进而为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营提供高效率。

打破地域经济发展限制,提供地区平等化的数字文化馆公共服务。据调查,实体文化馆建设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人们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产生阻碍,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文化馆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全国各地区实行统一管理,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人们能够享受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解决了地区差异、以及人口分散的难题。根据实体文化馆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完善的数字文化馆空间,为各个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完善、更及时的公共文化服务。

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对象面对各类人群。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提供了人们享受各种文化服务的便捷途径。数字文化馆建设覆盖范围广,为不同的群体而服务,为此,在建设目标上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量身设计服务,与实体文化馆相互照应、相互互补,促使数字文化馆为各类人群带来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将实现全国文化馆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互联网技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能够链接全国文化馆数据集中到一个资源库,进而对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分析,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提高各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二)“互联网+”背景下文化馆将面临的挑战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可以说是开辟一个新领域。数字文化馆建设,没有经验可寻,文化馆的网络建设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网络开发技术,也需要结合实体文化馆的建设模式,针对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在网络平台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便于人们操作,为此建设数字文化馆的工程需要从零开始探索,不断尝试,对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可谓是一个新的挑战。

文化馆的建设理念是“尊重人性、开放生态”,也是互联网所追求实现的在互联网上人人平等,其中自媒体与官办媒体处于竞争状态,如何胜出,建设符合人们需求,并且受人们欢迎的平台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也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关键。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理念及工作方式与实体文化馆不同,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在建设理念以及工作方式上,不仅要满足网络规则为基本依据,也要在实体文化馆上做出创新,重新构建适合人们、高服务质量的平台。

新型的技术人才是建设数字文化馆的基础,在数字文化馆建设上与传统文化馆建设将有很大不同,在全新的空间领域变化上,急需对群众文化所熟悉的人才,也需要了解网络流行趋势,具备网络开发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创新策略

文化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迎接挑战,努力实现互联网技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

(一)创新建设理念,科学建馆

“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走改革创新的路,不断突破自己。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上也要创新建设理念,让数字文化馆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是建设的核心,树立了“互联网+”的建设思维,将互联网居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与互联网融合一体,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字文化馆形态,建立数字文化馆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连接一切等特征,为全民文化艺术服务均等化提供途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业态。

(二)健全并统一网络均等化服务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依旧存在差异,对于实体文化馆的建设,城市与农村不能实现统一,在发达城市中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发展占有一定优势,而相对于落后的地区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到位,存在诸多弊端。为此,建全统一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时不可待,在数字文化馆建设上坚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目标。针对所有群体,关注服务质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覆盖,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將文化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相结合,积极倡导大众一同参与。

(三)以共创实现数字文化馆建设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理念以及模式颠覆传统文化馆模式。首先,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政策,统筹兼顾,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给予指引。其次需要结合全国各地文化馆的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以在符合国家战略上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文化馆,二者相结合,努力为建设数字文化馆探明方向,推动发展。

(四)数字文化馆建设坚持虚实结合

数字文化馆建设不仅要建设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馆,还要结合互联网思维,升级改造传统的实体文化馆建设,促使虚拟的数字文化馆与实体文化馆虚实结合,同步发展,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互联网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互联网促使传统文化产品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用技术推进人们追求文化生活的步伐,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知识素养,实现均等化、个性化服务等多方面的突破。数字文化馆要转变传统观念,注入新鲜的东西,顺应时代潮流,在不断实践中完善自我,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祝云峰.文化馆创新管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7(24):P10-11;

[2]张世峰.文化馆机制创新与细节管理研究[J].参花,2017(24):P157;

[3]戴可意.浅议如何利用"互联网+"打造数字化文化馆[J].商情,2017(35):P271。

作者简介:苏炳南(1980--),男,本科,馆员,现任职江门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数字文化馆互联网+互联网
让文化馆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
“文化云”与数字文化馆建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