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音乐里的爱

2018-09-27 11:09程应峰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18年9期
关键词:阿西勃拉姆斯克拉拉

程应峰:发表过千余篇散文、小说,也曾发表过国画、木刻作品。爱独坐,也爱远行;爱笔墨,也爱音韵;爱人,也爱己,是一个宁静的人,也是一个随心而动的有心人。人生格言是:在别无选择时学会奋斗,拥有时学会珍惜,平静的日子学会爱,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

汉诺威的一个酒吧,勃拉姆斯置身喧哗的人群里,用音乐体悟着人生百态,在或欢乐、或悲伤、或喜泣、或痛哭的氛围中,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地融入到了他的音乐之中。他新结识的朋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约阿西姆静静地坐在酒吧一角,默默地听着这个酒吧乐师绝妙的演奏,在心底发出了由衷感慨:“又将升起一个新星。”从无限灵动的钢琴声中,他仿佛看见儿时镇上节日的舞蹈,又仿佛听见街坊小镇熟悉的乡音。

时过不久,也就是1853年9月30日,在约阿西姆的引荐下,20岁的勃拉姆斯拜见了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应舒曼的热情邀请,勃拉姆斯在客厅中摆放着的钢琴边坐了下来,自由的十指在键盘上跳动,空气中洋溢着生活的激情。这让舒曼想起了自己的从前,想起了自己新婚时为克拉拉创作的曲子——那经过11个月之久的诉讼成功获得的爱情,曾奏响了自己整个的生命。舒曼越来越激动,大声叫道:“克拉拉,快到客厅来。”克拉拉·舒曼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停了下来,舒曼兴奋地说:“克拉拉,你听见没有?听见这位年轻人的音乐了吗?”“我听见了,美妙的声音将我深深吸引了。”克拉拉声音柔和优美。勃拉姆斯抬起头来,看见克拉拉正微笑地注视着自己,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克拉拉的额头上,蔚蓝的眼睛温和明亮,一丝爱恋从勃拉姆斯心底升起,那是来自田野的清风,浓郁醉人;那是海上升起的明月,宁静致远;是优雅的诗歌,是梦幻曲,美奂美轮。

这一年,克拉拉34岁。自这次见到克拉拉后,勃拉姆斯一直为她魂牵梦萦。翌年,舒曼由于受到精神疾病的折磨,投莱茵河自尽被救,之后一直受病痛折磨。这样的时候,勃拉姆斯留在克拉拉的身边,竭尽心力帮助她摆脱痛苦和绝望,陪伴她照料舒曼和他们的7个孩子,放弃了许多出名和赚钱的机会。这期间,勃拉姆斯和克拉拉,除了交流音乐、谈及舒曼的病情外,对个人感情,只字未提。

1856年,年仅47岁的舒曼病重去世。虽然勃拉姆斯內心深爱着克拉拉,但想到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那一年,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决定与克拉拉永不相见,以空间隔绝的方式隔绝自己的爱恋。正如诗中写到的一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不得不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之后的日子,他无数次给克拉拉写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过。因为爱,他将一生之中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了克拉拉;因为爱,勃拉姆斯一生未婚。

一直默默思念着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走到了尽头,在77岁的一天,她亲自到书店为勃拉姆斯精心挑选了一份生日礼物——贝多芬的《月光》。礼物寄出十三天后,克拉拉去世。生日礼物与克拉拉去世的电报同时到达瑞士。急着赶回法兰克福的勃拉姆斯甚至来不及看清车牌,就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因为这个原因,63岁的勃拉姆斯回到离瑞士100多公里的法兰克福,坐了整整两天两夜的列车。

勃拉姆斯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克拉拉墓前,将小提琴架在肩上,拉着一首哀伤的小提琴曲,同时在心里演奏着花了二十年时间为献给克拉拉悉心创作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倾诉着四十三年的情愫与四十年的思念。十一个月后,孤独的勃拉姆斯带着对克拉拉一生一世的爱,住进了永远属于他的灵动而灵性的音乐世界。

猜你喜欢
阿西勃拉姆斯克拉拉
是人还是狼
是人还是狼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On the Necessity and Teaching Method of English Education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