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2018-09-28 05:28张媛
经营者 2018年13期
关键词:倡议中小企业一带一路

摘 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带一路”建设由点及面,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深入扩大,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简要解析“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和困难,就如何强化市场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借“一带一路”东风迎风远航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小企业 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解读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首次正式向友邻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号召,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号召。1个月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策略。

随后,国家先后制定了多项措施,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发展,不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还明确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原则、框架原则、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重大原则性问题,全面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各省市响应号召,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步伐,调整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近5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中国已与88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合作文件,有71个国家和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一带一路”家庭。2017年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高于我国整体外贸增速5.9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其中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7742.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4.1%;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中国总进口额的39.0%,近5年来进口额增速首次超过出口。[1]“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都由中小企业承担。同时,我国约有65%以上的发明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型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从贸易主体来看,民營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占比最大,2017年已经近6200亿美元,约占“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43%。其中,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且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的优势

1.灵活性强。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能够快速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产业方向,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紧跟国际形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敏锐、应对灵活。同时,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对外投资相比而言效率更高,能根据投资环境的改变和市场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对外投资决策。

2.创新力强。中小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市场创新主体,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及时更新技术,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能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创新周期短,就时间和效率而言更加具备竞争优势,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更能适应国际市场上技术更新频率越来越快的趋势。

3.产业类型丰富。我国中小企业产品丰富、行业领域宽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例如,中小企业小批量制造技术和多功能的机器设备较为符合“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要;劳动密集型技术以及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经过改造的技术设备,符合“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偏好,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较强。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1.参与度有限且较为被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企和央企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在对外投资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相较之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量少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较为被动,参与度有限。

2.国际市场竞争力偏弱。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自主品牌意识,且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同时经营实战经验欠缺,国际交流渠道较少,普遍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和市场经验,导致在对外贸易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3.对外投资政策及环境信息掌握不足。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了解渠道有限,对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知之甚少,尤其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政策、行业规范、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方面缺乏了解。这种信息缺失不但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还会导致中小企业家在作决策时畏首畏尾,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度。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中小企业能否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获得充分发展,相当程度上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成败。因此,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及时了解沿线国家各类信息,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拓宽产品市场,提升发展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增强抗风险性

中小企业可以依托海外协会、商会等组织,采取抱团经营的方式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产业链聚集,壮大国际化供应链网络,通过互信互助、信息互通、集体决策、优势互补、统筹合作等方式提高整体竞争力,形成互惠互利的规模效应,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充分增强战略意识,树立品牌概念

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及所在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拥有战略眼光,取长补短,准确定位,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国际化战略;要不断强化品牌战略意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积极打造自有品牌,做到专而精,进一步提高企业影响力;要注重加快国际企业化高端人才培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水平,适应国际化市场发展要求。

(三)加强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突破国内发展思维模式,积极向国际化市场靠近,主动与国际接轨,虚心学习海外成功企业经验;要加大企业在研发、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技术革命与产品升级,不断提高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向,了解沿线国家投资信息

“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64个国家,人口约44亿人次,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想牢牢地抓住市场机遇,中小企业就要紧跟国家政策引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向,根据国家政策指向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定位和水平的投资项目。同时,中小企业还要主动了解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及時掌握相关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金融市场状况及产品供需状况、价格市场周期等信息,熟悉沿线国家风俗习惯及法律法规,尽快与当地融为一体。

(五)充分发挥灵活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虽然在前期“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央企和国企是主力军,但中小企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应发挥灵活应变优势,瞄准商机,优选投资周期短、创新见效快的领域,避免长周期、大资本项目;要善于错位发展,将目光放在相关配套市场上,如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方向,要特别注重渠道建设,不断拓展市场面,做到差异化竞争。

(作者单位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作者简介:张媛(1984—),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中级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大数据解读“一带一路”成果清单[DB/OL].搜狐网,https://www.

sohu.com/a/233443031_228433,2018-05-30.

[2] 林家彬,刘洁,项安波,王宇飞.中国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 范永进,朱瑶翠.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4] 郭娜.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倡议中小企业一带一路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