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校合作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2018-09-28 10:37陈强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家校合作美国

陈强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代,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世界家校合作的先驱,美国家校合作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此研究美国的家校合作教育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具体探讨美国家校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并分析了美国家校合作教育的特色,包括美国家校合作教育有政策法规保障、美国家校合作教育有完备的组织形式、美国家校合作教育途径多样;由此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包括立法保障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教育实施的相关组织、丰富和完善家校合作教育途径。

关键词:美国;家校合作;发展历程;特色;启示

引言

“家校合作”是一个涵义不固定的概念,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泛接纳的定义。笔者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总结,得出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联合对学生进行教育。[1]

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代,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这也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持续性发展,强调了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紧迫性。我国虽然也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部分学校也开始了尝试,但总体来讲我国的家校合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选取这一领域处于领头地位的美国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美国家校合作教育途径,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从中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条文、实施一系列项目,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在联邦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各州对相关教育法律以及法规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校合作教育项目。美国家校合作教育思想演变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一开始被漠视到现在的被重视,从“家长参与”“家校沟通”到“家长—教师配合”等,再到如今所说的“家校合作”,经历了很多波折。[2]

1)萌芽期。19 世纪中后期,美国教育界就有学者提出家校合作的想法,打破学校与家庭的隔离。但是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采取不重视、不阻止的发展政策,加之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斗争严重影响家校合作教育领域的扩大和家校教育活动的开展。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旗帜下的种族平等只是口头上和书面上的,非洲裔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政治和经济地位、就业机会、教育、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都与白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3]

2)发展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家校合作得到重视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美国民权运动给黑人、妇女以及社会底层提供了反抗压迫的条件和争取自由平等的推力,以实现经济、政治和教育地位的平等。[4]期间陆续出台了一些涉及家长与教育的法律法规,包括对家长的支持和要求等。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家校合作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并通过相关法案付诸实施,因此家校合作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优质教育得以发展和普及。

3)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家校合作也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政策着重关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家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21世纪,美国逐步构建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这一阶段家校合作教育政策主要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家长教育、家校合作伙伴关系等内容。成熟期的家校合作相关政策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了家校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美国家校合作教育的特色

(一)美国家校合作教育有政策法规保障

美国的教育主要是各州的责任,但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及制定相关政策对教育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家校合作教育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4]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为父母参与家校合作提供联邦基金。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的教育报告在“向家长进一言”中指出,家长们在有权利要求学校为其子女提供最佳教育的同时也肩负着积极参与其子女教育的责任。[5]1991年,布什总统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凡是接受联邦教育资助的学校,都必须有一项书面的家长介入政策。[8]除了上述联邦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各项政策法规外,美国各州也有家校合作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有的涉及家长教育或教师培训,有的明确要求家长参加学校管理和决策,有的拨发专款设立家庭教育资源中心或聘用专职的家庭和学校关系协调员。

(二)美国家校合作教育有完备的组织形式

在美国对家校合作的支持和倡导不仅来自政府和公立学校,也来自众多的教育组织、协会和研究机构。早在1897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便在美国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母亲以使儿童受益。1924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改名为全国家长教师代表大会,今日被称为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它之下有州家长教师协会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6]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彼此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上下属关系,虽然它们各有分工,但它们的任务却是一样的。

80年代以来,新出现了其它许多致力于研究和倡导家校合作的组织,其中最重要的当“全国家长参与教育联合会”(NCPIE)和“学校、家庭及社区合作研究中心”(CS-FCP)。NCPIE的任务和目的简单而明确:即倡导家长和家庭参与他们孩子的教育,力促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与家庭建立起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CS-FCP研究中心的任务是:研究、发展和宣传有助于家庭、学校及社区共同合作以改善学校教育和促进学生获得成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7]该中心在联邦教育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创建了“全国学校合作关系网”,旨在指导学校、学区和各州教育领导者加强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合作。

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组织形式越来越完备,是美国家校合作的中流砥柱。美国还有一些组织,如全国家长教育协会、全国家长和教师大会、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等也促进了家校合作的发展。正因为有众多组织的研究、宣传和倡导,家庭作为学校合作伙伴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所认识,而学校与家庭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也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三)美国家校合作教育途径多样

美国家校合作教育途径多样,主要途径有政府和学校共同组织开展的家长培训、日常的家校沟通与交流、主要为学校教学服务的家长志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基于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的社区服务。[8]政府和学校共同组织开展的家长培训主要包括家长培训班,家长手册;日常的家校沟通与交流主要包括邮件与电话、见面到访、文件通知、星期五折叠式文件夹、教师--家长对话杂志、颁奖晚会和学校开发日;家长志愿主要是家长做志愿者为学校筹资、捐款捐物、配合教师的教学与义务服务;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主要是家长通过家长教师联合会和家长团队等组织参与一般事务的管理和参与学校的决策;基于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的社区服务是学校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地利用社区内的商业机构、文化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娱乐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和机构的资源来改进和丰富学校开展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家庭的发展。

三、美国家校合作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一)立法保障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

我国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台的一些教育法律和政策文本中,关注到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但这些政策法律大多数只强调家庭要配合学校,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但没有像美国那样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处于弱势,不利于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仅处于辅助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位置,这离家校合作的目标相差甚远。[9]因此,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首先要配合立法机构加快制定并颁布适合我国实际的家校合作法律法规,实现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制度层面保证家校合作双方的权责利,如建立义工制度和参与决策制度等常规制度,也能更有效地维护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或建议权,切实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有了制度的推动,才能更好的实现家校合作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教育实施的相关组织

家校合作的国家法律制度及地方法规的落实和实施还需要组织的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家校合作组织,现在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家长委员会。我国特别是大陆地区的家长委员会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形成像美国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州家长教师协会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那样层次分明的完整体系。[10]我国应该充分学习美国家长教师委员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建独立且具有号召力的家校合作组织,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有了组织的护航,家校合作的功能才能实现最优化。

(三)丰富和完善家校合作途径

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已成立校级或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校合作会议,招募家长志愿者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家校合作教育途径也是日益多样。但和美国相比,家校合作途径仍然较少,且缺少校外的组织和沟通,多种家校合作仍停留在单向的沟通与联系中,效果并不理想。借鉴美国家校合作教育经验,学校要适度地赋予家长绝对的权威参与学校教育,同时家长还应有罢免学校管理者、共同决策及监督建议等权力;此外,学校、家长和社区应该联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来改进和丰富家校合作,让家校合作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6).155.

[3]张世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民族问题解析[D].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13.

[4]黃河清.美国家校合作管窥[J].2008,(6):162.

[5]杨小斌,黄月,彭超选课走班制改革进程中的家校协同教育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6

[6]斯倩.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困境及优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7]李蓉,余晓芬.美国家校合作的现状———以Mission Hill School 为例[J].国际视野.2016,(6):17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07.

[9]马赵阳.当前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合作初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曹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公立学校家校合作发展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1):42.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家校合作美国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