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研究与思考

2018-09-28 10:37向思琪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新课标

向思琪

摘要: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在教材中占有绝对比重。至新世纪,鲁迅作品收录情况在语文教材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特点,以及如何进行鲁迅作品教学值得梳理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

一、新课标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收录情况

建国以来,鲁迅作品具有很强现实性的,故成为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195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我国第一套语文教材起,其中编写鲁迅作品最少的为1958年版选编了6篇,最多则为1963年版本为14篇,其余版本多为9篇左右。[1]

200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语文教科书也随之改变,教材进入多元化时代。笔者在此选取全国使用较为广泛的内地三套教材: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进行统计分析。

在初中阶段,新课标编选的鲁迅作品共10篇,其中人教版六册书共编选鲁迅作品9篇,编选数量是三个版本中最多的。从选篇内容上看,《社戏》、《孔乙己》这两篇文章在三个版本的教材中全部出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这几篇文章,在三个版本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三篇文章选择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适合学生学习。《鲁迅自传》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有助于广大师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在新世纪,几个版本不约而同的舍弃了战斗性较强的杂文,将更具文学性、趣味性与审美性的散文和小说选入教材,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作品日益凸显出来。教材提示与教参解读理念也日益表现出它的人性化方面,体现了新课标“教科书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要求。

到了高中阶段,新课标编选的鲁迅作品共6篇,通过三个版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版本的鲁迅作品高度重合。散文《记念刘和珍君》情绪极具感染力,杂文《拿来主义》、《春末闲谈》文字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短片小说《祝福》情节简单却意味深刻,中篇小说《阿Q正传》语言幽默带着讽刺,历史小说《铸剑》极具想象力,奇异之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从选文类型我们可以看出,高中阶段选文体式丰富多样、文章篇幅有长有断。这样子的编选取向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新课标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特点分析

(一)选编作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将初中与高中的鲁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篇课文小说和散文比重最大,杂文只有一篇。从年级角度来思考:七年级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这两篇课文回忆其少年时代,语言简洁清新,流畅自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产生共鸣;八年级选了三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人物形象鲜明。后一篇选自《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文章有一定的哲理境界,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这三篇课文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读懂课文;而九年级选的是《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孔乙己》,这三篇课文包含两篇小说,一篇杂文。这几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对国家、对民族以及对人民命运的深入剖析。因为这几篇作品时代气息浓重,对学生在理解和思考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到了高中阶段的鲁迅作品大多具有更深的民族性。入选的作品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三篇。这三篇课文与政治的联系比较紧密,而且思想性也较深邃。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的是鲁迅先生对于民族劣根性的深刻剖析和批判;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人民生活的同情,这几篇文章融入了鲁迅先生的“民族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解力、思考力有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选编突出人文精神与批判精神,力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更加突出鲁迅文章的人文精神,这也是鲁迅作品教学本身所决定的。鲁迅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鲁迅既传承了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宁折不弯的气概以及自强不息的笃行精神等,同时又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毫不留情的进行了鞭挞。新教材的编者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选入《祝福》、《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阿Q正传》等文章很好的反映出了鲁迅先生的文化个性,这对当今中学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都是大有裨益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个体思想状况复杂多变,鲁迅作品突出鲁迅高度的民族责任意识、强烈的批判精神、充分的创新节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洗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反思意识,帮助学生自我提高和完善,促進其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意义。

三、关于新时代中学语文鲁迅选文教学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修养,建立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由于旧时代对鲁迅作品的扭曲定位、狭隘分析,部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无法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这直接影响了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质量。钱理群先生曾说:“说到底,要提高鲁迅作品教学的质量,关键还是教师自己先要读懂鲁迅作品,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2]要想教好鲁迅作品,教师要广泛阅读鲁迅的作品,散文、小说乃至人物传记教师都应该在课堂外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围绕课文的教学掌握相关的背景资料。多阅读鲁迅的生活琐事,在文章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把鲁迅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只有教师端了一桶水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碗水。才能消除长期以来对鲁迅作品教学畏难的思维定势,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鲁迅研究学界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互动,为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长期作为一线的教师很少有时间去接触最新鲁迅研究的学术成果,假期定期派遣老师去鲁迅研究取得成效的高校进修,以便克服过度依赖教材和教参那些固定的解析。

(二)语文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标对阅读教学有着明确的目标,因而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目标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其文章多种表现形式,其二是体会丰富的人文关怀。鲁迅作品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教师要带学生欣赏鲁迅作品的语言,从而让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以鲁迅散文作品为例,其语言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凝练性、绘画性。如《祝福》中“间或一轮”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祥林嫂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学习鲁迅语言的凝练。绘画性最明显体现在《故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两幅图的色彩变化,从而让学生感悟色彩变化后鲁迅情感的变化,思考其寓意。

鲁迅作品成为文学经典,入选中学语文课堂,不仅在于他当时的作用,更在于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具有跨时代的的现实意义。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接受能力,有所侧重地讲解,不可单纯灌输鲁迅作品的思想。

四、结语

近百年来,其作品在教材中的选录经历了一个由少变多,又由多变少的过程,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说几乎从未缺席过。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学作品的选篇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让鲁迅文学的深邃的思想精髓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上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贺卫东.选自新课程·新教材·新鲁迅—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新课标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The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2017)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