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做有心的教育人

2018-09-28 10:37胡燕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民间游戏

胡燕

摘要:陕北民间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善于发掘本土资源,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跟风,不盲从,不单纯效仿,争做有心的教育人。

关键词:民间游戏;传承创新;出版教材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是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非常重要。儿童是否幸福,取决于他的童年有没有游戏。

2001年,《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对于儿童来讲,游戏等于学习,游戏就是学习,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没有游戏就没有完整健全的儿童。我们应把游戏的权力还给孩子,让儿童自由、自主、自觉地开展游戏,

谁都知道孩子爱玩儿,但放手让孩子玩儿却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迈不过去的坎儿,尽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喊了若干年,大家心里也都明白,但是直到今天,全国至上而下各个幼儿园推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是阻力重重,我们都在做游戏,但是真游戏的能有几家幼儿园?那么,导致我们放不了手的真正症结在哪儿?(安全)这也是我们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痛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玩电子产品、高科技游戏还行,偷空儿就报着个手机,绝大多数的游戏活动并不能真正地达到身心愉悦,而是有害而无益。

由此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我们到底该从哪儿做起? 做些什么呢?

考虑到定边县幼儿园的有限的室内外场地和经费问题,外购课程的地域差异性,本地课程的空白,其他园所开发课程的启示,由此,我们萌生了开发我们自己的游戏课程的想法。

首先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自发组织所玩儿的游戏:捉迷藏、过家家、甩泥泡、用泥巴做各种玩具、用植物表皮做手工眼睛,柳树枝表皮做乐器,翻墙攀屋练平衡、上树摘榆钱当美食、庄稼地里找鸟窝、观察燕子喜鹊筑巢、抓羊拐、踢毽子、跳皮筋、打沙包、跳圈、编花篮、顶羊角、抽陀螺、滚铁环、挤友友、打马城、玩扑克牌(打百分、赶毛驴、争上游、打仗)等等。自发组织,自封角色,乐观和谐,资源共享,只有快乐的玩耍,没有任何利益驱使

这些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便于组织、器械自制,重点是低投入高产出……

一、课程开发回顾

1.前期准备

(1)分析民间游戏特点

陕北民间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太多的要求,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需求,孩子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深受儿童喜爱。

(2)民间游戏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怎么样才能将我们陕北民间游戏更好的利用与普及,让陕北的这种传统文化一直传承和发扬下去,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特别是要让陕北地方民间游戏在定边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方面都能具有价值和意义,并在重视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的前提下,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开发课程,让陕北民间游戏以教材的形式找到存在感)

2.确定游戏课程开发的目标

课研小组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研究目标渐渐清晰。

(1)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通过民间游戏的开发最大化的發挥教育潜能,促进幼儿的群体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发展。

(2)幼儿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展。 通过开展民间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教师指导水平提高。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4)民间游戏课程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感知陕北民间游戏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继续传承与弘扬民间传统文化。

3.确定游戏课程研究的内容与方式

(1)开始筹备、自愿报名组建团队,展开讨论,搜集案例。

(2)分类整理,挖掘研究

(3)积累成编,初次定稿

(4)教育实践,反思提升

从研究开发这项课题的初始,我们就本着科学实证的态度,从观察记录儿童的实证表现做起,将游戏中的儿童活动场景与5-6岁儿童发展指标相结合,同时依据《指南》,分析、总结哪些场景是该年龄段儿童的正常表现,哪些是该年龄段的典型表现,并对具有典型化表现的儿童制定个性化指导策略,可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在不破坏传统民间游戏基本玩法的基础上,我们在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对一些游戏进行了创新。

1)通过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探索、挖掘创新。

2)通过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行探索、挖掘创新。

3)通过对游戏材料的多元化进行探索、挖掘创新。

通过游戏活动、常规活动和教育教学等各领域活动,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大带小活动、自由活动、亲子活动等,引导幼儿在丰富的环境、积极地互动中、不断探索、揣摩,加工、改编、创新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民间游戏,使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能够建立自信,得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让我们陕北民间游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更好的利用,将陕北民间游戏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与传承下去。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游戏设计方面越来越准确、科学,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对儿童的有效观察。过去,我们常常把儿童观察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为观察而观察。现在,老师们已经将观察儿童作为一项对创造性有较高要求的研究工作,学会通过儿童指标场景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准确、科学的游戏目标和玩法设计。这种方法让我们坚信,这将是未来促进教师理解幼儿、理解游戏、理解教学策略,进而

开展高效教育教学的重要思路

5.民间游戏的推广及应用

(1)亲子同玩,回温儿时快乐

(2)师幼同乐,感知传统文化

二、挖掘教育本土资源

挖掘教育本土资源,做有心的教育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伴随着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大力实施,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空前的迅猛,各地办园理念、办园思想、办园模式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样态,大家相互观摩,参照模仿,为打造特色园,一味追求新、奇、异,这样难免会出现忘我的盲目仿造,导致园所建设、管理、文化、课程等都没有自己的思想内涵和地域特色。因此,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园所的内涵建设才是我们长效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我们要静下心来深思,咱们的幼儿园到底要发展成什么样态才能真正的达到培养了老师,发展了孩子,真正成为特色品牌园。

儿童的任务是游戏等于学习,教师的职责是解放等于指导。家长的力量是认可等于支持。

安吉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安吉游戏”的创造者程学琴说:“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他必然是在昨天的基础上,获得今天的进步,并成为明天的基础。然而许多时候,老师精心准备的、片段化的、零散的所谓的课程,实际上干扰破坏了儿童发展的秩序。”安吉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他们善于挖掘本土资源并大胆有效的利用,坚持不限,坚忍不拔,十年磨一剑。

山东省利津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体系,其中户外体育及儿童传统游戏声名远扬,广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甚至被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给予“南有浙江安吉,北有山东利津”的美誉。

南安吉北利津,都是善于发掘本土资源,传承本土文化,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体系。

三、分享激励,做有心的幼教人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研究与实践,我們终于收获了定边县幼儿园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园本游戏教材《我们的小时候》,当与这本教材第一次与大家见面时,我们欣喜若狂,在抑制不住小小成就感与自豪感的同时,下意识地开始预设下一步的跟进工作…

在此分享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鼓励激励。让我们一起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视野。相信自己,勇于挑战,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优势,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跟风,不盲从,不单纯效仿,争做有心的教育人。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让学前教育百花齐放,品质优良,争创辉煌。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