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2018-09-28 10:37刘畅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哲学创造性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来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对其真正理解的人又少之又少。本文从两个个部分来分别阐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作者认为创造性与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精髓,所以想要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先理解中国人的创造性与中国哲学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造性;中国哲学

一、创造的重要性

在我上的研究生课程中,老师都说过,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的创造力就是不高,对此,一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人的创造力之所以不高,是因为文化的原因,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一直推崇的治国思想,经历了三千年的社会变革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点确实让人佩服,世界上除了儒家思想以外,没有一种思想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儒家思想中的伦理纲常,“仁、义、礼、智、信”依然存在于当今生活中。孔子强调,任何事情都要以“仁”为基础,一旦打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关系,就是不仁,不仁就是错的,就是不可取的。这完全可以看出孔子想通过自己的主张,来形成一个等级森严,人民都安分守己的这样一个幸福社会。如果人真的按照这种模式去生活,那么,人的个体性在哪里?不会有人敢逾越这样所谓的道德半步,人类真的就幸福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当今社会已经解开了很多束缚,国家也在鼓励和提倡创造,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但是如若文化软实力没有跟上创新的步伐,那么,万众创新也就只是喊喊口号罢了,不会有实际行动。

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历史为中国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从而使得自己的朝代可以传承万世,但是依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就说明了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不应该过分拘泥于历史,而应该把眼光看向未来。

二、中国哲学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和哲学挂钩,也就是说哲学和文化是对等的,其实不然,文化只能说是哲学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哲学的全部。哲学總领了社会上的所有学科,但是文化却是哲学在具体学科中的最大体现。而影响文化的因素,则是思想。思想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而人又影响着社会前进的轨迹。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以儒家文化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儒家思想看成了儒教,使得本属于一种哲学流派的儒家思想变成了宗教性质的儒教,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哲学和宗教,确实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儒家思想里没有造物主,没有创世神,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学者,所以是不具备称之为宗教的特性的。

哲学对于人来说,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做事情都会有一定的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办事就是不对的,这就可以说是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哲学不是没有,只是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哲学对于我来说,我比较偏向于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思考方式。哲学教会了我很多思考方式,无论是形而上学的思想还是辩证法思想,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通过思考才得出的一系列思想果实。所有的哲学家,都有自己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也都有对于某个事物特殊的理解,比如我最近刚看过的惠施的思想,对于我都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

惠子的思想只能从《庄子·天下篇》中记载的“惠施十事”来进行理解。在此我只简要说明,不一一列举。

首先,“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篇》),当我看到这个命题时,就认为怎么可能天与地在一个高度,而山川和沼泽在同一个高度,这对于我在生活当中所看到的现象是一个颠覆。但是当我了解完惠施的整体思想之后,发现了这句话中的奥秘。惠施强调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天与地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可能在一个高度,但是如果把这两者进行比较的话,也就只能仅仅局限于这两者来说,才会有高低之分,如果把天与地放在了宇宙范围内来说的话,就没有办法去分辨二者孰高孰低了。

其次,“今日适越而昔来”,这句话表面上来看依然不合理,因为今天已经过了,昨天怎么会来?又是一个不符合我们传统观念的命题,但是如果细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口中所说的昨天,今天,明天,其意义本身就是被大家命名的,是为了生活的方便,昨天,今天,明天,并不是本身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是在人类出现后才有的对于日期的一个定义,其实每天都一样,都是二十四个小时,又怎么可以区分昨天,今天,明天呢?惠施所说的这句话,只是想告诉我们,所谓的今天或者昨天,也都只是相对的,对于时间来说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

再者,“南方无穷而有穷”,既然已经说了南方没有尽头,可是为什么又说它有尽头呢?由于在中国古代,主要的发展地区在中原地带,东边有海,西边和北边都有沙漠,而人们对于南方的开发又不够完全,对南方的认识较少,所以南方无穷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所有人都对南方地区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而惠施则认为,所谓的“有穷”与“无穷”也只是相对的,南方应该没有特殊性,也会有山,有水,有天,有地,这和所谓的东方,西方,北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怎么去分辨南方是否有尽头呢?因为“南方”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明确规定说哪里是南方。

最后,“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燕国是中国古代最北边的一个国家,而越国则是中国古代最南边的一个国家,如果说天下的中央,那么应该在燕国和越国之间的某个国家才符合常理,而惠施却说天下的中央在燕国的北边或者在越国的南边,这又一次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所谓天下的中央,本身这个意义就是相对的,因为任何地方都可以说成是中央,只是这个中央所适应的范围不同罢了,燕国北边的中央是相对于一个概念说的,越国南边的中央又是相对另外一个概念来说的,所以没有办法去确定,也不能去定义天下的中央到底是在哪里。

当我读完了惠施的十事之后,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力量。它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懂得了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哲学拥有改变一个人的能力,当一个人想要改变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如果第一步都没有做好,那么后面的事也就一定不会做好。

当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已经开始研究哲学了;当我们开始研究哲学的时候,中国文化就会对我们进行影响了。

参考文献:

[1]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徐复观. 公孙龙子讲疏“先秦名学与名家”[M],民主评论社再版,1970

[3]劳思光.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M],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1968

作者简介:刘畅,男,1993年7月,河南开封人,硕士学位,河南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先秦方向)。

猜你喜欢
中国哲学创造性传统文化
当代新道家的三大思潮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定义
苏格拉底之死对中西哲学差异的阐释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