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十个字,古诗文学习从此变简单!

2018-09-28 06:20大薯条老师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对偶拟人古诗文

大薯条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十字解读古诗文的又一个字,古诗文的身材——法。

从法的角度来看古诗文,你会发现,古人在写古诗文的时候,拥有怎样的卓越才情,他们已经把法自然而然融入诗文之中。我们首先说比喻法。古诗文最基本的作用是要表情达意,而情是无形无状的,怎么才能够把情更好地表达出来呢?大家可以试看一首诗仙李白的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大家发现了吧,在一开始,李白就把山和香炉联系在一起。即使我们没有去过庐山的同学,也可以轻易地想到庐山的样子。大家可以再去找类似的很多古诗文印证一下。运用比喻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传递出诗人想要传递的形象感。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这一点。一定要记住,要善于把无形和有形的事物连在一起。例如:“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把无形的春风和有形的剪刀连在一起。是不是形象感特别强烈?

说过了比喻,我们不能不提的就是对偶。在古诗文的学习当中,大家一定要记得,古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要去反复诵读的。所以对偶才如此醒目。不去诵读,你就体会不到其中的精妙之处。举最经典的一句大家看一看——“落霞與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果一两句没感觉,我们再看多一点。

下面为节选片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

而暮山紫。

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对偶让古诗文的对称美呼之欲出。通过这两个方法,大家已经可以看到,古代的诗人创作最喜欢联想。比喻是属于相似联想,对偶和对比是相对联想,还有借代就属于相关联想,相关联想就是从一部分想到整体。我们举例说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这句诗中,其实就是用颜色来代替百花齐放的情景,不仅形象,而且能够引人想象。

这就是古诗文的魅力所在,不是像电视一样把画面直白地展示在你面前,而是需要你去用心思索、用心感受。

有的同学问了,有没有拟人呢?当然有。请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让我们看到,古人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眼中,万事万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再欣赏一句《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面的拟人可以说是达到拟人法的最高境界。作者直接赋予了一种事物人的情感和情操。怎么说最高境界?因为平常大家运用拟人时,只是赋予人的动作和人的修饰词语。比如,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如果比平常的用法高一层次,就会这样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寄托了人的思想和人的心理情感。

当然,古诗文中还有更多的方法,需要大家自己去发现才有乐趣。这里我会点出修辞方法在诗中最重要的作用。画龙点睛就在这一点了。

其实,学习古诗文,语文,就是要培养我们的一个能力——感!这个感来自什么?来自方法,来自解读的人。依靠解读者内在的感知感受能力。比如说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你感受不到这篇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其实就体会不到其中蕴含的信息。修辞方法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就是帮助强化我们感受的。比如说形象类修辞,主要是塑造形象,传递形象感。比喻,拟人,夸张就在此列。然后比较多的属于功能类型修辞,主要发挥一些功能作用的。大家可以对照印证一下。反问,加强语气。对比,突出特点和不同。设问,带来兴趣,引起注意。引用,引起注意,概括表达观点。此外不能不提的是氛围类修辞,主要是塑造环境氛围,让语言形式看上去工整,读起来富有气势。主要有反复,排比。

大家可以发现很多诗歌,通过反复加强人们的感觉。再比如演讲,运用排比就能造成一种气势。

法是感觉的双翼,妙用方法,可以让古诗文富有变化,给读者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而且让人油然而生绕梁三日、唇齿留香的感觉。最后,欣赏一首李商隐的名篇。看看大家能否感觉到其中的精妙。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典故,又表达了多少感伤。如果没有修辞手法,就像一幅画失去了色彩,少了许多韵味。又像是舞台上的舞者,只有舞姿却少了音乐的伴奏。

法,修辞手法,深切体会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才能让我们对古诗文的内涵了然于心。

你体会到古诗文的万千舞姿了吗?

猜你喜欢
对偶拟人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拟人手法真多情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品味对称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