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18-09-28 00:12李志彬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贫困地区

李志彬

【摘 要】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模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能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而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更是一个严峻且迫切的现实问题。当前,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整体衰退,集体经营自我积累能力脆弱等实际情况,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目前形势,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贫困地区;发展模式

一、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

自20世纪初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因此党一直以来都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并在新时期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坚持和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更成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来看,我国学者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的范围全面且内容深入,为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材料。目前针对我国的村级集体经济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1)关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内涵研究。魏宪朝、于学强(2008)认为当前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体制基础之上,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以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其类型包括乡村、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村共同所有等[1];王德祥、李建军(2010)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资产联合和劳动联合,在尊重农村劳动者个人产权的基础上将资产和劳动组织起来合理配置使用,以适应社会化分工和生产的需要、保证全体成员的收入[2]。韩松(2011)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集体组织通过经营其成员集体所有的资产,以直接经营或者出资、发包、出租、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资产价值增值,并以公平分配或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等方式实现集体成员利益的活动并针对成员公平分配利益的经济活动[3]。(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研究。吕千军(2007)对陕西省贫困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发展模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4];周湘智(2008)研究总结了五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可行的模式(产业互动型、资源开发型、资源经营型、实体带动型、服务创收型)通过这五种发展模式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活力[5]。方志权(2013)对上海市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发展模式、瓶颈问题和解决建议等方面做出了深入分析[6]。(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王瑞瑞(2010)认为人才、债务等方面才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阻力[7]。梁昊(2016)则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村级集体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对产权保护和管理也不到位[8]。

综合来看,国内学者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出发,涉及村级集体经济的内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以及發展遇到的问题等多个方面都有相关的理论贡献,为研究区域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国外研究综述

相较于国内而言,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外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具体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包括集体合作的效率和合作社的研究。从集体合作效率来看,Grossman和Hart(1982)认为,不同的经济主体组建而成的一体化经济组织具备集体效率[9]。科斯从产权理论方面研究认为企业产权人有动机提高企业的集体效益。Veerman(2001)则利用交易成本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企业与合作社之间在管理和投资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10]。而关于合作社的研究,参考实际情况国外合作社一般分为三个类型:法德合作社,日本农协和美国的新一代合作社这三种类型。

二、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云南省地处于中国西南部,多高山丘陵,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合作物生长,人们多以农业种植为主。近些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入实施推进下,云南省的发展得到了国家财力、人力、物力及政策倾斜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全省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显著进步,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扔存在不少问题。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全省13856个行政村中,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多达6976个,占50.3%,还有146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占10.6%。整体而言,目前云南省村级集体经济表现出整体基础薄弱、集体经济空壳化较为突出等特点,发展进度较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

三、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村集体经济综合评价

调研中所选行政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贫困地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根据33个贫困村2016年集体经济年收入了解到,2016年有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共有3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比例为90.9%,其实达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脱贫指标标准(5万元以上)的共有25个,占总村数的75.8%,其中5-10万元的共有21个,10万元以上的有4个,看出村级集体经济达到标准的贫困村占比只在总数的七成以上,并不高,且大多数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达到最低标准的5万元,相比于其他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情况有明显差距。

除此之外,还有8个贫困村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其中还有3个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收入。在调研中了解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前不少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收入很低,甚至少数贫困村还没有产生实际的收入。

2.发展模式分析

在调研中了解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贫困村基本没有村级集体经收入,近些年由于国家到社会各界对扶贫事业的关注,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开始发展,云南省政府成立了专项扶贫资金鼓励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据统计,30个贫困村在2016年集体经济年收入总计203.4万元,根据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具体分为以下4种发展模式:

(1)股份合作型

股份合作发展模式是当前贫困村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通过政府扶贫资金或村中土地入股收取分红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在30个贫困村中有超过7成的贫困村都采取了这种模式,合计年收入89.8万元,占总收入的44.1%。具体来说股份合作模式包括一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为合作社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成立种养殖合作社把村里可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村干部+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干部发动农户以自家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产出成果直接由企业进行收购加工销售,企业盈利后再对集体和农户进行一定比例分红。在30个贫困村中有17个都以成立合作社来发展集体经济。第二种是村集体直接以资金入股企业,每年企业盈利后以分红的形式返还村集体。这种方式目前也有一半的贫困村在采用。这是当前贫困村集体经济采用股份合作发展模式最常见的2种实现方式。在调研中具体到了解之所以普遍采取这两种形式首先是由于近几年来企业对于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其次是政府的资金帮扶;最后是由于这种发展模式所需技术支持基本来自政府和企业帮助,对农户而言可接受程度高。但在调研中中反映出股份合作发展模式收入由于受较多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收入不理想。

(2)产权经营模式

主要是指通过拍卖或者是出租的方式,把农村已经荒废的房产或者土地资源出租给企业或者个人,收取租金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30个贫困村中,有12个贫困采用了这种方式,年收入33.2万元,占集体经济总收入16.3%,这种模式优势在于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可以直接通过出租来进行创收,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不少贫困村并没有村集体资产,即使拥有资产的贫困村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收入也较少。

(3)服务管理型

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村集体出资建设的公共财产需向村民收取得管理维护费用,另一种是由于农户在收成之后没有稳定的销售方式,由村集体统一销售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村子在采用,年收入32.9万元,占比为16.2%。

(4)资源经营型

主要是指村集体对当地优势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吸引企业投资合作创办本地村级企业,所得利润以分红的形式分给村集体。在30个贫困村中虽然只有6个贫困村采用,但实际取得的效益很高,年收入47.5万元,占总收入23.4%。相较于前三种模式而言,资源经营型的不同在于合理村集体对当地优势资源进行规划开发,直接在当地创办村企业来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更稳定且具有可持续性。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由于企业就在当地,也带动了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例如有的贫困村利用当地的温泉资源进行了招商引资,以度假村的形式吸引外来游客,既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创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村民有了更多的额外收入。这种模式合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且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需要重點推广。

(二)云南省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根据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当前云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规模和发展模式

(1)经营规模小

目前,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云南省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多达6976个,占50.3%,还有146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占10.6%。大部分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都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不少地区还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即使有集体经济发展的村庄,经营规模也不大,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发展模式单一

从途中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单一化特点,基本只采用一种发展模式,有的村依靠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部分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而种植业大部分属于“靠天吃饭”,而依靠项目或者企业分红的,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或者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该类村又退回“空壳村”序列。

2.管理人员和经营机构

(1)村干部观念不强

由于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少村干部和群众本身素质不高,且很多贫困村在之前根本没有集体经济这一概念,对村级集体经济了解很少,导致了不少农村的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薄弱,并不重视。尽管近几年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倡导开始发展集体经济,但由于只是处于开始阶段,集体拥有的资产不多,管理却十分困难,面临很多的问题,因而村干部和村民也会对对此种经济形势缺乏足够的信心,从思想理念上阻碍着集体经济的发展。

(2)经营管理机构薄弱

对于云南省贫困地区而言,大多数贫困村由于与外界联系较少导致经营理念和方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除此之外,云南贫困地区多数为少数民族聚集区,还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同时再加上当前农村人口大批的进入城市,人才流失严重。这一切都会使农村基层经营管理机构诸如机构不健全、办事效率低、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问题无法解决等y一系列问题。在具体调研的贫困村中,基本没有专业的财会人员,导致在财务制度执行方面不严谨,账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漏洞繁多的问题屡见不鲜,甚至有的贫困村都无法提供关于集体经济的证明材料,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发展。

3.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部支持和内部发展。从外部来说,由于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以前已经有了明显改观。所以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贫困村内部发展上。从内部发展来说,由于没有完善的基层组织和完整的发展计划,缺乏对优势资源开发,因此很难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利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物产丰富。同时多民族聚集的特性也使得每个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人文资源,这些都是可以合理利用开发的,具体以土地资源为例,大部分贫困村对土地的利用只是想到了种植业的发展,通过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来利用土地,却不考虑这种方式是否真的是把土地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其实并不是所有土地都要种植作物才会带来收益,从之前分析也能看出资源经营型模式同样能带来可观的收益。然而在实际中多数贫困村的干部和群众由于自身优势认识不深导致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都存在自然资源和人文都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甚至会出现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制约村级集体经的发展。

四、云南省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机制,拓展集体经济开发空间

1.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

土地资源是农民最根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最基本的资源。云南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当前贫困村里的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使得农村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劳动力的减少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被荒弃,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很多地区依旧是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最基础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那么与其让大量的土地在荒废或在少数人手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率,不如将土地流转集中起来,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发展优势产业,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当前云南省很多贫困村就在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少村庄都以成立种植合作社的形式,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方式,村干部发动农户把土地集中在一起种植经济作物,成熟后由企业收购并加工出售,产生利润在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分红。这种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土地资源集中利用带动了当地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2.转变发展思路,放宽限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

云南省由于地理、气候等先天良好的自然条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有些贫困村地处自然保护区,由于发展受限,这些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建议这些地区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情况,比如可以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开发以种养殖为特色的农产品以及加工业;同时,政府还可以放宽限制,让处于基本自然保护区的农村,可以结合自身的水乡特色和田园风光,适度开发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绿色旅游业,开发自然景观观赏、“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户创收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非农收入。云南省元阳县的“哈尼梯田”就是很好的例证,“哈尼梯田”不仅有享誉全国的元阳红米,含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同时梯田本身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在世界闻名,早已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元阳县的“哈尼梯田”就是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实现发展模式创新

发展模式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市场经济的下,只有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拥有适合自身的发展和经营模式,才能使集体经济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而这就需要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内和本省比较成功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灵活地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完善管理和发展机制,积极探索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办法,促进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例如不少贫困村没有土地资源的优势,那么就着手到了自己本民族特色文化上,例如有些贫困村在思考自己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想到本民族的刺绣文化,成立了刺绣合作业社,召集了本村的绣娘,通过制作手工刺绣作品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有些村子利用自己特色的饮食和风俗习惯来招待外来游客,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组织起当地村民一起参与,增加收入。

(三)完善多种保障机制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政策、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多种保障机制来确保能够正常发挥各种因素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配合作用。

第一要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保障机制。人才无论在何时都是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在任何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目前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最为缺乏的就是专业型人才,缺少了人才的力量即使有各种好政策的支持也难以落实到实处。因此要大力选拔、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兴农。人才的培养首先离不开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要通过教育努力的培养出更多的本土人才,因为本土人才对于家乡的建设更具热情。同时要注意人才的引进,而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在物质条件无法吸引人才的情况下,要结合政策的支持,利用自身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来吸引人才,让他们意识到未来可期。

第二要研究技术创新机制,技术作为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的集体经经济想实现快速发展,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尤其对于村集体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村庄,在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农村中,技术手段普遍都非常落后,不少农户依旧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但近些年来云南省政府加大技术投入,一发面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在调查中发现,如今很多地区开始使用播种机、收割机等;同时一些地区村集体通过成立合作社来为农户提供更具有经济效益的种苗进行耕种,并且在耕种过程中还提供相关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大部分贫困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缺乏有效的规范和有序的管理方法,在运行方面经常表现出各做各的,沒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管理较为混乱,不利于集体经济长期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行动规范。

【参考文献】

[1]魏宪朝,于学强.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150-154.

[2]王德祥,李建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10(1):10-13.

[3]韩松.论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的法律界定[J].暨南学报,2011,(5):54-64

[4]吕千军.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宄[D].陕西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12.

[5]周湘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基于现代产权视角[J]求索,2008.1,(1):40-41.

[6]方志权.上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3,(3):112-117.

[7]王瑞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3):83-84.

[8]梁昊.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6(3):68-76.

[9] SJ Grossman,OD Hart.A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J],

Econometrica,1983, 51 (1):7-45.

[10]HendrikseJ,Veerman P.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A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 Analysi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b,26(3):205-216.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刘云山:推动干部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
中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扶贫”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