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差异性辨析

2018-09-28 00:12修建超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修建超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同属社会主义的范畴,作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二者自产生之日起受到的热议与争论不断,虽然二者都产生于19世纪初期,但在世界观、指导思想、依靠的阶级基础、目标实现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对其差异性进行辨析,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加深对这两种主义的认识,明确二者的界限,从而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差异性辨析

民主社会主义是诸多资本主义改良思潮中的一种,而科学社会社会主义是指导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重要法宝,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是存在本质的区别,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辨析,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更好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一、世界观、指导思想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坚持世界观中立,在指导思想方面突出表现为多元化。在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民主社会主义曾长期占有支配地位,其坚持人道主义的启示主要来源于宗教原则,摒弃统一的世界观,指导思想海纳基督教伦理学、资产阶级哲学、政治学以及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其指导思想之一,但其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基督教、人道主义、启蒙运动的原则以及欧洲古典哲学是其主要思想来源,伦理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纲领的主要哲学基础,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应符合道德的要求,其强调的道德价值意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突出“人是目的”。民主社会主义宣称:“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并指责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反伦理倾向,强调民主是实现社会公正、自由与团结的重要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其哲学基础,唯物主义将人置于具体的历史实际之中进行分析,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切入点,突出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将民主社会主义强调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价值观念具象化和现实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肯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无产阶级是解放全人类的战士,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另外,科学社会主义在践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非教条式地遵守执行,而是时刻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完善创新,与时俱进。

二、依靠的阶级基础和载体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所依靠的阶级基础经历了工人阶级到新中产阶级的变化。在前期阶段,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起源于工人运动,但是,由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成员分化,工人阶级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其作用和影响式微,民主社会主义在后来的发展中与工人运动渐行渐远。与此同时,社会中的职员与公务员的经济状况与工人阶级相似,但是在思想与意识上却与工人阶级不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之前所提倡的主要针对工人阶级的纲领与行为准则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新发展,为了继续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必须修改扩充纲领内容,获得新中产阶级的支持,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顾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所依靠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力量经历了工人阶级到新中产阶级的变化,后期主要靠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多数选民。民主社会主义所依赖的载体是社会民主党,此党以争取大多数选民为目标。社会民主党主张与现存国家的多元文化政治体制相互融合,遵守多党议会民主制度的规则,以在選举中赢得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来取得和巩固政权。另外,它反对对党的革命性、阶级性、先进性以及指导思想进行刻板的限定,而是宣称其是一个思想自由、追求民主的政党,党内成员思想和信仰各异,注重人民性和群众性。

科学社会主义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力量是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凸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解放,从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必须自己争取,工人阶级应该充当领导阶级

进行积极的阶级斗争,与此同时,无产阶级的阶级范围和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不仅包括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劳动者,还包括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中的白领工人。无产阶级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担负着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创造者的伟大历史使命。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载体,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自身的指导思想,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共产党具有统一的意志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目标实现方式不同

民主社会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以及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破旧有的国家机器,而是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民主的形式与改良的道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认为民主制度是最适合社会主义的制度,民主是其基本核心要素。实现民主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普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取得国家政权,从而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方针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改造社会,实现其纲领。社会民主党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载体,以争取多数选民为自身目标,以思想自由标榜,强调社会民主党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共同体,注重载体的群众性及人民性,以开放性的态度接纳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里认同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人。主张坚持生产资料私有制,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渐进改良,从而逐渐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实现目标的方式截然相反,坚持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取得国家政权,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体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力量进行分析,也可以采取议会选举的方式,但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化,解放、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1]胡凌艳.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关系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6.

[2]刘元玖.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薛新国.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5:84-89.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改善民生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自由、平等和博爱